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备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所谓生态型知识结构,是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必须由各种不同物种达到一种最佳组合,才能形成一种互生、互补、生机勃发、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体现的是一种高级的生态智慧。我们这里所讲的“开放的生态型知识结构”,是要求音乐教师打破美学、音乐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隔离状态,建立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使各种不同信息、不同文化、不同要素在自己头脑中相互交叉和融合,从而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发明。很明显,这种知识结构正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这些知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全面的文化基础知识。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文化基础知识越多,系统性越强,个人的眼界就越宽广。他的观念所囊括的客观世界领域也就越宽,被纳入他个人价值体系中的客观面也就越大。作为人类反映自然和社会现实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音乐艺术与社会、人文、自然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音乐教学提倡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科学的综合。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社会学、民族学和宗教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形成集艺术思维、科学思维于一体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加深自己的艺术功力;同时,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层面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正确、成功地引导学生欣赏、表现和创造音乐。
随着国际社会的接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知识更是成为新时期音乐教师学习、工作和提高自身素质必不可少的工具。将互联网引入音乐教学,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就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信息资源极为丰富、视野极为宽广、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且界面友好的、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研究性学习和资料搜集的手段,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为其教育教学服务。
2.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贯彻和实施,首先需要音乐教师理解、接受新的理念,具备崭新的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来实现新的教育目标。[2]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们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理论知识,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和考试观。
3.系统的、综合的音乐学科本体性知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综合的音乐学科本体性知识。一般包括: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技术理论知识、声乐知识、器乐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和音乐史常识等。但音乐教师不同于专业的音乐表演人员或理论创作人员,必须具备精深的音乐理论知识。由于音乐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综合化,音乐教师需要的是系统的、综合的音乐理论知识。
4.广泛的相关姊妹艺术知识。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提倡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要求“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件其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音乐是广博的艺术门类中的一种,姊妹艺术与音乐之间息息相通、相互促进。舞蹈、戏剧与音乐水乳交融;诗歌、影视与音乐相得益彰;美术与音乐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书法被认为是“无声之音”,中国画中的留白似是乐音的停顿,墨的浓淡恰如音乐中的强弱、厚薄、层次。音乐教师拥有广泛的姊妹艺术知识,将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积累更多的审美体验,对音乐产生更深的理解与更广阔的表现和创作空间。同时,将之运用于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表现力和音乐的审美经验体验得更加鲜明,把握得更加贴切。
(二)全面、综合的能力
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是体现教师综合素养的直接表现形式。它体现在教师日常生活及教学的方方面面。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音乐专业能力。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指的是音乐教师在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本专业的技能。它包括:演唱、演奏、作曲技术理论、创编乐曲和歌曲、合唱指挥、音乐史学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1)歌唱技能: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伴奏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作为范唱、教唱的教师,要有正确的歌唱方法,良好的节奏、节拍、音准感,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对歌曲的分析能力,这是歌唱教学的基本技能与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用优美的歌声打动学生,才能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乐器演奏技能: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首先,钢琴是音乐教学十分重要的乐器,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与情绪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为创造性地音乐教学活动服务;其次,音乐教师除掌握钢琴演奏之外,还应掌握一些其他乐器(如手风琴、电子琴以及中外管弦乐器等),向学生传授一些乐器的演奏知识和能力,对学生学习和了解音乐十分有益处。还可以组织一定规模的吹奏乐队或学生管弦乐队,并结合教学内容与其他实践活动,有目的地演奏一些乐曲,对于提高器乐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及加强其音乐修养等方面更有帮助。
音乐教育实践证明:正确地使用器乐,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听觉能力,表现能力,掌握正确的音准与节奏,强化理论知识的记忆,获得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与创造性的思维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识读乐谱技能:能够较熟练地识读乐谱是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乐谱是一个学习音乐的工具,乐谱本质上是一种已经演化成能表现音乐思想的符号体系。要求学生学习乐谱,是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乐谱的精通,能成为学生发展音乐灵性的一个媒介。所谓精通乐谱,不仅仅体现在快速准确的读谱能力上,还包括能熟练地应用它去表现和创作音乐思想的能力。音乐课程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提高识读乐谱水平,而且更要提高识谱教学水平。例如,在识读乐谱教学中,正确处理识读乐谱与音乐审美的关系,有效地发挥乐谱的工具作用,避免理性传授、机械记忆的教学形式,将识读乐谱与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审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识读与运用乐谱,在音乐美的感受中提高识读乐谱的能力。
(4)创作技能:“创作”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其中包括一切创造性音乐活动,如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简单的歌曲创作等。这样对音乐教师不仅提出了音乐创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听赏同一部作品,可能会有多种理解,歌唱同一首乐曲,可能会有多种演唱形式。教师应重视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要善于用新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www.xing528.com)
创造性活动更多地体现了学生音乐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机械的接受性学习转化为主动地参与性活动,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对创作技能的理解,不应仅仅局限在“作曲”方面,更多应体现为音乐创造活动。
