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报道财经新闻人物?
有媒体人认为,新闻人物“成为头版人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将影响很多人的生活。他们面对挑战时显示出超凡的智慧、敏锐的洞察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始终坚持对自己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他们通过不懈的创新和超越做到‘唯有最好’,他们的精神超越了新闻事件的本身,从而有着更广泛的启示意义”[10],这当然是一种无疑义的选择取向。但是,“在对新闻人物进行选择的时候,是否应该思考突破陈年的矩范,而遴选出具有‘再现’的社会价值的人物来加以报道,而不管这个人物本身的地位是多么不值得一提、本身的命运跌宕是多么可以让人小视。只要其本身具有‘风向标’的意义,选择他(或他们)或者她(或她们)即是媒体的良心和责任所在。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过度推崇成功学和急于求取叱咤风云效应的时代,真的要感恩阿文和阿文等,要感恩报道阿文和阿文等的媒体,是他们和它们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另一层真实世界的窗户。毕竟,成功的人不能代表全部的人,他们的概率可能不到整体人群的千分之一,这不到千分之一的人群想在媒体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肯定是要依赖于媒体的关注的,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媒体对难以发出声音的人群负有特殊的责任’”[11]。
所以,为了真实地再现当前的社会存在,在财经新闻人物的选择上也需要“小人物化”,甚至要选择奋斗失败的小人物作为报道对象。
要对人物进行完整的把握,从而体现人物自身的矛盾,从矛盾中展现人物的复杂,还要展现出人物整体的真实,避免出现人物形象前后矛盾的尴尬。
有关张曙光的报道就是前后报道相互矛盾的一个例子。在出事的前几天,媒体还将其塑造为“高铁第一人”,没几天在众多媒体版面上则报道出了“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已被停职审查”的丑闻。这种前后矛盾的媒介形象着实让人不可思议,其结果是使得媒体陷入尴尬,如此,媒体本身的公信力荡然无存。
从表现的角度来说,要注重写实,通过细节体现财经新闻人物特定的精神风貌,从而起到启示和警示社会其他人的作用。
请阅读以下报道,体会以上三方面的写作要求:
参考报道:《高调陈光标》[12]
对质疑他的“暴力慈善”做出回应时,陈光标说:“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的方式去推动。中国需要我的‘暴力慈善’。”
陈光标最近有点烦。首先是一组在日本救灾时,他在日本福岛灾区看望伤员的照片。这组登在他微博上、被其称为手机拍摄的照片,惹来众多网友质疑,说照片明明是出自佳能高档相机而非手机,并且将他的救灾照片嘲讽为搞摄影展。
然后是一组他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的照片。其中一张,陈光标站在盈江地震灾区受灾群众中间,左手拿着一摞人民币,右手摆出一副“V”字手势。另一张照片中,陈光标笑容灿烂地被灾区民众簇拥着,每个人手中握着高举过头的百元大钞。
这组照片一经披露,几乎招致网民更为排山倒海般的批评:作秀,演戏,不恤震区民众尊严……有“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企业家陈光标,在3月份被卷进了舆论的漩涡。
在“盈江照片事件”两天后,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质疑,陈光标说:“我有一些委屈。”
争议“暴力慈善”
进入2011年以来,陈光标面临的“作秀”指责开始多起来。
首先是年初的“钱墙秀”。1月24日,在南京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门前,10万元捆为一块“钱砖”后码成墙,一共150块砖,陈光标站在1500万元“钱墙”前宣布,将联合全国90多名爱心企业家,向新疆、云南以及江苏苏北等地区捐出1.27亿元的款物。
照片一出网上便开始热议。批评声不绝于耳,大都认为他过于“作秀”。其实这已经不是陈光标第一次制造“钱墙”了,2010年同样也是年前的慈善活动,陈光标码的那座“钱墙”更为雄伟,330块砖,3300万元人民币。
然而,在讨论声还没平息之时,陈光标又来到台湾,把对他的行善争议延至台湾岛。
1月27日,陈光标“台湾行善感恩之旅”抵达台湾。此行他携带1.1亿元人民币,在台北、新竹、南投、花莲一路向低收入户、独居老人、单亲家庭者当面发钱,每户原则1万元。
对此,台湾社会迅速分化为两大舆论阵营。一方面对他的行为大为赞赏,并认为会让台湾企业家有所警醒;另一方面却认为他“侮辱台湾人”,桃园县、新北市作为接洽县市,明确拒绝他的发钱行为。
针对台湾对陈光标的质疑部分,大陆也有网友批评,这是陈光标宣传诉求和个人形象的双输。
