市场控制即利益群体与经济权力的经济控制,包括产业所有制控制以及广告控制等。经过30多年的产业化推进,强烈的趋利诉求在新闻行业内部相互胶着、盘根错节,牵动着新闻业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可能,市场控制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业的第二股重要的控制力量。
赵月枝认为,传媒领域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政治管理强化条件下市场理性和资本逻辑不断深入的过程。“政治与经济两条脉络若即若离,市场既和国家的权力相纠葛,又试图与之分离。”[12]
因而,经济控制兼具“压制”与“开放”这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作用,新闻生产实际上正是处于这两股经济力量的拉扯博弈之中。
一方面,市场力量与国家权力纠结在一起,使传媒具有“官商两面”的性质[13]。社会资本被禁止进入传媒领域,传媒实际上是市场上进行垄断性经营和运作的主体。
尤其现实的是,各个传媒在新闻市场上的经济利益分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行政准许程度。作为既得利益者,尤其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传媒在根本上会维护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喉舌”作用是其必不可少的功能。因此,传媒身处的是由权力驱动的特殊“市场”,市场非但没有成为新闻业独立的推动力,反而成为强化新闻业自觉对行政依赖的直接原因。因此,在一些尤其敏感的议题上,新闻业并未实现突破。(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市场也确实赋予了新闻传媒一定的独立性。市场的自由化本质,要求传媒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必然要求摆脱政治控制与束缚,因而市场力量与政治力量又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相互争夺的“拔河”态势[14]之中。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传媒必须重视自身信誉,担当应有责任,建立较高的公信力以赢得市场。然而,这股试图挣脱政治管理的市场之“开放”力量,实际上在新闻实践中也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管控效果。
其一,传媒全面导入“受众中心观”,注重公共利益,涉足社会阴暗面,提供信息、监督社会。这股积极的管控力量,将新闻业逐渐“拽”到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域,不断地侵蚀着政治管理的边界,为传媒在报道领域上争取到一定的自由空间。当然,不可否认地产生了一些负面效果,集中表现为为了博取“眼球”、发行量,媒介的报道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煽情”、“低级趣味”倾向等。
其二,广告是新闻业最主要的财源。为了不开罪广告大户和大订户,传媒批评常常“网开一面”,主动规避、淡化相关报道,“灯下黑”现象屡见不鲜。广告和公共关系对新闻业的责任与担当的侵蚀不容忽视,这也越来越成为传媒在新闻报道中进行自我审查的重要因素。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逐,无形中使得越来越强大的经济权力给新闻界套上了一道“经济枷锁”。
综上所述,经济控制既会导致媒介组织在经济利益、舆论安全面前趋向自我审查,又会在某些情况下,牵制政治管理的力量,促使传媒通过自我审查实现某种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