(5)指挥技能: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包括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见形式,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很普遍。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各种乐队日益增多,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提高指挥技能,以适应音乐教学和学校音乐活动的需要。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里的优越环境熏染了他们的孤僻性格,很难与他人相处,组织学生的合唱和学生乐队,有利于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更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教学研究能力。
(1)教育能力:音乐教师的教育能力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音乐教师只有在具备教育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音乐专业技能,成为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音乐教师的教育能力应包括以下几点:①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备课的能力;②课堂教学能力;③课外活动的组织辅导能力。
(2)创造能力: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同样讲求创新,音乐教师不能再依恋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更新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积极应对新的发展形势,从我们的实际出发,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真正使音乐教育办成创新型的教育。
音乐教师的创造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②帮助学生发展想象、联想能力;③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方法;④进行音乐创作、教学改革。
(3)监控能力:音乐教学中的监控能力是指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音乐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音乐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音乐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将课堂监控和情境监控,集体监控与对小组和个人监控相结合,从多方面对音乐教学活动实施多方位监控。其具体监控行为主要包括音乐教师对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准备,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检查、评价和反馈,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
(4)评价能力:评价能力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和自我能力的总结和修正的能力。音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总是要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评价,通过反思和评价,逐步总结出好的教学经验,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能够发现问题;其二能够解决问题。作为教师,不仅能够伴随教育科学研究正确评价自己,也能正确评价学生。
(5)科研能力:音乐教育科研能力是新型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音乐教育科研是以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为对象,解释音乐教育现象的本质规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对音乐教育过程中所发现的新思想、出现的新问题的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抽象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音乐教育科研能力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音乐教育科研能力包括音乐教学研究能力和音乐课题实验能力两个方面。音乐教育科研能力表现在音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周围发生的音乐教育教学现象的反思能力上、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职业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形成理性认识。音乐教师还应该有音乐课题实验的意识。这是一种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的客观、具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其操作方式是先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课程资源开发能力。音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音乐课程的要素以及实施音乐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运用适当的方法、技术,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整合以及价值的重新定位。作为音乐教师,要学会根据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因素的关注,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好音乐课程资源,音乐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具有进行社会调查、研究以及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把握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的能力;②具备能够审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获益的音乐教育能力;③具有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的能力;④具有研究与处理音乐学习对象学习音乐的具体情况的能力;⑤具备鉴别和利用校外音乐课程资源的能力;⑥具有能够建立音乐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资源共享渠道的能力。
4.社会交际能力。教学是一种有着共同目标,有逻辑的交往合作活动。因此,音乐教师的交往合作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
(1)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音乐教师需要有良好的交往合作能力:因为,音乐教学不能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递和灌输,而更应该是音乐教师灵活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身体语言和音乐本身所特有的语言,如旋律和节奏与学生进行思想、信息和情感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过程。音乐教师要实现对学生进行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及创造美的教育,离不开对学生情感世界的了解和沟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交往合作能力还表现为教师重视并理解与家庭、同行、社区以及音乐教育过程中其他认识的独特作用,不断地寻求机会,与他们建立伙伴关系。
(3)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多元文化交流与探索能力,应该具有基本的外语能力:面对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以平等交流、对话的姿态出现在文化教育的舞台上。作为音乐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本土的音乐文化,应该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艺术文化资源,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学内容与总结教学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树立包容的多元文化观念,更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文化的活动中去,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经验。教师如果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艺术文化信息,还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与其他艺术文化、教育资源进行交流的桥梁。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体系。现代音乐教育技术以电视、网络、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呈现,将教学所需要的信息以最快、最方便、最完美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创设音乐情境,引领学生走进音乐,发挥视听通感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与兴趣。运用图、文、声、色并茂的效果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法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并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运动发展的全过程,便于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