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更是将陈光标式的慈善方式直呼为“暴力慈善”,认为这是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是一种暴力的慈善行为。
一直以来以“高调做慈善”为行为准则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开始接受社会舆论对他翻天覆地的争议,甚至是非议。
与中国古训“行善不为人知”的教导相反,陈光标的行善规则就是要让人知道。他做善事总要喊上媒体和当地政府,拍照、录像、捐赠证书一个不能少。据陈光标介绍,他从事慈善事业以来,已获得了2300多本荣誉证书,3000多条锦旗,10000多条哈达。
面对社会舆论对他高调行善的口诛笔伐,全国政协常委、济南大学原副校长、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张承芬认为,陈光标面临舆论困境,是因为他高调的个性冲犯了中国的中庸之道。甚至在今年“两会”期间,陈光标骑着自行车来开会、现场派环保袋等行为都招致一片骂声。可见社会舆论对高调的人是多么不屑。
“我高调行善不为自己,是为推进中国慈善事业进程。”陈光标在所有的公开场合,都是这样解释自己的高调之举。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王振耀院长认为,陈光标高调慈善加速了中国慈善事业进程,至少提前了10年。
同时,官方也对他进行了肯定。两会期间,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对陈光标高调行善行为给予了肯定:“行善的方式既有共同点,又有个性化,无论是高调行善,还是低调行善,都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我认为他(陈光标)的慈善行为是好的,是具有倡导性和带动作用的。”
3月20日,陈光标在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首期中国基金会领导人高级研修班”上,对质疑他的“暴力慈善”做出回应时说:“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的方式去推动。中国需要我的‘暴力慈善’。”
“裸捐”首善
陈光标总是喜欢给身边人讲述一个“小红花”的童年故事:他10岁的时候,利用暑假卖水挣的钱,帮助邻居家的孩子交了学费,得到学校奖励的“小红花”。后来很多同学为了跟他争夺“小红花”,都开始主动做好事。“这个故事告诉我,做好事要去传播。”陈光标说。
这成为陈光标后来高调行善的最初根源。
与陈光标为邻居的孩子挣的学费1.8元这个数字相匹配的,是那个时代下,陈光标极度贫穷的经历。他的发家史也充满传奇色彩。一直到2000年创办江苏黄埔投资集团、2003年创办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陈光标才真正被列入富人行列。
公开的数据显示,陈光标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目前有员工4600余人,大型机械设备近500台(套),是全国最大的专业拆除公司,致力于大型厂房拆除与爆破、再生利用和废品回收利用等朝阳光彩产业。从他选择的行业,也可以看出他的价值取向。
《2010胡润百富榜》显示,陈光标以个人财富35亿元人民币排在第406位。也有数据说,陈光标预计总资产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甚至连南京的首富都算不上。
但是与此相对的是“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中陈光标以1.81亿的年度捐款额位居全国第一,夺得“中国首善”称号。这个“排行榜”由民政部下属机构主办,带有一定官方色彩。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陈光标再次成为“中国首善”。
截至2011年3月,陈光标共向社会捐款14.17亿,帮助的贫困人口突破了70万。“我经常在梦中笑醒。”陈光标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陈光标印有“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名片背面,印着“以人为本,祖国至上,富而有德,德富财茂,帮助别人,快乐自己”24个大字。最后8个字,同时也被他用红线缝在他的西装内侧。
但是他的行善经历,却从他成立黄埔之前就开始了。早在1996年创业的第一年,陈光标就拿出利润的七分之一资助一个白血病患者。
第二年又拿出利润的半数为偏远山村修建“阳光站”,无私帮助处于困境的老人及失学儿童。黄埔公司成立后,更是每年拿出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润,用于慈善事业。2006年,陈光标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十大慈善家之一。
