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邻安溪、南安,西接长泰,东南与金门隔海相望。唐贞元十九年(803),析南安县西南四乡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正式建置同安县。辖境包括今同安县、集美镇、灌口镇、厦门市区、金门县及龙海县一部分,至清末基本稳定。今为厦门市同安区。
(一)县城
同安县城图
县城大同镇地处双溪汇流处北岸,大轮山为后屏,九跃山、佛子岭护于左,东、西二溪绕城而过。明清至民国前期,同安城区称在坊里。同安置县后未筑城,宋绍兴十五年(1145),知县王轼开始建城。绍兴十八年(1148),知县刘宽完工。城墙周长795丈,高1.2丈,护城濠宽、深各2丈,东西广、南北狭,形若银锭,故别名银城。南溪有石,状若鱼,色若铜,故又名铜鱼城。设五城门,东名朝天,西名厚德,南名铜鱼,北名拱辰,西北名庆丰。庆元元年(1195),知县余元一增修。绍定三年(1230),知县韩木重修,并浚濠。
元至正十五年(1355),达鲁花赤马哈谋沙用石内外砌。明景泰元年(1450),泉州卫指挥使杨海及主簿蔡麟重修,增高5尺。成化十八年(1482),知县张伋重修,改东门为迎阳,西为镇兑,南为来熏,北为绿野,唯西北仍旧。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县徐宗奭增高3尺,西北各为重门,设窝铺59间。万历二十五年(1597),知县洪世俊增高2尺,复改门,名东为鸿渐,西为丰泽,南为朱紫,北为拱秀,西北为朝元。城周围846丈8尺,高2丈3尺。城濠860丈,濠深6尺,阔2丈4尺,堞1392个,门楼5座,敌楼1座,窝铺108间。万历三十五年(1607),知县鲍际明重修。天启二年(1622),知县李灿然筑炮台10座。
清顺治十一年(1654),金华总兵马进宝、知县梅应魁修筑,周围846丈2尺3寸,基阔1丈1尺9寸,垛子并为675个,窝铺32间,炮台4座。筑护城短垣869丈,高7尺,濠长1096丈。东、西、南、北门楼4座,废西北朝元门。康熙五十一年(1712),东、西、南三楼损坏,知县朱奇珍重修。乾隆元年(1736),知县唐孝本会集绅士复开西北门,城门依旧有5座。光绪十二年(1886),城西北隅坏,知县俞秉焜请拨义仓款修筑。
1926年,奉省政府令毁城填濠筑马路。现仅存东门至南门沿东溪的一段元代石垣城墙,呈南北走向,长约450米,高约5米,顶部宽4米,墙体以条石筑,间填红土。
同安古城墙
(二)城堡
1.金门城
位于今金门县,在浯洲(今大金门岛)南面,距县城80里,水程100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在此设置守御千户所,江夏侯周德兴修筑。周长630丈,宽1丈,高连女墙2丈5尺,窝铺36间,护城河深广各丈余,辟东、西、南、北四城门,上各建城楼。永乐十五年(1417),都指挥谷祥,将城墙增高3尺,在城门上增建城楼,另加筑西、北、南三门瓮城。正统八年(1443),都指挥刘亮、千户陈旺,又增建四座炮台。清康熙年间(1662—1722)曾重修。乾隆五十三年(1788),总兵陈龙因城墙略有坍塌和城中人烟稀少,乃移驻后浦,后城墙塌毁。当代重建一小段,位于文台宝塔附近。
2.厦门城
金门岛城墙
厦门城址
位于嘉禾屿,今厦门市思明区。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江夏侯周德兴修筑。周长425丈,高连女墙1丈9尺,筑窝铺22间。城阔8尺5寸,垛子496个。辟城门4座,东名启明,西名怀音,南名洽德,北名潢枢。上均建有城楼。永乐十五年(1417),都指挥谷祥增高3尺,四门增砌月城。正统八年(1443),都指挥刘亮督千户韩添增筑四门敌楼,城内外甃以石。清康熙二十年(1681),总督李率泰令坠岛城。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表奏重葺城墙。康熙二十四年(1685),拓周长至600丈。乾隆十七年(1752),知同安县张元芝重修。嘉庆十一年(1806),浙闽总督温成惠、阿林保,巡抚汪志伊铸造铁炮2位,增设于四门,炮重2000斤。
1926年,厦门进行城市建设,拆城墙筑马路。拆除南门至小西门的城垣,其余残段亦日渐损缺。现仅存北门及新华路东一段长约70米城墙,残存的城墙西北至东南走向,呈斜坡状,高2~8米,顶宽3.5~6米。1996年,修复孔庙前面城墙76米,并增筑城墙垛堞32个,高1.46米,厚0.65米。
