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化县古城-闽台古城堡,苏十万抗元古战场

德化县古城-闽台古城堡,苏十万抗元古战场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龙浔山为德化县治环城诸山主脉,浔中镇位于其中,故得名。德化县城图德化县城自后唐长兴四年置县,经宋、元至明初,县治所在地范围,东自宣化门经龙济桥,西至觐宸门,南傍浐溪。德化苏十万抗元古战场德化员山堡东门(二)堡寨1.天平城位于南埕镇南埕村东南的天平城山上。地处德化与永春两县交界处的天马山北面,苏十万在此建寨抗元。因辖德化、永春、安溪三县要路,又称三县寨。

德化县古城-闽台古城堡,苏十万抗元古战场

德化位于戴云山麓,东邻永泰、仙游,南接永春,西连大田,北毗尤溪。境内崇山峻岭,重峦叠嶂,戴云山主峰雄踞德化中部,海拔1856米,境内溪流大多发源于此。浐溪、涌溪两大溪流环绕戴云山南北,构成环状水系。唐贞元年间(785—805),置归德场。后唐长兴四年(933),置德化县。

(一)县城

县城浔中镇位于德化县南部,曾称归德、浔中、龙浔等名,自唐贞元年间(785—805)置归德场以来,就一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浔中镇历来是陶瓷的主产地,境内有龙浔山、观音岐山、芹山、西天山、金鸡山等。因龙浔山为德化县治环城诸山主脉,浔中镇位于其中,故得名。

德化县城图

德化县城自后唐长兴四年(933)置县,经宋、元至明初,县治所在地范围,东自宣化门经龙济桥,西至觐宸门,南傍浐溪。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防倭寇,知县邓景武建筑城池。城墙南临浐溪,东起龙浔山麓,环山而上,北绕大洋山(今称凤凰山),西抵大旗山巅,下达浐溪。周长837丈,高1丈3尺。下石上砖,开二门,东为宾阳,西为有年。嘉靖三十九年(1559),知县张太纲因城大难守,截大洋山、大旗山于城外,存城墙668丈。视旧制增高。西北浚濠深丈余,建北镇楼,可以瞭望。东筑月城,东、西二门俱建敌楼。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何谦开北门,名拱辰。并建楼、设窝铺,分兵以备巡缉。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丁永祚开南门,名来凤崇祯十四年(1641),知县李元龙增高城墙3尺,分雉堞为1000垛,重建北镇楼。

清顺治四年(1647),寇焚毁四门敌楼。康熙十五年(1676)四月十六日大雨,溪水暴涨,逆行冲西南门,白浪淹城,沿溪一带,城垣庐舍,尽淹为壑。知县叶丽生、辜锟修筑。改来凤门为解阜门,有年门为金成门,并建敌楼。东南开水门一座,西南开水门两座。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范正辂缮葺城垣,重建宾阳、北镇二楼。乾隆十年(1745),知县鲁鼎梅奉文修理城垣。乾隆五十六年(1791),知县杨奇膺捐俸修筑城墙,并重修东、西、南三门与敌楼。咸丰三年(1853),城楼破毁。咸丰六年(1856),知县许善器重建。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县内上、下市毁于洪水,城垣自西至东冲坏70余丈。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县赵云崧率绅董苏春元等重修。

1927年,永春民军尤赐福拆毁沿溪城垣上方入城。1932年,省防军陈国辉拆除西北城垣上方和东面的宾阳门以及西面的金成门。城内市场外移于南关、东关、西关。1953年,拆除西北残垣通公路,其余城墙陆续为基建取用,仅存北面遗址。

德化苏十万抗元古战场

德化员山堡东门

(二)堡寨

1.天平城

位于南埕镇南埕村东南的天平城山上。宋咸淳十年到元至元十七年(1274—1280),苏十万在此建城屯兵抗元。清初,林忠亦屯兵于此抗清。在长约1200米,宽约90米的顶峰筑有3寨,今尚存寨城、营房地基遗址。寨墙外周围有跑马道,长约1500米,宽7.8~10.5米。寨基尚存。

2.员山堡

位于三班镇岭头村,俗称岭头寨。地处德化与永春两县交界处的天马山北面,苏十万在此建寨抗元。有两座寨门,南门为正门,是用条石砌成的,上方刻着“员山堡”三个楷体大字;东门是侧门。寨墙长约260米,高约12米,用巨石砌成。寨墙上有墙眼,西南角有一突出的角楼。

3.大兴堡

德化大兴堡(www.xing528.com)

位于三班镇硕杰村,北枕大兴山,西南望天马山,南临大云溪。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郑展枢建。该堡为单檐歇山式土石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东西64.5米,南北56.96米,堡墙下部砌石,上部土筑,高4.5米,宽3.6米。占地面积3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36平方米。东、西辟石拱门各1座。东门为正门。石门高3米,厚2米。东北、西南隅各有角楼1座。堡内中间有一石道,宽5.25米。堡内沿中轴线有面积206平方米的宽敞天井,天井两侧建有单檐庑殿式屋顶的阁楼,两厢格式大体对称。环城垣架设倚楼。东、西二列倚楼长约为58米,南、北二列倚楼长均为51米。每层面阔10~15间,进深2间,穿斗式木构架,四坡顶。全堡共有房间240间。堡内西南、东北2处原有水井,今尚存1处。

4.罗城寨

位于雷峰镇长基村西北,1976年发现。寨址面积约600平方米。宋末元初,苏十万在此屯兵抗元。现存主寨寨门,拱形,高2.3米,宽1.65米,两旁石刻楷书“涌脉泉为乳,悬崖城是金”楹联。内有三道门,第三道门尚存,进深8米。门顶上城墙高约1.5米,残长35米,厚1.5米。寨内有营房残基,及通明宝殿基址等遗迹。水府庙两侧为校场,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

5.长福堡

位于浔中乡宝美村。清乾隆六年至九年(1741—1744)建。堡平面呈长方形,周长168米,深37米,占地面积1793平方米。东、西、南三面石拱门,堡内建回形四合院,木结构三层楼房一座,单檐歇山顶,四大厅堂,142间居室。

6.丹山寨

俗称大寨,位于杨梅乡上云村,清雍正十二年(1734)建。寨由内、外两道呈椭圆形的寨墙组成。外墙已毁,内墙周长280米,有东、南、西三门。石门左右有一对麒麟浮雕,靠门外侧,悬雕一对小石狮。寨墙东、南两侧,筑有炮楼。寨内木构聚奎楼计有房间60余间,今大部分仅剩梁架。

7.永嘉寨

位于赤水乡永嘉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石砌,屋宇已毁,城垣、城门保留基本完好。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

8.桂阳

位于桂阳乡桂阳村,明万历前有旧寨,称为太平寨。万历十七年(1589)四月扩建,更名为新寨。万历三十二年(1604)重修,并架东西门头三厅和寨门楼。万历四十五年至清咸丰三年(1617—1853)曾4次重修,今存寨门及石墙遗址系当时维修时所留。部分寨屋尚存。

9.龙门寨

位于上涌乡下涌村,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民众曾利用该寨抵御倭寇千人半个月的猛攻。今仅存墙基和寨门。

10.巡检寨

位于赤水乡湖岭村,建于北宋。因辖德化、永春、安溪三县要路,又称三县寨。明末废,今存寨基遗址。明隆庆五年(1571)三月,德化县知事、泉州府检校文宗洛立的巡检司石碑仍完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