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武夷山脉最南端。东邻上杭,西接江西省会昌、寻乌,南连广东省蕉岭、平远,北靠长汀,是闽粤赣三省结合部。境内多山,西北部峰峦重叠,沟壑纵横。
(一)县城
县城平川镇位于县境中南部平川河中游河谷盆地,唐开元二十四年(736)设南安镇,南唐保大四年(946)与武平镇合并为武平场。宋淳化五年(994),升武平场为武平县,县治由武溪里(今中山乡)迁平川,但未筑城。绍兴四年(1134),使相张浚派官构筑土城,周长280步,设永平、南安、人和三门。端平年间(1234—1236),知县赵汝讘重修,不久倒塌。元至正年间(1341—1368),县尹魏侃夫在原址修建,仅留2门。明成化中(1465—1487),知县李俊巫修。弘治十三年(1500),兵部主事王琼奏请改筑砖城获准,遣大参刘孟、宪副张雷勘察设计,郡丞黄冕、通守刘渊采砖扩旧址增筑,至弘治十五年(1502)十月竣工。城垣长736丈,高2丈余,设城垛1530个,窝铺16处,开迎春、南平、秋成、北高4门,又在东西各开水门,以排洪水。筑县城费用取于武平县丁粮和上杭河税。王琼私人捐助银八百两。崇祯元年(1628),知县巢之梁将城墙加高3尺。
清顺治十八年(1661),知县朱之焜修北门城楼。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刘昈捐资重建南北二城楼,于城西北要隘建官房1间,窝铺40间,并修饰各城垛。康熙二十九年(1690),知县裴振唐倡捐重修。康熙三十八年(1699),署县赵良生以雉堞残缺,四隅私开小径出入,捐资整葺。
武平县城图
1935年,粤军严应鱼部驻扎武平时,在城垣周围加筑炮楼十余处。至1949年,全县只有5条窄小街道,私人小店近200间,城区面积仅0.6平方公里。1951年,开始拆除城墙,方便交通。现存宋代建的南安门及部分砖砌墙基。南安门为石砌拱门,进深9.5米,宽3.34米,城内门通高4.3米,门洞高3米。城外门通高6.32米,门洞高4.9米。
(二)万安堡
位于万安乡上镇村,俗称“城子里”。明洪武年间(1368—1398),武平县尹魏侃夫卸任后定居万安,为防御贼寇率百姓修筑。堡平面近椭圆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500米。夯土堡墙周长约1.5公里,高约6米,宽约2.5米;原有城垛和四个城门,现仅存部分墙基。
(三)武平所城
位于中山镇老城村,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汀州卫指挥黄敏创筑。平面呈三角形,砖包土墙,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600米,周长约1.3公里。正德元年至嘉靖十九年(1506—1540),在旧城东北角增筑新城和片月城。新城平面不规则,片月城平面呈半圆形,三城并立,互相沟通。城周有护城河及濠沟。新城东朝阳门外有教场,为旧时练兵地。原有城楼5座,城门8个,名为迎恩门、永安门、平定门、常乐门、通济门、朝阳门、水门和文明门。
武平所城迎恩门
如今城已毁,仅存残城墙10米和迎恩门。城门石砌拱形,进深11.9米,内侧高4.5米、宽3.6米,外侧高4.1米、宽2.8米,顶部横刻楷书“迎恩门”。尚存城楼石柱残段2根,上刻楷书“人间文字无权全凭阴德,天上主司有眼独看心田”。县博物馆收藏有“平定门”石匾,高O.53米,宽1.32米。中部横刻楷书“平定门”,右侧竖刻“洪武贰拾肆年建立”,左侧竖刻两行“崇祯元年冬月重修”、“康熙甲戌年正堂口口口口口张口口重修”。
(四)岩前城(www.xing528.com)
位于岩前镇灵岩村,明崇祯五年至六年(1632—1633),知府竺继良、同知王色中、上杭知县陈正中勘址,汀州府及武平、上杭两县捐银l万余两建成。城平面呈椭圆形,城墙由石、砖构筑,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600米,高4.8米,宽2.5米。设城门4座:称喜迎门、靖远门、早安门、宝艮门,均有城楼。现仅存西城门“靖远门”的一段石城墙,残高3.84米,残宽1.3米。
(五)山寨
1.四姑寨
位于武东乡美和村西南3公里,为清代的防卫建筑。寨建在海拔988米山上,依山势而筑,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800米。石砌寨墙,厚1.4米,最高处6米。东、东南、南、西各设一石寨门。寨门高2~2.3米,宽1.8米,进深1.4米。寨内尚遗部分墙基。经发掘有清代石臼、砖、瓦、陶残片共20余件。
2.云霄寨
位于湘庙乡七里村南1.4公里,俗称八里城,清咸丰年间(1851—1861)筑。平面略呈三角形,蜿蜒于三座山头,贯穿10个自然村,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800米,周长约2.5公里。现仅存约20米长的土石混砌寨墙,残高1米,宽2.5米。城中保安宫内有石碑2通,碑文记载奉官府之命,为躲避太平天国军的袭击而建此寨。
3.何屯营
位于县城东5里何屯岗下。五代时,何统使部武艺军于此屯驻,筑小城,故名。周长2里许。城已毁,故址犹存。
此外,还有象洞寨、永平寨、布心寨,始建于宋代,设巡检司,派兵驻守,清初毁。另有南安寨、天马寨、帽子寨、七里寨等,主要是民间避战乱所设,尚存遗址。
(六)关隘
明代设八大隘:水口山下隘、金鸡隘、檀岭隘、处明隘、湖界隘、钵盂隘、控头隘、大岭隘。八小隘:黄田隘、禾平隘、蟠龙岗隘、悦洋隘、麻姑墩隘、水东隘、悬绳隘、牛牯口隘。另有檺树岗隘。清代中期仍有8名防兵驻守,清末亦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