然而让陈光标的名字家喻户晓的,是2008年汶川的地震救灾行善。在地震发生仅两个小时后,他便带着20万元现金、200万元支票、120名人手和60台工程机械的救灾队从江苏、安徽赶赴灾区,千里救灾,救回131个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他被称为“汶川地震民间救灾第一人”。
这为他赢得了人生声誉的高峰。
2010年9月底,在巴菲特与比尔·盖茨来北京与50位中国富豪共度“慈善晚宴”之前,陈光标发表了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在信中他郑重宣布: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在裸捐声明发布以后,有超过一百位国内企业家通过来信、来电、传真的方式向陈光标表示,响应其“裸捐”的号召。
“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这是陈光标最著名的语录之一。
任何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广阔的时代背景,在特定时代特定冲突下展开的人物的跌宕命运最能打动读者的心,也能产生巨大的共鸣。人物内在的以及人物与外在的冲突越激烈,越能反映时代背景,也越能吸引人,以下文为例:
参考报道:《一位传奇炒房客的死亡》[13]
[摘要]铜锣湾避风塘,私人游艇上毒气弥漫,神童辉恍惚中看了一眼香港,高楼下是一片白骨。
一
他的名字隐藏在不知名网站的资讯角落,归类是明星艳闻。
误入者匆忙关闭页面,少有人会注意“罗兆辉”,更少人知,这曾是香港最闪耀的名字。
1978年,年仅14岁的罗兆辉,孤身来到位于尖沙咀的重庆大厦,登上香港最混乱的舞台。
他刚从圣若瑟英文中学退学不久,理由是同学诬告他偷恤衫,老师偏袒,他一怒辍学。
彼时的重庆大厦,还未因王家卫的电影而声名大噪。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数千租客,杂居在阴暗的楼宇中,蒸腾着最真实的香港味道。
西装革履的掮客唾沫横飞,发鬓凌乱的妓女倚门浅笑。入夜,古惑仔持枪乘梯,枪管幽蓝反光,告诉你什么叫“龙蛇混杂、九反之地”。
罗兆辉蜷缩在这片黑暗森林中某一张床铺上,脑海中只有明日的生计。
他当过保安,搞过推销,做过杂工,“只要有钱开饭,什么都能干”。14岁时,他已能操着蹩脚英语,拦住老外,帮大厦里的妓女拉客。
他在江湖最浑浊处挣扎求生,与三教九流周旋自如。
一次,他为一名地产经纪订西装,见西装笔挺,心生艳羡,继而开始关注地产行业。
1985年,21岁的罗兆辉成为地产经纪。
当年,香港楼市一片红火,市民通宵排队购房。罗兆辉发现,这职业简直为他量身订制,他的过人口才让他如鱼得水。
他离开尖沙咀,前往中环,在中环国际大厦的满通地产上班。
满通专门收旧楼资源,需要搞定啰唆的住户。出身重庆大厦的罗兆辉最会哄人,把居民哄得高兴,房自然就卖了。
仅一年时间,罗兆辉便升至经理之位,公司派他专攻豪宅贵客。命运用神笔,在墙上画了一道门。
他的人生就此转变,开始出入富豪的社交圈。此时,他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香港教父级大亨刘銮雄。
1985年,人称大刘的刘銮雄已经是实业上市公司老总,身家数亿港元,江湖人称“股市狙击手”。
两人如何相识已不可考。坊间流传的说法称,罗兆辉很聪明,托人打听到刘銮雄喜欢古董,于是倾尽积蓄二十多万港元买古董,送大刘做生日礼物。
当年,港人月收入不过两三千港元,对罗兆辉而言,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赌局。
他赢了。传闻中,大刘对送古董的地产经纪感到好奇,“下次吃饭叫他一起吧”。
此后,他又通过刘銮雄认识郑裕彤、杨受成等顶级富豪,人脉越来越广。
1988年,罗兆辉自立门户,成立黄爵集团,专门替相熟的老板打点炒楼业务。黄者极尊,爵者极贵,充满对未来的野心。
他成为当时香港最成功的炒房客。1988年,他与人合伙买了十个商铺,然后分拆出售,赚了第一桶金,700万港元。(www.xing528.com)
此后,他以短线炒房的方式搏杀江湖,财富如滚雪球般增加。
1991年,重庆大厦遭遇火灾,业主郑裕彤有心出售。郑裕彤与刘銮雄是老友,在刘銮雄的牵线下,罗兆辉决定操盘此事。
最后,在刘銮雄的支持下,罗兆辉以一亿四千万港元买入重庆大厦商场,用最极端的方式,衣锦还乡。
他一笔抹掉重庆大厦过往,将其改名意法日广场,并投入2000万港元重新装修。
一年后,罗兆辉将其卖给力宝和明珠兴业,净赚5.4亿港元。
这一年,亿万身家的他才27岁。他成为全香港的宠儿,并得外号“神童辉”。
二
27岁,春风得意马蹄疾,整个港九都是他的赌场,一座座楼宇就是他手中的筹码。
1994年,罗兆辉收购了香港著名中药材集团“东方红”,一跃成为上市公司老板。
1994年至1996年是香港房价腾飞的节点,也是罗兆辉炒楼炒股的巅峰。
仅1996年当年,他在刘銮雄、郑裕彤等大亨的支持下,接连参与多宗大型交易,总额超33亿港元。他的身家也一度高达20亿港元。
他开始仿效大佬们的生活。
刘銮雄喜欢收藏,曾花4000万港元拍下20个车牌。罗兆辉也效仿花400万港元买下“七十一”号车牌。
刘銮雄纵意花丛,罗兆辉也不甘落后,常约大牌港星饮酒取乐。
他曾斥资一千五百万港元,买下浅水湾道豪宅,部分产权赠予出演《百变星君》的新加坡女星孙佳君。
为捧大哥场,罗兆辉曾一掷千万港元,请大刘好友李嘉欣拍广告。
他在镜头前满是得意:“现在电影市道这么差,明星都没工开,请得起女星拍广告,只有我同谢瑞鳞!”
