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闽台古城堡—台南府附郭安平县改建计划

闽台古城堡—台南府附郭安平县改建计划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安平古堡安平古堡位于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82号,原为荷兰驻台第一任总督逊克所建奥伦治城的一部分。现存城墙数段及半圆形的棱堡残迹各一,其中以目前安平古堡残迹规模最大。台南安平古堡城堡壁构造以糖水、 糯米汁捣合牡蛎壳灰、砂土等叠砖而成,并称三合土。城上设有大炮,故称大炮台,另称安平炮台、三合土炮台、抗日名城。

闽台古城堡—台南府附郭安平县改建计划

(一)安平古堡

安平古堡位于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82号,原为荷兰驻台第一任总督逊克所建奥伦治城的一部分。明天启四年(1624),荷兰人从鹿耳门进入台南地方,于一鲲鯓岛筑城垣。初名为奥伦治城,天启七年(1627)竣工,更名为热兰遮城。整座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形方,共筑三层,下层位于地面下,作为仓库。现存城墙数段及半圆形的棱堡残迹各一,其中以目前安平古堡残迹规模最大。早期汉人称荷兰人为红毛,所以把这座城称为红毛城。

郑成功将荷兰人逐出台湾后,改热兰遮城为台湾城;改一鲲鯓岛为安平镇,故又称安平城;郑成功进驻此地,故又俗称王城。清统一台湾以后,城堡曾充作水师协镇署。道光二十年(1840),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台湾兵备道姚莹为抵抗英军,筹设海防,将台湾城改为军装局,修建原有城墙与炮台,作为储藏军需、弹药的仓库。同治八年(1869),英舰炮击安平,城堡被毁大半。

光绪元年(1875),清兵破坏热兰遮城,取其砖块建造二鲲鯓炮台(亿载金城),居民也取城垣砖石修筑房舍。日据时期,日本人将城堡遗址铲平,改建为新式洋馆,作为海关长官宿舍,即今之安平古堡。

台南安平古堡

城堡壁构造以糖水、 糯米汁捣合牡蛎壳灰、砂土等叠砖而成,并称三合土。原内、外城四角建有棱堡,安置大炮,今仅存外城城墙一堵、古井一口、半圆形棱堡基座及部分残迹,其中以原外城南壁长65.8米的城垣残迹规模最大。

古堡中,有一片红砖砌成的残壁城垒,古榕枝干盘曲,堡前空地上竖立着一座石碑,上书“安平古堡”4个大字。城堡脚下,树立郑成功铜像。在郑成功陈列馆中,陈列着荷兰人占据时所建的热兰遮城的原始模型。古堡上有瞭望台,是光绪年间(1875—1908)在城基上设置的灯塔

(二)赤崁楼

赤崁楼位于台南市中区赤崁街与民族路交叉口上,原为荷兰人所建。早期的台南市西部是一片汪洋,称台江内海。内海西缘沙洲环绕,台江东岸则是平原区,是平埔族赤崁社所聚集的地方。因此,明代的地图、文献上分别称呼台江西岸为台湾,东岸为赤崁。

台南赤崁楼

1624年,荷兰人占领台南。首先兴筑台江西岸一鲲鯓沙洲上的热兰遮城,后又在城堡东方,分别兴建了台湾街与普罗民遮街。1652年,发生汉人起义抗荷的郭怀一事件,荷兰人为巩固其殖民统治,又在普罗民遮街北方建造了普罗民遮城,汉人称赤崁楼。由于称荷兰人为红毛,所以也叫红毛楼,或称番仔楼。

