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依山面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与漳浦交界,东南与东山相连,西南与诏安毗邻,西北与平和接壤。清嘉庆三年(1798),析漳浦、平和、诏安三县部分地置云霄抚民厅。1913年,废厅置云霄县。
(一)镇城
镇城云霄镇,在今县城云陵镇东北,位于云霄境中部,漳江南岸,望高山下,背山面海,面积1.5平方公里。明正德六年(1511),恩授七品教官吴子霖首倡自力建城。经上报许可,正德七年(1512)由吴子霖自筑一面,兄吴子濡负责东面,堂弟吴子约、吴子元负责西北面,陈姓、沈姓等分段负责建城,至正德八年(1513)春完成。土城周长1106丈,高1丈3尺。嘉靖五年(1526),城墙大部分倾坏,吴子濡向漳浦县知县提出改建为石城。经同意,由吴子元等协助,镇民捐资,嘉靖八年(1529)夏动工,次年冬竣工。城周长825丈,高1丈8尺。内墙筑马道,宽8尺,设东、西、南、北四门楼,建窝舍13间。嘉靖三十九年(1560),饶平张琏义军陷城,城坏。隆庆六年(1572),漳州知府罗青霄、驻云霄同知罗拱辰主持修复,增加高度,南、西、北三门筑瓮城。上垣筑楼,下垣为穴,通矢石。万历四十年(1612),城缺塌,知县修复。
清顺治元年(1644),山寇徐连、叶祝相继攻陷云霄城。后郑成功又多次在此与清军作战,城毁。顺治十七年(1660),总督李率泰调九县丁夫重建云霄城。城周长790丈。建城楼四座,炮楼腰台各五座,窝铺百间,外筑腰城,东南浚濠沟800余丈,西北倚山堑。辟四门,东名迎曦,西名怀音,南名协恭,北名天枢。康熙四十三年(1704),因岁久城墙部分倾塌,重修筑。康熙四十六年(1707),大水冲毁。康熙五十二年(1713),知县捐俸修建。城堤宽4米多,墙三合土夯成,东临江,东北与南护城河连接。咸丰六年(1856)重修。现东北侧尚存城墙30多米,有明布政使周宣等所书立的建修城碑记3方。
云霄县水月楼
1927年,方、张、吴族姓大械斗,各拆城墙以筑碉堡。1928年,陆军第四十九师师长张贞派兵弹压平息。是年冬,成立市政建设委员会,拆东南城筑马路。1931年,拆西城建体育场。1940年,又拆部分残墙建洲仔溪边上下码头,尚余北门一段40余米。1955年,建虎头潭抽水机站,沿城基筑渠道引水灌溉汀仔洋,残墙全部拆除。
今存水月楼,位于云陵镇溪美街,明代始建,清嘉庆十年(1805)重修。楼建在长20米、高4米的石砌拱形北城门上,面积约350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门额刻“水月金容”。
(二)城堡
1.古绥安县城
位于绥安溪北,云霄大峙原南麓,地处险要,东晋咸和六年(331)在此置县。唐代,陈政、陈元光驻师绥安县地,才开屯建堡。后就以屯所置漳州、漳浦县治所。初置漳州为土城,城址平面呈狭长的椭圆形。城内有官邸、仓廪府库,设邮道。
2.西林古城
云霄西林古城
位于火田镇西林村。唐垂拱二年(686),陈元光奏准创立州郡,以漳江命州名,建漳州城堡于境内大峙原下,元漳州路总管同知陈君用在此基础上建西林城堡,面积约1.5平方公里,西林逐渐形成集镇。古城周长3000米,基石三合土结构。城基宽4米,上墙厚60厘米,高4米,墙外西边护城河,东面临江,设四城门。清顺治五年(1648),军队移驻西林,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返驻云霄城。今存城基、部分城垣、水门及下水道。
3.蒲美土城
位于莆美镇莆美村,明弘治十八年(1505)创筑。后砌以石,墙高4米多,周长约3公里。设四城门,东朝阳门,西迎龙门,南迎勋门,北拱辰门,城门宽1.8米,高2.4米。门上建拱圆顶城楼,深4.8米,宽3.4米。城外沿挖护城池。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劫掠沿海,千人围攻此城,十几天未能攻破。万历四十年(1612),云霄镇城因乱城陷,军队移驻蒲美土城。清顺治七年(1650),被海贼所破,守将包泰兴亡。今尚存遗址,有明进士林偕春书立的筑城碑记1方。
4.前涂堡
位于莆美镇前涂村,原为土堡。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倭寇扰乱,更砌石城。城堡周长2公里多,墙厚80厘米,高3.8米。四城门,各宽1.6米,高2.4米,上拱圆形。南门额书“云山守固”,西门额书“云龙西见”,传为明进士林偕春墨迹。南、东、北有护城池。与浦美土城互为犄角,尚存遗址。
5.阳下堡
位于莆美镇阳下村,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距厅治东南3公里,条石为基,三合土墙,下墙宽4米,墙高3.8米,设东、南、西、北四城门,辅四小水门。东城门有石刻门额“若华门”,为明隆庆二年(1568)重修时,驻云霄海防同知罗拱辰所题,今门匾尚存。其余还存有部分完整墙段、城楼和碑石等古物,其西、北、东三面绕溪,为天然护城河。城北门墙上尚嵌有清康熙初的修城碑记1方。与浦美土城互为犄角。
6.上坑堡
位于莆美镇御史岭下谷口上坑村,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以条石为基,三合土墙。今有残缺遗址。
