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江美城:襄阳十大美景全纪录,探索交汇之美

大江美城:襄阳十大美景全纪录,探索交汇之美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隆中的山水、草庐、六角井,应当是诸葛玄病时自知时日不多,最后为两个侄儿操大心,从他人手里购买转让到孔明名下的家业、田产。孔明躬耕,是不为土里刨食、务农为生的。左手一道,沿山冲原二十亩孔明躬耕时的水田,可到卧龙潭、老龙洞、野云庵、孔明避暑台等自然风光景点。

大江美城:襄阳十大美景全纪录,探索交汇之美

襄阳学业堂,应该属于当时中国的名牌大学了。著名古文经学家司马德操、兼做刘表从事的宋仲子、辞武陵太守不做而一心著书立说教学的颖容等都是学业堂的“导师”。年轻时号称“八俊”之一的荆州牧刘表,还在政余译《周易》五卷,作为学业堂教材之一。还有“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襄阳名士庞德公、沔南名士黄承彦等,也都到学业堂做过“客座教授”。

据《三国志·蜀书·伊默传》载:“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默知其不博,及远游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皆通诸经史。”后来伊默“以《左氏传》授后主。后主践作,拜谏议大夫。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

汉武帝也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所谓“今文经学”的官学学风,导致东汉末年官学渐衰,以“观大略,举要义”为精神的“古文经学”兴起。孔明故乡琅琊,是自春秋百家争鸣”、管晏相齐,诸子百家学说流传八百年的齐鲁文化交汇之地。诸葛亮在琅琊,本受诸葛丰“郡文学”,诸葛珪、诸葛玄博古通今的家学家教家风影响深刻,来到襄阳学业堂深造,像伊默那样“皆通诸经史”,这对孔明来讲,不过是“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而已。因此,孔明在学业堂治学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观大略,举要义”的古文经学精神上。

有专家讲诸葛亮“观大略”就是“读书马虎”,像陶渊明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此说牵强并颇片面。

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略”字古字义的清代学究解释是“经略土地也”。古代谁能经略土地呢?无非是帝王将相。“观大略”的原本古义是:读书注重从大局着眼,研究古人的策略、战略、谋略。“举要义”的原本古义是:看人说事要善于从关键着手,抓住人事的要害本质、实质。务实的学习方法,加求实的思辨方法,就是古文经学精神本质概貌:“观大略,举要义。”

因此,诸葛亮的“少有逸群之才”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靠掌握务实的学习方法与求实的思辨方法,勤学苦练得来的。

孔明就是在襄阳学业堂求学时,先后与庞统、刘琦、王粲等英才相识,并和崔州平、徐元直、孟公威、石广元等俊杰相知的……

武侯祠旁有一块篮球场那么大的场地,这里曾是诸葛草庐石阶下的篱笆水井院落。靠西坡草庐屋基下二十三级石阶到平场处,有一个史记“深五丈、广五尺”的诸葛六角井。这口东汉古井里的汉砖、青石,已经1800多年岁月风雨,可作现代岩石取样鉴定:这就是当年诸葛孔明和胞弟诸葛均,以及孔明后来所娶的妻子黄月英,在隆中躬耕隐居生活十年的铁证。

在隆中山海拔100多米高的山腰山凹一角,打一口井能出水的先决条件,是刚好要打凿在地下的一个泉水眼上。这项工程本身就很神奇。古人又没有我们现代的地理探测仪器,是凭什么断定:就那么一铁钎、一锤子叮叮当当地敲凿打下去,打到十余丈深的岩石中就刚好有一个泉眼呢?