普罗民遮城的建材据说皆由荷兰人自海外运来,用糖水、糯米汁,搅拌蚝壳灰,叠砖建造而成。周围约141米,楼高10.5米,南北角有瞭望台,还有古井与地窖两所,储存粮食预留水源,作为战时的准备。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改普罗民遮城为东都承天府,为全岛最高的行政机构。郑成功把荷兰人建的赤崁楼改建为内府,台湾人称之为王城。不同的是另辟一门名桔秩,以春秋郑国有此门,作为中国郑氏政权的象征。清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起义反清,赤崁楼的铁铸门额被拆去镕铸武器。到后来,赤崁楼只余下四周的城墙。清末,大士殿、海神庙、蓬壶书院、文昌阁、五子祠等建筑,先后盖在赤崁楼的原址上。

1921年,日本人在拆除大士殿重整该址时,发现了普罗民遮城的旧堡门,然后又发掘到东北角的荷兰炮台残迹,以及通到堡垒地下室的门户。台湾光复后,重加修缮,成为台南市立历史博物馆。1974年又重修一次。如今的赤崁楼分三层,楼上以砖石砌成,飞檐雕栏,有曲折的通道;赤崁城楼下有九只大石龟各负丈余的石碑,是乾隆亲撰旌表平定林爽文之乱的御碑。(www.xing528.com)

(三)台南府城

台南府城位于台湾西南部的嘉南平原,西临台湾海峡,范围主要为现今台南市中西区西门路以东的范围以及附近的东、南、北区的小部分。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台湾总兵殷化行在府治附近筑了一座临时性木栅城。雍正三年(1725),知府周钟瑄建木城,周围1800丈,设有七个木造城门。乾隆元年(1736),将木造城门改建为石造城楼,门周围25丈,高2丈8尺,同时还建15间窝铺。乾隆四十年(1775),知府蒋元枢再度补植刺竹,在西边增建小西门。乾隆五十三年(1788),动工改建成三合土城,知府杨廷理督造,乾隆五十六年(1791)四月竣工。府城周长2520丈,城墙高1丈8尺,顶宽1丈5尺,底宽2丈。大西、小西两门变更重建,其余城门在原址加高,并筑城楼。城墙东、南、北三面依着旧城基圆形修筑,西面因临海较旧城基退缩150余丈成直线,形成“弧其东、南、北而弦其西”之形制,称为半月城。嘉庆十年(1805),在小西门、大西门和小北门之外,建1200丈的木城。

道光十五年(1835),改建城外木城。在大南门、小南门、大北门、小北门和小东门建瓮城,在大东门和西门设子城。大东门外的子城,以刺竹围,开永康、东郭、仁和三门。还设立两座铳楼,城东南铳楼称为巽方靖镇。西门的子城以土堆围,开拱乾、兑悦、奠坤三门。这一次扩建,令城墙周长增加到2700丈。同治六年(1867)六月与八月发生暴风雨,城郭倒塌极为严重。同治十三年(1874),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进行修复。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拆除部分城墙城楼。1900年,铁道直接穿大北门与小南门附近城垣而过。到1917年,台湾城大部分的城墙因市区建设大部分遭到拆除。城门留下大东门、大南门、小西门和兑悦门,城墙剩东城墙和南城墙的部分残段。

台南府城图

台南府城大南门

台南府城大东门

(四)亿载金城

位在安平区南端,与安平古堡隔河相望,清光绪二年(1876)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建。亿载金城由法国工程师设计建造,高约2公尺,占地约3公顷,为西洋式红砖建筑,呈四方形,中央凹入的场地则是用来操练军队。城上设有大炮,故称大炮台,另称安平炮台、三合土炮台、抗日名城。炮台为方形,四角凸出,中部呈凹形。炮台上设有大炮五尊,小炮六尊,整个炮台可容纳1500人。建材大量取自荒废的热兰遮城(安平古堡)城墙,城垣四周林木茂密,四隅有突出的棱堡,城外堑壕围绕,将海水引入形成护城河;城门以红砖砌成,外额上书“亿载金城”,内额“中流砥柱”,皆出自沈葆桢手笔。现城门正前方的城垣上,耸立着沈葆桢的纪念铜像,并有大炮三尊。

台南亿载金城

亿载金城炮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