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闽台古城堡:探秘长汀县

闽台古城堡:探秘长汀县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汀州府城汀州府城在长汀县治所。唐开元二十四年,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乾元元年,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坊口,县治仍附州郭。大历四年,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长汀县治所在。但因其离任而没施行。与县城交界的府城墙拆除,府县两城合一。此后,城墙、城楼几经重修。汀州济川门现存的古城古迹如下:始筑于宋代的东门城墙。汀州古城墙始建于宋代的朝天门城楼。

闽台古城堡:探秘长汀县

(一)汀州府城

汀州府城在长汀县治所。唐开元二十四年(736),于九龙水源长汀村置长汀县,属汀州。天宝元年(742),改汀州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复名汀州,时县治已附于州郭,后随州治迁至东坊口,县治仍附州郭。大历四年(769),又随州治迁白石村,即今长汀县治所在。刺史陈剑筑城于卧龙山阳,西北负山,东濒河,南据山麓。大中初年(847—860),刺史刘岐创筑敌楼179间,称“雄镇”。后来城池扩大,把城围在中央,因此称为子城。

宋治平三年(1066),郡守刘均拓州城,城墙周长5里240步,城面积约0.67平方公里。城墙地基广3丈,面宽1丈,高1丈8尺。城墙自北部龙山沿东北山势穿南麓至西北龙山右脉。开6门,东北名兴贤,东名济州,东南名通远,南为颁条,后塞。又有门名鄞江,西为秋成。绍兴年间(1131—1162),郡守黄武增修城垛。隆兴元年(1163),郡守吴南老又增修敌楼510间。嘉熙年间(1237—1240),郡守戴挺招窑户置窑于东郊,用陶砖瓦包砌颁条、济川、兴贤三门。

明洪武四年(1371),汀州卫指挥王硅塞颁条门,只开五门。改济川为丽春,秋成为通津,通远为镇南,鄞江为广储,兴贤为朝天。全城包以砖石,于卧龙巅创总铺一间,窝铺81间,女墙1195个,箭眼814个。弘治十二年(1499),汀州卫指挥张韬建广储门楼。后又建丽春门楼。

汀州府城图

弘治元年(1488),郡守吴文度认为府城内大半皆山,县治居民环列城外,建议在城外建县城,范围自通津门西去数百丈,迤逦而南。东至济川一带。但因其离任而没施行。至嘉靖四十年(1561),遭受寇盗,郡守杨世芳率知县王邈如前议,筑土为县城。设七门,东名会川,南名五通,又有惠吉、富有、常丰,西有西瑞、通金。城墙长619丈9尺,其上城堞2180多个。当年十月兴工,次年三月告竣。

隆庆四年(1570)春,知县陈金以陶砖包砌。由于城垣卑薄,郡城的镇南、广储两门占着地盘而无用。万历四十三年(1615),郡守沈应奎倡议撤郡城城墙把县城围入,合郡县为一。由于有士绅反对,暂缓实行。崇祯四年(1631),巡按罗元宾与郡守开始施行,委郡丞黄色中督修。自挹清门至通津门建城,共长660余丈,凡149垛。旧墙高1丈3尺5寸,加高4尺,外墙石脚砖灰结砌。墙底阔3尺8寸,墙标旧阔1尺,加阔1尺。内堤用粗石筑边,散石蔽面。旧堤阔5尺,加堤底阔1丈4尺,堤面阔1丈1尺。内堤近塘者,仍砌塘奎扣底。起高3尺2寸,阔2尺8寸,共86丈。外墙近河者,自惠吉门至富有门,共45丈,仍砌石堤,以护城脚。与县城交界的府城墙拆除,府县两城合一。这时城墙以汀江为界,从东向南绕到西,从卧龙山顶向东、西蜿蜒而下。远远望去,山像坐佛,城墙好像挂在佛脖子上的珠,因此风水家称为“佛挂珠”,民间称“观音挂珠”。

汀州涌金水门

郡北三面阻山,年久卑塌。崇祯八年(1635),郡守唐世涵、郡丞黄色中、司理唐锡蕃议增筑。崇祯九年(1636)八月兴工。东南自丽春至元武,计460丈。西自通津至元武,计215丈。增筑高厚,东城旧高1丈5尺,加高4尺。西城旧高1丈4尺5寸,加高5尺。腰墙旧厚1尺,加厚1尺5寸。垛上合尖加厚1尺。旧城堤,丽春至东阁,通津至西阁,俱窄险难行,各增阔1丈4尺。旧山上城道,坎坷陡绝,皆修整宽平。高者石砌阶级,平者小石甓面。城垛之下,仍作小护堤,以防雨渗透。计增城675丈,共1200垛,窝铺24所,楼橹皆重为鼎新。十月报竣。郡守唐世涵又在卧龙山顶上建玄武楼,崇祀玄帝,总名为北极楼。

清顺治三年(1646),改城东门为朝天门。谯楼毁于火,月城亦圮,郡守鄢翼明、邑侯潘世嘉重修。其余五门楼橹倾圮,未有所建。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府王挺抡捐俸重修北极楼。此后,城墙、城楼几经重修。到民国时期,城垣周长为1283丈,高2丈2尺,有雉垛2100余个。

1924年,修筑市区道路,拆城墙砖砌路面及暗沟,环城城墙砖毁大半。1932年,拆子城城墙,辟为公园。20世纪70年代以后,群众多在城墙上建房。1980年,朝天门、广储门、宝珠门及其城楼,列为文物加以保护。1993年,拆除沿江墙上民房,修复城墙367米,重建城垛和2个烽火楼。

汀州济川门

现存的古城古迹如下:

始筑于宋代的东门城墙。沿汀江向南延五通门、惠吉门到宝珠门,约长2500米,墙高5.75米,宽6.47米,筑于明代。

始建于宋的广储门城楼。在今汀城和平路,坐北朝南。宋代称鄞江门,明洪武四年(1371)改为广储门。崇祯六年(1633),建文成祠讲堂于其下,纪念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文成。取意祈望长门多出状元、会元、解元,因改额三元阁。城垛和城楼已毁,清康熙、嘉庆间(1662—1820)均有重修。1928年城楼被拆除,1938年恢复重建,1999年维修。现存三元阁城楼为双层土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砖砌城门,进深三层。第一层2.65米,第二层2.8米,第三层3.1米。城墙基高0.85米左右,均为花岗石筑。拱门高3.4米,跨度第一层4.4米,第二层6米,第三层6.1米。城门垛上有一座唐式八角基座复盆式柱基。

汀州古城墙

始建于宋代的朝天门城楼。在汀城东大街,建于宋治平三年(1066),坐西朝东。宋代称兴贤门,又称东门。明代扩建改称朝天门并建城楼。现有拱门甬道进深13米,宽3.3米,拱高3.4米。清初已焚于火。康熙间(1662—1722)重修,历代又有维修。现存楼阁式双层,砖石、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式。

始建于明代的宝珠门城楼。在汀城南大街,城的南门,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因面对宝珠峰故名宝珠楼。清道光间(1821—1850)修复,坐北朝南。为二进式城墙,中间联结二城为马房。现存构件大部分为明代城墙砖,基座为石构,墙为砖筑,高0.8米。城楼为木构重檐楼阁式建筑。现存二层楼阁为后期所建,保存基本完好。城门甬道进深23.8米,宽3米,拱高3.1 米。甬道中段辟有天井,两边置马厩。崇祯十年(1637)建城楼,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1993年大修。现存城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内存木匾1方,宽2.3米,高0.8米,上刻楷书“邦家之基”,落款为“知长汀县事加二级潘世嘉,康熙三十年季春月谷旦立”。

汀州古城楼

汀州古城墙上走马道(www.xing528.com)

汀州城墙上龙潭烽火台

汀州卧龙山城墙

始建于明代的北极楼。位于汀州镇北面卧龙山的山顶,又名玄武楼,主祀玄天上帝,可俯瞰全城。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建,道光元年(1821)及1935年维修。楼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金沙寺门楼、大雄宝殿、吕仙楼、藏经楼、侧房组成。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楼内保存有清康熙三十年(1691)重建碑1通和民国期间重修碑1通。1988年重建金沙寺门楼和吕仙楼。

(二)城濠

汀州城与濠

宋代筑州城时修建城濠,于西河筑南拔陂引水东流至济川门侧入河以为濠。历360年,濠池多为驻军所占。明嘉靖五年(1526),开卧龙山西侧西峰寺至通津门濠,长82丈,阔7.5丈,深0.55丈。修通津门至广储门旧濠,长160丈,阔8丈,深0.4丈。自广储门至镇南门濠,长65丈,阔8.5丈,深0.55丈。镇南门至丽春门濠,长65丈,阔8.5丈,深0.55丈。丽春门至朝天门,原濠长26丈,阔12.5丈,深0.8丈。濠中有夹洲。濠自南向北通龙陂水,长8.6丈,阔8丈,深0.6丈。塘1口,深0.45丈。卧龙山东北面,山下有塘3口,逼近城墙,共长40丈,阔8丈,深0.5丈,均造为官濠。至此,东引龙陂水,西引西河水,除卧龙山东阁,西峰背面皆山石外,绕城均濠。郡县合城时,府城南垣基地及濠池两侧地均售予居民充筑新宅用,除西门至丽春门濠池成为城内排水道,龙山东北至朝天门尚存濠塘2口外,其余均废。如今,始建于宋代的濠池遗迹仅留一小渠,时称官圳,供排水与居民洗涤,俗称塘湾。

(三)关寨

长汀县境内历史有3关12隘14寨。如今可考的主要有:

1.古城寨

位于古城镇,这里有一条古道,是闽西与赣州的交通要道,五代闽国时王延政在此筑城,名古城寨。宋绍兴年间(1131—1162),设同巡一员,军兵150人于此守卫。后设交换文书的驿站。在古城镇的大隘山凹里有隘岭关,俗称罗坑隘,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明、清均有修葺。现存砖石拱门一座,高3米,内宽2.5米,长5米。拱门顶上原有珠楼,早已毁,周围现有几十间商店、客栈的残垣痕迹可辨,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出土有清康熙三年(1664)立的界碑残块,可惜内容不全,无法考证更多的史料。现存的古驿道是河卵石砌成的官道,从山凹一直延伸到古城镇旁的井头村。驿道宽3米,长约2公里,是车马道,可容车骑通过。

2.南寨

位于大同镇南寨村,地处长汀县城南部,南屏山麓,汀江河旁。建于宋绍兴十三年(1143),驻官兵1200人。

3.河田寨

位于河田镇,宋嘉定年间(1208—1224)创,有轮差禁军38人。

4.靖远

距县南110里,通上杭。明天启六年(1626)筑,崇祯十年(1637),陶砖叠石重建,有隘楼3间,兵房15间。

5.黄峰岭隘

在县西南120里,路通武平县。崇祯五年(1632)建,有敌楼一座,旁有兵房。

此外还有城关、西关、皇祝岭隘、镇平寨、九隘、桃杨隘、七岭半岭隘、牛母山下隘、分永凹隘、龟龙隘、佛子凹隘、鸡笼隘、白花寨、何田铁山寨、牛岭寨、西天寨、护龙寨、曹坊寨、酒瓶山寨、虎忙寨、凉伞凹寨、刘坑小寨、菠获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