3.高浦城
在安仁里,今厦门市集美区杏林镇高浦村,离县城60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兴建。时设巡检司于此。洪武二十四年(1391),迁永宁卫千户所于此。周长432丈,女墙1丈7尺,基广1丈,窝铺16间,开4门,砌月城建楼。永乐十五年(1417),都指挥石祥增高三尺。正统八年(1443),刘亮督千户赵瑶增筑敌楼。万历九年(1581)千户所裁撤,城遂废。现存南门西侧残墙一段,长约50米,高1~3米,花岗岩条石砌筑,现城墙上已成为村中道路的一部分。
4.塔头城
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塔头,明江夏侯周德兴造,为塔头巡检司城。周130丈,基广8尺,高1丈7尺,窝铺4间,南北开门。
5.马銮城
位于厦门市集美区杏林镇马銮村,濒临马銮湾,明初建,系高浦城之卫城。原周长约1500米,设东、西、南、北四门,城门旁设有二层岗楼。现存残墙长2.7米,高2米,厚0.37米,以泥土夹碎砖、碎石板筑而成,顶呈两面坡状。
6.城内城
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城内村北,清康熙元年(1662)建。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150米,南北长200米。城墙以花岗岩条石砌筑,设四个拱券形城门。现仅存北城墙,长约30米,宽7米,高4.54米。北城门高3.2米,宽1.2米,进深3.50米,上有石门额“拱辰门”。另有“临海门”石匾存于村内。
厦门城内城
(三)关隘
1.镇北关
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大学内,距海边约50米。明代在此建高浦巡检司城,万历八年(1580)废,其后民间称之为镇北关,是明代海防设施之一。现存长条形残墙三段,长约20米,西南至东北走向,以三合土及砾石混合版筑于岩坡上,墙宽0.5~1.5米、高1~3米,有墙垛。北部开一小门,高约2米,宽1米。
2.嘉兴寨(www.xing528.com)
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鸿山公园内。清初,郑成功以金门、厦门为抗清复台根据地,营建城寨,演武练兵,嘉兴寨即是其一。寨址现存北面残墙两处,长约12米,高2~4米、宽0.5~1.5米,东西走向,以花岗岩条石及方石依山势筑砌。山顶至高处巨石南面有竖向摩崖石刻“嘉兴寨”三字,径约05米,相传为郑成功手迹。
3.胡里山炮台
厦门胡里山炮台
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村,清光绪十七年至二十二年(1891—1896),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建。该炮台与隔海相望的屿仔尾炮台互为犄角,是扼控厦门港口的海防要塞。炮台朝南面海,总占地面积12425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临海处设东、西两炮位,占地面积360平方米,炮位掩体及防护墙均以三合土砌筑。附属设施有弹药库、暗道、兵营、演练场、濠沟、山顶瞭望厅、围墙、城门等。官厅、瞭望厅及西炮台,1938年被日军拆毁。东炮台现存1893年德国克虏伯兵工厂所制的火炮1尊,总长13.96米,宽5.25米,高4.6米,炮管口径280毫米,重59888公斤,射程1646米,炮台墙堡、雉堞及兵舍均保存完好。
4.同民安关隘
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内厝镇南安与同安交界处的小盈岭古驿道上。有“小盈岭南同交界碑”一通。关由块石叠砌,面宽8.6米,高3.56米,中有宽2.38米,高2.44米的拱券门。门额上嵌“同民安”石匾,高0.5米,横1.63米,每字高0.24米,宽0.21米。宋绍兴年间(1131—1162),同安主簿朱熹在此建石坊堵截风沙,手书“同民安”三字于坊上。清雍正十二年(1734),坊塌。乾隆三十三年(1768),邑人筹款就原址将坊改建为同安通往泉州古道的关隘。隘前立有清代同安知县吴镛撰写的《改坊为关记》碑石。