7.下港土城
位于云陵镇下港街与大园街之间,距镇城东南约半公里。清顺治年间(1644—1661)筑。今尚残存城楼一处,上有“雄镇漳南”石刻门匾。
8.西门外堡
位于云陵镇西,称西门寨,距厅治200多米。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堡垣已废,寨门犹存。
9.高溪堡
位于东厦镇高溪自然村,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辟南、北两城门,城平面呈鲤鱼形,南濒漳江,为抗倭石城。
10.庐下堡
位于东厦镇竹塔庐下自然村,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以条石为基,三合土筑墙,与漳江北岸高溪堡对峙,控制漳江口。(www.xing528.com)
11.高塘土城
位于古河口,今莆美镇高塘村,块石为基,三合土夯筑。辟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四城门。现城已废,东南城门石匾“翊应门”犹存。
12.后垵石堡
位于峛屿镇后垵村,始建于宋景炎年间(1276—1278)。明代沿海倭寇出没,将其辟为城堡。堡墙用花岗岩条石砌就,呈圆形,置东北、西北两城门。城堡周长约500米,高约4米,城墙内侧可登上墙顶,堡墙有瞭望洞和城垛残迹。东、南、西、北设拱形城门。东北门高2.15米,宽1.2米,厚1.2米。西北门高2.3米,宽1.2米,厚1.1米。
13.八尺门铳城
位于陈岱八尺门营盘山渡口,占地100余亩,东南濒临海湾,沿海湾悬崖造石城,向北置一拱顶石门,石围城内挖山为洞屋。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设东坪渡把截所,以防倭患,后置铳城。明末,郑成功军队筑堡屯戍。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陈岱人陈梦林在其下建营以防海寇。1941年部分被拆除。20世纪50年代垦为果林地。
14.下河堡
位于下河乡下河村,明天启二年(1622),由邑人刑部尚书蔡思充倡建,富户楼底公等资助,于天启五年(1625)建成。周长2000余米,高6米,厚0.6米。内外有环城路,内通道宽1.8米。今存大部分城墙。
15.菜埔堡
菜埔古堡城门
位于火田镇菜埔村,明天启三年(1623)开始建堡。天启五年(1625),村进士张士良任浙江宁波太守,建成城堡。城堡椭圆形,三合土结构,周长600米,高4.5~6米。南、西、北三面,有数处单向曲凸建筑,设置堡门。堡外引水绕成护城河。辟东、西、南、北四门,均有城楼,并存部分城垛。北门匾额镌“拱极门”。外立“贞德垂芳”石坊,褒扬张士良祖母朱氏守寡奉姑抚子贞德。堡内有明清时建的木石结构,悬山顶宅第4座。有明代浮雕麒麟照壁,由四块花岗岩组成,长2.1米,高1.8米。
16.横云楼
位于火田镇大垌村南,清道光七年(1827)建。圆形,石块砌筑,坐西北向东南,高踞山巅,周绕深涧,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外墙厚1米,高约12米,三层,共30间,每间进深4米多。同治四年(1865)五月二十日,当地民众协同太平军残部抵抗清军,被清军左宗棠部炸毁。今仅存“横云楼”石匾及残墙断壁。
(三)关寨
1.汉故关
亦称蒲葵关、南越故关,关垒距县城东北20公里,位于火田镇古楼村北盘陀岭,今云霄、平和、漳浦三县联结部。西汉闽越国东越王余善部将吞汉将军驺力曾在此屯军抗汉。唐代于关下置漳浦驿。现存部分城基及城墙残段。残墙从西北呈弧形向南延伸,长30米,宽3.4米,高1.0~3.3米不等,用粗大的条石及夯土砌筑而成。遗址南侧延续至近处山上有一条壕沟,总长约1公里。
2.松仔鞍隘
云霄汉故关(蒲葵关)
位于火田镇白花洋松仔鞍岭,古道经此抵古楼驿,越高地岭到官园过官津渡。松仔鞍岭下往北石门隘口。今尚存条石建造的石阶,长约数百米,及道旁白鹤亭古遗址。
3.葵冈寨
位于火田镇古楼村东岭上盘陀岭顶,为古代关寨。宋乾道三年(1167),有马武翼请求州守林孝泽,拨出左翼军队将一员领兵更番防守。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总兵戚继光于此据险抗倭。今尚存露出地面旧墙基石。
4.半池岭隘
位于马舖乡至平和县安厚临界处,今尚存古隘道石阶。
5.葵岗山隘
位于县治南17.5公里处,两山相峙号相见岭,为云霄与诏安孔道。明天启年间(1621—1627),知府施邦曜设把总乡兵60名防守。今遗存古关隘叠石。
6.寨仔山古垒
位于火田镇七里铺村东南1公里,山顶存有古营寨,呈椭圆形石砌城基,是元代陈吊眼抗元屯兵遗址。陈吊眼抗元聚师处的遗迹还有:在常山华侨农场石牌村南海拔329米的红竹尖山上,有高与宽各4米的石崖,上有“天星聚讲”石刻,字径33厘米;西北侧30米处,有一石笋高十余米,直排镌有“朝天人恚气冲霄”7字;在距县城西南7公里,海拔481米的万夫岭,朝东的一石崖上镌刻“万夫之望”,字径25厘米。
云霄陈吊眼抗元石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