大亨们爱玩的名汽游艇豪宅,罗兆辉也统统都有。最风光时,他拥有劳斯莱斯、总统、法拉利等品牌的十多部名车。
他花费400万美金,订制了一条20多米长的豪华游艇,停泊在铜锣避风塘中。
他给游艇取名Miracle,译为奇迹。他坚信,他会一直是奇迹的主角。
1997年,香港楼市陷入疯狂,香港人相信“内地一定会接盘”,不吃饭不买衣服都要供楼,有的楼盘甚至十度转手。
罗兆辉决定购入地产公司国际德祥,希望借壳上市,荣升地产超级大佬。
此时,因炒房规模过大,罗兆辉公司的物业负担已超20亿港元,而为买国际德祥,罗兆辉孤注一掷,将东方红公司股票押在银行套现。同时,他还将国际德祥拆分,转售给其他买家,众筹资金。
岂料交易过程中香港楼市大跌三成,其他买家纷纷退订,他需要自己补十多亿港元完成交易。
一向笃信“不追高,谁追谁死”的刘銮雄,劝他放弃。他第一次和大佬呛声:“你是不是不想看到我发达?”
他意气风发,觉得开疆拓土已指日可待。
那年夏日,他与富豪名流结伴出海,刘銮雄、杨受成分立两侧,周星驰随船出行。《苹果周刊》刊载合影,称之为盛世繁华。
然而,在他目光未及之处,大风暴已酝酿成形,呼啸扑向香港。
三
1997年10月,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让香港楼市股市双双下跌。
几乎一夜间,罗兆辉财富蒸发6亿港元,他坚持买下的国际德祥,更让他财政左支右绌。
1997年年底,罗兆辉难于支撑,将国际德祥和东方红“一铺清袋”,贱卖于“壳王”陈国强。
追债官司接踵而来,大至追讨物业交易尾数,小至装修房子的百万港元灯饰工程费。
罗兆辉一夜变为负资产者,欠债3亿港元,终告破产。
他开始沉默寡言,一度曾在他的奇迹游艇上闭关6个月,日夜在小黑板上推演快速翻盘的想法,“想练成盖世武功,增加三十年功力”。
然而一切终归是徒劳。千禧年冬至夜,香港最冷的夜晚,罗兆辉在游艇上烧炭自杀,陷入昏迷。所幸经医院抢救,他奇迹复苏。
数据统计,1997年至2003年,香港楼市最低潮时,大概产生了106000名“负资产”人员。1998年,第一例烧炭自杀的案例出现,此后,效仿者越来越多。
复苏之后的罗兆辉陷入狂颠,时常语出惊人。他比陈冠希更早成为艳照门的主角,并癫狂自曝名流性事,让一众富豪明星避之不及。
他的颌下,生了一个鸡蛋大的毒疮。当年谀辞如潮的杂志,嘲笑他长的是“世纪毒疮”。
他曾远避巴黎,酗酒寻欢,并拳打记者。刘銮雄不放心,派红颜知己记者甘比前往探望。
罗兆辉罕见地吐露心声,“我孤独这些年,所有愿意同我讲话的人,我都会讲所有东西给他们听,当他们是朋友,但怎知他们原来个个都当我傻,挑衅我发癫”。
返港之后,他更成为媒体笔下的丑角。媒体对他最详尽的报道,读来满是凄凉。
他一人行走在佐敦柯士甸道上,身形肥胖,挺着大肚腩,挽着环保袋,目光呆滞,神情怪异,行人惊散回避。
他最终搭乘地铁,前往杏花邨站。地铁上,他咬指发呆,身边大妈满脸厌恶。
江湖已无神童辉。
偶尔,他也有清醒时刻,一次面对媒体时,他用英文说:“生命重质不重量,有钱不代表你比较快乐,只是比较幸运。”
此后。罗兆辉避走澳门又因藏毒被捕,最后落脚东莞。
他选择的酒店名为好运,他最爱说的词叫“东山再起”,他寄望于在内地重写他的地产神话。
2011年冬日,罗兆辉似乎迎来转运。传闻中,他早年得意时,结交一位富豪朋友,并赠送一幅字画,那年冬天,富豪将字画归还,字画最终卖出700万港元。
他将之视为东山再起的启动资金。1月24日,东莞常平一律师楼内,他在办理一笔房产物业转让时,心脏病突发,猝死。
警方的现场照片显示,一双黑色皮凉鞋里,塞着一双暗色的袜子,这是他最后的身外物。
从常平一路向南,跨越山岭与江湖,在九龙尖沙咀的重庆大厦前,新的一批年轻人正讨论楼市。
他们踌躇意满,觉得世界尽在掌握之中。
文本分析:2017年春天,变幻莫测的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上涨的趋势,炒房投机者们蠢蠢欲动。2015年至2016年房价的飞涨,已经让广大购房者不堪重负,也引发人们对相关治理部门的不满。本文的发表,无异于给那些试图炒房暴富者泼了一盆冰水,冷却下他们投机的热情。文章记录的是香港楼市一个炒房暴发户的跌宕命运,罗兆辉结局之悲惨对于当时正处于亢奋状态的内地楼市的投资者有着巨大的警示意义,正因为此文非常契机,所以文章流出后被多家网络平台转载,还引发了很多读者的评论。
练习题:
1.结合教材中提供的财经新闻人物报道的案例,体会每一阶段财经新闻新闻人物报道的特色。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财经新闻人物报道的发展历程。
