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古城堡闽台,世代守护永定县

福建古城堡闽台,世代守护永定县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永定县位于福建西南,居闽粤边陲。(一)县城永定县城设在凤城镇,置县前,镇区属溪南里第五图,称“田心”。又因其为县治所在,而称“城关”、“城厢”。永定县城图弘治七年,知县陈悦开始兴建永定县城,到弘治十年建成。隆庆二年,知县陈翡重修西、南二门城楼。1929年,红四军入永定,城墙尽废,四城楼皆毁。永定县城(二)抚民馆城位于峰市镇锦村西南1公里。宋淳化五年升场为县,辖今永定、上杭及长汀县南部。

福建古城堡闽台,世代守护永定县

永定县位于福建西南,居闽粤边陲。明成化十四年(1478),从上杭县析出置县,取永久平定之意而命名为永定。县界东连南靖县,东南与平和县交界,西南与广东省大埔县、梅县接壤,西北和上杭县相连,东北与龙岩市毗邻。

(一)县城

永定县城设在凤城镇,置县前,镇区属溪南里第五图,称“田心”。置县后,以其山形地势如龙似凤,曾称“龙岗”、“凤城”。又因其为县治所在,而称“城关”、“城厢”。也曾以“里”名称“溪南”,而称凤城、城关最多。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是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山城。明成化十四年(1478),永定在此置县,北凭北门山,南临永定河,为环山缓坡地。首任知县王环督建衙署,但未建城。

永定县城图

弘治七年(1494),知县陈悦开始兴建永定县城,到弘治十年(1497)建成。城墙形势半挂山巅,半垂平麓。周长766丈6尺,用条石为基,以陶砖砌墙,墙基宽2.5丈,墙面宽为底宽的1/3。墙南临田,高2丈9尺;北倚山,墙内外马道宽1丈5尺。开东西南北4个城门,东名太平门,西名迎恩门,南名兴化门,北名得胜门。各城门上建城楼1座,门内分别设有盘诘所1间,周城建窝铺16间。弘治十七年(1504),知县陈济因防虎害用砖把北城门砌堵。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许文献重修东、西、南三门城楼,并添设窝铺11间。嘉靖三十六(1557)年,在城南门增裹铁叶,除已有横闩两根外,再增加直闩一根。嘉靖三十八年(1559),在北门砌砖处又填上三合土加固。北门岭外空旷,城下无壕,钉苗竹钉,阔1丈,长298丈7尺,以防攀越墙垣。同年四月,西城崩塌15丈,知县陈文献督工修复。隆庆二年(1568),知县陈翡重修西、南二门城楼。崇祯年间(1628—1644),知县徐承烈继修西、南二门城楼。

清顺治三年(1646),西门城楼毁,知县赵廷标重建,高不及旧楼数尺。康熙十四年(1675),南门城楼毁。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县曾九寿重建。康熙四十九年(1710),倡修北楼。雍正八年(1730),知县顾炳文重建西门城楼,高又不及赵廷标重建旧楼。乾隆四十四年(1779),知县吴永潮修城垣垛眼并南门城楼。嘉庆十五年(1810),知县霍大光重修东门城楼,祀魁星于内。

1913年,北门城楼因年久失修,完全倒塌。1917年,知事李德峻会同邑绅募资重建。1918年春,地震复塌,旋即修复,加架骑楼于内。1929年,红四军入永定,城墙尽废,四城楼皆毁。1932年,粤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团驻永定,团长叶维浩就北楼基址建敌楼。同年,粤军独立旅一团团长何联芳,在西、南二城楼基址暂建敌楼,城垣亦稍事修补,并立木栅于上。后来陆续拆毁。

永定县城

(二)抚民馆城

位于峰市镇锦村西南1公里。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汀州府在此设抚民馆,修筑城堡,驻扎军队。城墙长500余米,高4.5米,北面设城门。城内建公馆1座,公馆两侧各建兵房5座,还有官房7座、民房6座。隆庆五年(1571),维修城墙和公馆。万历四年(1576),增建“兵备行台”,同时设置“上杭分县”。在河头坪再筑新城后,此城遂废。现仅存北门及15米长城墙。

(三)河头城

位于峰市镇河头村,明万历四年(1576),抚民馆城升格为“上杭分县”,直属汀州府,便在峰市河头坪建筑分县城。城周长487丈,高1丈8尺,设东、西、南三门,北为水门。崇祯元年(1628)裁撤。因城筑于河头坪,故名河头城,又称“文衙”。此地面临汀江,是水上交通要道。尚存明代临江门和清代县衙汀州府公馆。临江门为石砌拱门,高4米,宽3米,进深4米。汀州府公馆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十四间,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2000年,淹没于棉花水电站

(四)上杭故城

位于高陂镇北山村,原名艺梓堡。唐大历四年(769),在下堡(今永定县湖雷镇下湖村)置上杭场,辖今永定、上杭两县地域。南唐保大十二年(954),上杭场迁至艺梓堡,筑木栅为城,面积约1平方公里。宋淳化五年(994)升场为县,辖今永定、上杭及长汀县南部。宋至道二年(996),上杭县治由此迁至白沙(今属上杭县)。现尚存西门城壕和古码头。码头位于该村居民聚落点至关帝庙之便桥侧,石构,残长25米,宽10米。

(五)山寨(www.xing528.com)

1.金山

位于高头乡高北村承启楼后侧金山山顶,宋祥兴二年(1279)建。占地面积约1500 平方米,坐北向南,平面呈圆形。寨墙两圈,尚存2层高均为3.5米的寨底石砌平台,下层直径比上层直径长6米,上层面积约600平方米。墙体以上已废。

2.仙鹤寨

位于仙师乡芦下坝对面山顶上,永定河旋绕其下,为永定河水口寨址。

3.兴化寨

在城郊乡古二村北300米的小山包上,明洪武五年(1372)设兴化巡检司于此。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4.石寨

在坎市镇长流村中华山上,系里人为避战乱而建。距地面高70余丈,周长300余丈,有岩洞,可容百余人。清嘉庆年间(1796—1820),乡人依岩建中华书屋、岩旁的中华庵、岩顶的魁星阁。

5.文天祥抗元营垒

位于龙潭镇铜联村北4公里圆岭山。宋景炎二年(1277),右丞相文天祥领兵在此筑垒抗元。清代在此建文山亭纪念,并于亭侧立碑以纪其事。垒、亭已废,碑尚存。

6.仙鹤寨

位于仙师乡芦下坝水电站东300米,永定河与汀江交汇处。南宋永定河与汀江航运业发达,与广东的贸易逐渐兴盛。芦下坝为闽西与粤东货物的中转码头,明代在此以石筑寨,驻兵防卫。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平面呈圆形。

(六)关隘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漳南道佥事伍希闵上奏朝廷,委武平千户所官1员,领兵62名,在县境南部的箭竹凹设隘守御。接着,在县内水陆险要地方设立关隘9处,陆路杨梅岽隘、园岭隘、箭竹隘、锦丰隘、大阜隘、蔡坑隘、水槽隘;水路有河头隘、摺滩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