诸葛玄客居襄阳三年中,先后操心嫁了孔明的大姐和二姐。孔明的大姐嫁的是襄阳望族蒯家,夫君蒯祺,是荆州将军、樊亭侯蒯越之子(一说侄子过继)。蒯祺后来官至房陵太守。孔明的二姐嫁的是襄阳名门庞家,夫君庞山民,是德高望重、有知人之鉴的庞德公的小儿子。庞山民后来官至魏黄门吏部郎。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客死襄阳之后,诸葛亮兄弟二人一不投刘表、蔡瑁谋份公差,二不靠两个姐夫家接济照顾,而是争一口硬气,对荆襄官场采取“近而远之”的态度,来到隆中隐居,“苟全性命于乱世”,同时,以道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身哲学为处世信条,在隆中“躬耕陇亩,每自比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孔明兄弟来隆中之前,隆中应该不属于没人管的荒山野岭。这么好的一方山水陇亩,要是没主,早就被山民抢占得乱七八糟了。

隆中的山水、草庐、六角井,应当是诸葛玄病时自知时日不多,最后为两个侄儿操大心,从他人手里购买转让到孔明名下的家业、田产。

而当时在南阳郡邓县沔水之南这块地方,隆中—黄家湾附近一带,有资格、有实力拥有隆中山水田地及森林、六角井、草庐这份家业资产的,非沔南名士、大地主黄承彦莫属。

黄承彦出身名门贵族,才高八斗又富甲一方,加上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个性高爽开朗,凭此综合优越条件,才能娶得汉灵帝时当朝太尉张温的小舅子蔡讽的大女儿,并成为荆州牧刘表的“一担挑”连襟,同时又成了刘镇南将军的军师兼南郡太守蔡瑁的大姐夫。

黄承彦山庄,在沔水之南另一山清水秀之处黄家湾。黄承彦陇亩数千,田连隆中山。隆中原先当属黄承彦名下的一处“别业”——名士神仙耆老雇人春秋种植、自家夏天避暑的“别墅”山庄。

黄承彦能把隆中这份家业转让到诸葛孔明名下,一是因为他同情诸葛玄并不为老朋友刘荆州所用的遭遇,二是见这诸葛孔明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气宇非凡,打心眼里疼爱。这位神仙耆老有个女儿,学名黄月英,小名阿丑,生于汉灵帝光和六年,比孔明刚好小两岁。

孔明名下的“躬耕田一百一十六亩”(清康熙五十八年碑记),现在坐落在隆中景区旅行车道东侧山冲,今湖北文理学院校区西侧体育场至图书馆到广德寺田这一带。另外,隆中山冲过去的武侯祠“庙产田二十亩”,追溯当年也当属孔明名下的陇亩。

孔明当年应是将一百三十来亩田租给附近山民耕种,自己和弟弟、爱妻躬耕的,不过是隆中山冲三五亩水田。孔明躬耕,是不为土里刨食、务农为生的。他“躬耕陇亩”,一是为了“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磨炼意志,锻炼身体;二是为了掌握农务、节气、气象知识,以备后用。

过“躬耕田”景点不远,山路分岔两道。左手一道,沿山冲原二十亩孔明躬耕时的水田,可到卧龙潭、老龙洞、野云庵、孔明避暑台等自然风光景点。这一路山水辉映,茂林修竹,四季花开,是“阳春三月三,隆中看牡丹”,盛夏赏荷花,中秋沁桂花,隆冬嗅腊梅的理想去处。唐代著名文学家皮日休,曾于这条山道上吟出:“汉水碧于天,南荆廓然秀。庐罗遵古俗,鄢郢迷昔囿。幽奇无得状,巉绝不能究。兴替忽矣新,山川悄然旧。斑斑生造士,一一应玄宿。巴庸乃险阻,屈景实豪右。是非既自分,泾渭不相就。粤自灵均来,清才若天漱。伟哉泂上隐,卓尔隆中耨……”

顺这条山道,一路上依山势地形,还隐现有当代隆中创建的“木牛流马”演示馆,“三国冷兵器”展示馆,“卧龙深处”编钟古琴演奏厅等,都是小憩游戏的好去处。

右手一道,山路蜿蜒,曲径通幽,过孔明岳丈黄承彦当年“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小虹桥”,经过元代至正年间从广德寺迁到隆中的“隆中书院”,就到了东晋时兴建,后历代修缮的隆中武侯祠了。

隆中武侯祠是一套三院四进砖木结构建筑。有别于全国其他后建武侯祠建筑风格的标志是:隆中武侯祠正门山墙上,有上不着天、下不落地神秘二柱,一柱名“掀天”,一柱名“揭地”。