同民安关隘
5.国姓寨
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东北侧。郑成功曾于南明永历二年(1648)闰三月,攻取同安,大轮山曾是郑军在同安驻军处。其西峰有巨石,上刻“留月岩”,岩下即相传的“国姓寨”。现遗留有寨址基石,并有3个石槽和3个石臼。石槽与晋江市东矿白沙村出土的“国姓马槽”形制相同,其中最大者长2.6米,高0.45米。石槽、石臼各一件已被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收藏。
6.水操台
位于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岩东北山腰。明末清初,郑成功以厦门为抗清复台基地,修城筑寨,演武练兵,在此指挥操练水师。遗址在海拔92.6米的日光岩东北麓山腰巨石上。石顶筑圆形平台,面积约10平方米。巨石北侧绝壁有摩崖石刻。1918年,李增露题名的楷书“闽海雄风”四字,每字高1.58米,宽1.5米;其右上方有1918年黄仲训署名楷书“郑延平水操台故址”,每字高0.3米,宽0.28米。
水操台
7.龙头山寨
位于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岩东部山麓。清初,郑成功以厦门为抗清复明基地,在龙头山安营扎寨。现保存东侧寨墙1段及寨门1座。寨门位于两块大岩石夹峙的隘口处,门高1.74米,宽0.8米。其两侧的寨墙长4.5米,高2.9米。崖壁上有多处当年搭椽架梁的凹孔,作“人”字形排列或依山岩地势直线排列。崖上还有蔡元培、蔡廷锴等名人题咏郑氏业绩的诗刻。
8.高崎寨
在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高崎村北,临海。有石炮台一座。清顺治十二年(1655),郑成功建造。寨北面临海,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l00米,南北宽60米。寨墙以条石纵横逐层交错叠砌,高4~6米,宽1~1.5米。南面设拱形寨门,高3米,宽2米。20世纪90年代初辟为公园。
9.崎山寨
位于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海拔100米的崎山顶,相传为宋代所建。石砌寨墙环绕山顶一周,平面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北侧保留一段寨墙长30米,宽1~1.5米,高2~5米。西北面有一方形寨门,宽1.05米,高1.4米,厚2.3米。
厦门鼓浪屿龙头山寨
10.钱屿铳城
位于厦门市海沧区贞庵村西南1公里。明天启二年(1622),漳州府海澄县令刘斯僳为加强九龙江口海防,在此修筑铳城。城已毁,1988年调查时发现残墙一段,以三合土及砾石板筑于岩壁上,长35米,宽3.3米,呈东西走向。城墙作双墙壕堑状,中为通道,宽2米,两侧墙高1.2~2米,厚0.65米。今辟为海沧码头。
11.笔架山寨
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灌口镇东辉村笔架山,海拔894米。寨依山而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平面呈圆形。寨墙条石砌筑,长约300米,高2~3米,厚1米,设东、西两门。门高1米,宽1.5米,纵深2米。寨内有供奉土地神的石祭台。相传清初郑成功屯兵同安时,曾在此营建山寨。辛亥革命时期,同安革命军在此练兵。
12.集美寨
位于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学村内,旧称浔尾寨,俗称国姓寨。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秋七月,明中提督刘国轩筑浔尾寨。现仅存南寨门及两翼寨墙。寨门花岗岩条石砌筑,高3.5米,宽1.68米。寨墙残长1.04米,高3.5米,厚1.6米。寨门后侧有民国时期刻的“延平故垒”摩崖石刻,字径约0.4米。
厦门笔架山寨
“延平故垒”摩崖石刻
厦门集美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