2.结合实践,阐述财经新闻人物报道中应该遵守的操作原则。
3.比较分析《高调陈光标》(本章中的案例)《再看陈光标》[14]的写作特色。
[1] 铁人王进喜——中国石油事业的先驱[EB/OL].(2017-06-21)[2017-12-05].http://www.sohu.com/a/150874025_488177.
[2] 大庆革委会报道组,新华社记者.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N].人民日报,1972-01-27.
[3] 1984年,在市领导的鼓励下,马胜利承包了石家庄造纸厂。对此,有人说他要“抢班夺权”,有人则拍手称快。1985年7月26日,新华社刊发了长篇通讯《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马胜利走马上任以后,做了很多新鲜的东西,现在饭店厨师戴的那种白色的帽子,那是马胜利发明的;妇女用的卫生巾,以前辞典上没有这个词,也是马胜利搞起来的。高梦龄对马胜利的评价就是:‘他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并不断创新的人。’马胜利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
[4] 年广久创办“傻子瓜子”,三进三出监狱。1983年年底,有人把年广久雇工的问题反映到上面,于是,“年广久是资本家复辟,是剥削”的说法开始传播起来,安徽省委派专人到芜湖调查年广久,并写了一个报告上报中央,惊动了邓小平。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指出:“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了吗?”后来年广久又在全国开始搞有奖销售,又被告入法院,时至邓小平视察南方时,邓小平又一次保护了他,“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元,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又一次提到了“傻子瓜子”,让年广久起死回生。1992年,年广久因经济问题不成立而获释。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告诉了当时的人们,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并不是不相融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邓小平视察南方”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开始在市场经济的轨道下进一步地向更深层次发展,曾经饱受质疑的股份制改革在北京、天津、沿海地区开始成为热点,一批富有活力的股份制企业应运而生。
[5] 王欣.柳传志:稳健的快鱼战略家——目标的偏执狂 处事的中庸者[N].中国信息报,2001-01-23(8).
[6] 宋馥李.阿文的等待[N].经济观察报,2011-4-4.
[7] 赵智敏.媒体再现“小人物”的传播价值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18).
[8] 载于《财新周刊》2017年第27期,作者:黄姝伦,汪苏,张进。
[9] 董明珠:没有人才,一切归零;没有道德,人才归零[EB/OL].(2017-12-16)[2017-12-18].http://www.sohu.com/a/210904848_99938409.
[10] 新闻人物的意义[N].经济观察报,2011-1-28.
[11] 赵智敏.媒体再现“小人物”的传播价值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18).
[12] 刘明霞.高调陈光标[J].财经国家周刊,2011(7).
[13] 张小野.一位传奇炒房客的死亡[EB/OL].(2017-03-22)[2017-12-03].http://chuansong.me/n/1693110452510.
[14] 周淇隽.再看陈光标[N].财新周刊,2016-09-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