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闽台古城堡-东山县,历史沉淀,保存完好

闽台古城堡-东山县,历史沉淀,保存完好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山县原称东山岛,形似展翅蝴蝶,故有蝶岛之称。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防倭,在东山筑城垣建水寨,置守御千户所。1916年5月1日建县,又回称东山县。康熙十九年复界,重修铜山城,规格依旧,并在东、西、南城门上增建谯楼。1940年东山抗战,县长楼胜利拆毁西门一带城垣,用于修公路、防波堤、中正公园,仅存东门、南门两段城墙及东门月楼。东山康美土堡10.铜山外城位于铜山城外。东坑口建有城楼,上勒“铜陵保障”,设兵守。

闽台古城堡-东山县,历史沉淀,保存完好

东山县原称东山岛,形似展翅蝴蝶,故有蝶岛之称。位于福建省东南端,东海与南海交汇处,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濒南海,西诏安湾,东北东山湾,西北八尺门海峡。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防倭,在东山筑城垣建水寨,置守御千户所。因地连五都之铜钵,故易名铜山。置县前,隶属于诏安县。1916年5月1日建县,又回称东山县。

(一)铜山千户所城

位于铜陵镇。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建。古城环绕狮山(又称岵嵝山),依山临海,城长571丈,高2丈1尺,厚1丈,女墙864堞,窝铺16间。城基用条石干砌垒叠而成,城墙用黏土夹以碎石夯筑。置四门,东门名晨曦,西门名思美,南门名答阳,北门名拱极。洪武二十一年(1388)建成时,开东门、西门和南门。传说东山岛地脉是条龙,西东走向,最后宿于岵嵝山。于是,岵嵝山便成了龙穴宝地。周德兴深谙风水地理,选择城址时相中这块宝地,铜山城居于龙穴。东南隅岵嵝山东麓有风动石

铜山城门

铜山千户所城

铜山城风动石

嘉靖五年(1526),巡海道蔡潮开北门。嘉靖十年(1531),漳浦知县郑禧筑东门月城。嘉靖十三年(1534),把总陈言增建北门城楼。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寇猖獗,东北城圮且卑。为防守计,漳南道王时槐派诏安知县龚有成督导增修东段城墙。外墙换用条石垒叠,墙内以土填高。设守御千户所,又增设南路参将驻扎。明末清初郑成功军队曾据守此处抗清20多年。

康熙三年(1664)五月,清朝强迫民众迁界,城墙被毁。康熙十九年(1680)复界,重修铜山城,规格依旧,并在东、西、南城门上增建谯楼。乾隆二十三年(1758),诏安知县秦其煟受命重修铜山城。道光十六年(1836),民众又捐资重修。同治十年(1871),因风雨侵袭,部分城墙倒塌。光绪五年(1879),参将陈邦俊重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参府彭保清重修。1927年海军驻此,拆毁城堞一隅,用于填码头、砌道路。1940年东山抗战,县长楼胜利拆毁西门一带城垣,用于修公路、防波堤、中正公园,仅存东门、南门两段城墙及东门月楼。

1980年和1988年,政府两次拨款修复东门两段城墙,计600米,并于东门城上建一座城楼。

(二)城堡

1.亲营石城

位于西埔镇亲营村。宋末建,均用青石砌成。石城周长200米,高3米,厚2.6米。现仅存部分城垣。

2.金石巡检司城

位于西埔镇官路尾村后山。明洪武二十年(1387),原设于龙岩县聚贤里的巡检司迁至漳浦县五都山东社(即今址),开始筑城,周长115丈、宽9尺、高1丈5尺,平面呈长方形。辟东、西、南三门。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府卢璧主持重修。隆庆六年(1572),漳州知府罗青霄主持重修。现存城基、墙石、砖头和古井。

3.赤山巡检司城

位于康美乡东沈村东,又名寨山。明洪武二十年(1387),原设于南靖县的南寨巡检司迁至漳浦县南五都上西社(即今址),开始筑城,周长115丈,宽9尺,高1丈5尺,辟东、西、南三门。平面呈椭圆形。正德十五年(1520),巡检司迁往漳潮分界的诏安分水关,城废。

4.洪淡巡检司城(www.xing528.com)

位于陈城乡岐下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原设于诏安四都沔州的巡检司迁至五都北浦(即今址),开始筑城。三合土结构,平面呈四方形。周长115丈,高1丈5尺,宽8尺,辟东、西两门。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府卢璧主持重修。隆庆六年(1572),知府罗青霄主持重修。后废。现存城墙残长约8米,宽1.8米,高1.2米。

5.城垵城

位于康美乡城垵村,明代为抗倭寇而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城墙花岗岩砌筑。现存长268米,高5米,厚1.2米。东、南两城门尚存,拱门宽1.4米,高2.4米。村内后山有两座石塔,一为七层四角实心石塔,高4.1米,葫芦刹,塔基边长1.6米;一为圆形石塔,高3.6米,座围8.5米。

6.樟塘城

位于樟塘乡樟塘村,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周长360丈,高2丈,砌以灰石。平面呈四方形,北门有瓮城,西城门旁设城隍公庙。1940年,县政府拆城石筑工事,现存城基。

7.西城

位于西埔镇坑北村西北2.5公里的西城山顶,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311万平方米,平面呈四方形,东西长420米,南北宽420米。现存残墙约1公里,宽约1.5米,高1~2米。

8.八尺门城堡

位于杏陈镇后林村八尺门古渡口。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设陈坪渡把截所,同时建城,并筑烟墩、炮台以防倭寇。明末,郑成功驻兵铜山时,派员筑堡屯戍。面积约10000平方米,三合土结构。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修,清中叶废。现存残墙长18米,宽1米,最高处1.8米。

9.康美土堡

位于康美镇康美村。清顺治五年(1648),郑成功部将万礼建。土堡为长方形,长104米,宽82米,高6米,厚约l米,三合土墙。墙上每距5米设一炮眼,开东、南、北三门。南城楼高4.2米。北城楼高4.4米。北门石额刻“北勒石碣”,石额两边各置1块浮雕石板,左板雕日与麒麟,右板雕月与麒麟。南门石额镌“南标铜表”,两边亦各有一浮雕石板,左雕战马、桃李树和猴子;右雕老虎、松柏林与雄鹰。

部分学者认为康美土堡即天地会所说的木杨城。天地会盟誓结拜等重大仪式时,要供设木杨城,天地会会簿里有许多关于木杨城的诗句与口白,其中有“左边有对桃李树,右边有对松柏林”、“苍松上立雄鹰叫”等语句。康美土堡建筑结构及其城门浮雕图案内容,正符合天地会所传木杨城的特征。南明永历七年(1653),万礼受命在康美建兵营以训练新兵时,同名为康美的有相邻两村,以姓氏分称康美林和康美杨。道宗用拆、拼字法,从两村姓氏林、杨两字中弃一“木”而成“木杨”,以作城名。

东山康美土堡

10.铜山外城

位于铜山城外。清咸丰四年(1854),绅耆黄振昭、陈德千、孙有全等捐资倡建。城自南门沙墩起,至观音亭山下一粟庵止,蜿蜒约里许。东坑口建有城楼,上勒“铜陵保障”,设兵守。1916年城楼坍塌,分县施泽霖募修。1936年又重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