进得武侯祠门来,迎面肃然仰视诸葛孔明“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的真身铜像(身高1.84米),立于台阶之上。天命之年的诸葛丞相表情沧桑,左手背后,右手握扇贴胸,正目光深邃地遥望……丞相铜像在历史演变中,通身已呈紫红。但在先哲“满腹经纶”的腹部、“扭转乾坤”的手上、“神秘传奇”的羽扇上,已经历了亿万游人的敬仰抚摸,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芒。

丞相铜像身后,一进厅堂有郭沫若老先生于1964年为隆中武侯祠亲笔题写的中堂:“诸葛隐居隆中时躬耕自食,足与陶渊明先后媲美。然陶令隐逸终身,而武侯则以功业自见,盖时会使然。苟陶令际遇风云,未必不能使桃花源实现于世;如武侯终身隐逸,致力于诗,谅也不逊于陶令也。”旁为郭老同时题联:“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郭老对诸葛亮和陶渊明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人生成就,作了换位思考。他这种“盖时会使然”的哲学思考,情通南宋郑思肖的《先主三顾草庐图》诗意:

抱膝高吟梁父时,

卧龙致西未为迟。

若无三顾草庐意,(www.xing528.com)

剖出心肝卖与谁?

二进武侯祠院内两边,左有蒋琬、马良、习桢等文臣,右有向朗、马谡、廖化等武将彩塑雕像群。这些荆襄籍的蜀汉文武,姿态神情各异,个个呼之欲出。

三进武侯祠正殿神坛上供诸葛丞相彩塑雕像。丞相谨慎严肃地坐着,左手搭膝,右手执扇。二位书童分别捧持尚方宝剑、大将军印玺、军事图卷侍立丞相左右。左殿供丞相之子诸葛瞻彩塑雕像、右殿供丞相之孙诸葛尚彩塑雕像。丞相子孙是蜀汉后主景耀六年(263年),魏国征西将军邓艾等伐蜀时,一起赴绵竹前线战死沙场的。父瞻子尚雕像正披甲挺枪,怒向敌寇,视死如归。

丞相祖孙三代,为国为民舍生忘死,满门忠烈。世代香火不断,千秋怀念永继,恰似隆中武侯祠目不暇接的楹联中的其中一联敬意:

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古今绝艺;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雾、巫山云、洞庭月、鼓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宇宙奇观。

诸葛六角井附近的二十三级石阶之上,就是史记“屋基甚高”的诸葛草庐遗址了。

盖一草庐,竟动用数千方的石方工程在山凹垒屋基,其造价不低于汉末一幢“高层建筑”的耗资。前述皮日休所吟诗中,有“庐罗遵古俗,鄢郢迷昔囿”两句,说明隆中这个草庐,是一种遵从楚国古俗的“雅士别墅”式古建筑

草木结构的古建筑,在晋永兴年中,镇南将军刘弘带队“观孔明故宅”时,已成“故墟”。后世的复原性修建,也屡有毁损重建。游人现在隆中可见的诸葛草庐,是在草庐遗址坡下“三顾堂”纪念建筑的西侧山坡上再建的。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襄阳为筹拍最早的“三顾茅庐”电视剧(李法曾饰演诸葛亮),根据古草庐复原建筑图形所重修的仿古建筑。这是一栋仿古九柱杉木落地列架,分堂屋、东西厢房,前有客厅、后有书房、主卧室的三合院落。院门有草亭立于阶沿之上,院内有仿汉车马、石辗、石舂、石巢等生活用具,室内有文房四宝、几案、卧榻、谷粮容器生活用品

为什么不在草庐原址上进行复原修建呢?

这也有故事。

明朝弘治三年(1489年),朱元璋的不孝玄孙襄阳简王朱见淑,羡慕隆中山水优美,诸葛草庐风水好,竟上奏孝宗朱祐樘,将隆中封为襄简王的“藩陵”,并封山驱民,迁走隆中书院,毁掉诸葛草庐和三顾堂等纪念性建筑,在草庐原址上营造墓地。后来李自成起义时,其部属头领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从谷城开赴隆中,扒掉了襄简王的臭坟墓,敲碎了朱见淑的贱骨头。但张献忠并未对朱见淑满门抄斩,已经用不着了。因为自朱见淑遗臭隆中之后,朱见淑的三代九族,却不知为何都不明不白地非自然死亡,无一幸免。真是空前绝后。

现在草庐原址下,有一“草庐亭”,亭边竖一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碑:襄简王朱见淑墓。

这正是:有的人把名字留在石碑上,但名声比尸体腐烂得更早。

现在草庐遗址上,树龄数百年的古松柏、古榆桑,均失隆中山森林同类树木的秀雅姿色,一株株树身发暗,扭曲歪斜,树枝张牙舞爪,树叶阴森。游客惊问何故,隆中导游小姐解答:隆中树木有灵,也知道痛恨襄简王损人终害己阴魂不散,上梁不正下梁歪。

遥想丞相当年,出山辅佐刘备,创三分天下蜀汉伟业,跨有荆、益,内修政理,外结好孙权依法治国,开诚布公,清廉从政,谨慎谦恭。为统一中国出师北伐,劳心病倒在五丈原。丞相弥留之际,“遗命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无需器物”。还自表后主:“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丞相之死,不仅三军将士恸哭,蜀国朝野悲号,连丞相宿敌、魏国司马宣王也不禁老泪纵横仰天长叹:“天下奇才也!”

一个德感千秋、情贯古今的“三代下一人”,对自己的丧葬标准却要求低于平民百姓——“敛以时服”——连件新衣服都不换。

对比后世有些死了都要损人害己的朱见淑之流,这又正是: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从诸葛亮草庐遗址高台下二十六级台阶,在诸葛六角井西边,是明代成化年(1465年)吴绶在宋代三顾门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三顾堂”。这是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隆中对策的纪念堂。

明正德二年(1507年),朱元璋的另一后裔、明孝宗朱祐樘,专程到隆中,重建了被朱见淑毁掉的“三顾堂”。后来嘉靖四年(1525年)、万历二十年(1592年),朝廷都派要员到隆中,对随武侯祠东移的“三顾堂”进行了修建。

隆中今天的三顾堂,是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钦差赵宏恩奉康熙圣旨维修古隆中时,于原三顾堂位置重建的。

三顾堂构正堂三间,后堂五间,硬山起脊,中堂渠渠,启以高轩,绕以周垣。堂前两腋互作两亭,东署曰卧龙,西署曰野云,是一个前厅后堂,腋带双亭的院落。同时于三顾堂内立碑,正面镌诸葛亮像,上方刻《梁父吟》诗,碑阴刻《重修武侯祠记》。前文所言诸葛孔明“躬耕田一百一十六亩”,隆中武侯祠“庙产田二十亩”等史证,均考见此碑刻记。

三顾堂中堂悬挂三顾草庐古图。对联为1965年3月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亲笔题写的“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堂中有栩栩如生的青年孔明对策时向左将军刘备展示中国当时十三州山川河流地图的真衣彩塑像。中堂左右还立有诸葛丞相“前后《出师表》”石刻和历代题词石刻、维修记事碑文。

三顾堂大门前有三棵古柏参天,据说是当年刘备、关羽、张飞来隆中三顾草庐时的栓马树。

这里的景物、文物古朴清雅,能引起人们对“鱼水三分合,风云四海生”的历史回顾。不过,现在的少年游客们一般懒得解读这些复杂的三国历史文化了。他们到三顾堂院内自得其乐的是:绣球花亮紫薇好,“痒痒树”挠得枝颤晃。

三顾堂西侧山坡上,就是20世纪80年代再建的诸葛草庐复原建筑了。东晋升平五年(361年),襄阳籍史学家、时任荆州刺史别驾的习凿齿到隆中,写了一篇《诸葛武侯故宅铭》。文中的“孔明故宅”已不再是西晋时的“故墟”,不仅草庐恢复面目一新,并且不远处还出现了“雕薄蔚采,鸱阑惟丰”的武侯祠庙等纪念性建筑。

后世诸葛亮草庐的修复、重建,包括游客现在隆中可见的诸葛草庐,基本上都是根据东晋时恢复的草庐建筑图画和图形施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