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泰宁县古城-闽台古城堡,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

泰宁县古城-闽台古城堡,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泰宁县位于福建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杉岭山脉之阳,故别称杉阳。宋元祐元年,改名为泰宁县。宋代,将县治迁至杉城镇。泰宁县城图1932年,驻守国民军五十六师以城内防守维艰为由,将靠山城墙拆除,扩大范围,把垆峰全山围入城内。厚的长0.3米,宽0.145米,厚0.09米,上刻楷书“泰宁县”。杉、濉两溪在寨前交汇,为昔时泰宁水上交通要津。

泰宁县古城-闽台古城堡,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

泰宁县位于福建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杉岭山脉之阳,故别称杉阳。东邻将乐,南接明溪,西连建宁,北界邵武。金铙山、白石顶等高峰环绕境外,金溪及其支流蜿蜒境内,山奇溪秀。唐乾元二年(759),原绥安县地分置归化黄连二镇,归化镇即今泰宁县,黄连镇即今建宁县。南唐保大四年(946),归化镇升为归化场。南唐中兴元年(958),升归化场为归化县。宋元祐元年(1086),改名为泰宁县。

(一)县城

归化县初置时,县城在今前坊街,背倚蓦湖拗,坐北向南。宋代,将县治迁至杉城镇。此地位于县境中部略偏东北处,地处绵亘于县境西北部的杉岭山脉的东南面,因而又名“杉阳”。背倚垆峰山,三面环溪,坐西向东。原来有一低矮平缓的小山梁由学宫前方向东延伸,横穿福堂上经陈姓大屋、何家坪,至何家陂大溪埠,将县城一劈为二。后经挖坡填壑,至今仍有旧痕可寻。宋代未建较牢固的城墙,只是依民居环城筑土墙,于东、南两面设隘为门,晨昏启闭。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郡守邵德久命县令熊鹗筹款,县丞刘应绍、主簿王宪、县尉吴汉分工督建城墙,七载落成。墙北、东、南三面基本沿河,西面沿垆峰山而筑,把山顶和半个山围在城内。城高1丈6尺,立四门,东为左圣,西名右义,南叫泰阶(后改中山),北称朝京;又立四小门,东为昼锦,西为靖远,南为菽仁,北为青云。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大水,城崩,县令谭佐发帑金修造。万历三十七年(1609)复大水,坏城260余丈,北关基址尽倾,县令吴祯请公银1680余两,命典史谭汝鸿修复。崇祯十一年(1638),县令袁世芳加高城垛一级。

清朝顺治三年(1646),驻防将曹尔楷、贺逢圣、鲁云龙等设炮台数处。顺治十二年(1655),县令王誉命奉檄加修。康熙十八年(1679)五月十六日,三溪暴涨,城河水深丈许,城垣多圮。县令王肃详请得旨,各官捐助,次年八月开始修复,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县令韦圣翊任内告竣,其费巨万。乾隆二十四年(1759),邑令汪瀹原率绅士重修护城石路,自小东门至小西门。乾隆二十五年(1760),县令王润捐修240余丈城墙。乾隆三十四年(1769),城圮数处,县令文施铸督修。嘉庆二十一年(1816),县令孙企宗又修。道光二十三年(1843),简潜德教谕额小西门“西隅古门”。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西南门城垣因飓风圮十余丈,县令刘钧重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县令梁鍚志募修,添甃砖石。

泰宁县城图

1932年,驻守国民军五十六师以城内防守维艰为由,将靠山城墙拆除,扩大范围,把垆峰全山围入城内。1935年,改城北朝京门为中正门,城西右义门为共和门。

1949年以后,城墙陆续拆除。至1984年,城墙全部拆除,仅留小东门一段城墙及城楼。如今现存城墙位于杉城镇环城路,长210米,高6.5米,厚5.25米。条石砌筑2.8米高,以上砖砌。城砖有厚薄两种。厚的长0.3米,宽0.145米,厚0.09米,上刻楷书“泰宁县”。1981年重修时,拆除城门楼并修成水泥垛口。城门昼锦门位于环城路东河边,石条砌成拱门,高3.65米,宽2.25米,有双重门,前后门相间1.4米。城门内侧两旁石上有门臼。臼径 0.16米,深0.13米。门楣上刻篆书“昼锦门”,门左阳刻直下楷书“溪埠上下不许堆放积,违者罚钱六百”。

泰宁昼锦门

(二)山寨(www.xing528.com)

1.虎头寨

位于梅口乡主中村金湖西畔鹤鸣山,又称梅岩,岩前一石形似虎头,因此得名。杉、濉两溪在寨前交汇,为昔时泰宁水上交通要津。寨址面积380平方米,悬崖陡壁。通山寨石阶小径曲折,长约0.5公里。设东西2座堡垒式隘门,地势十分险要。寨内有“双溪书屋”、“明镜山房”、“桂馨楼”等遗址。寨址前有1口约0.45亩的“天池”,长年积水,周环垒石条,左边石台上凿了2口石臼、石坪,有一枯井,后崖壁有一洞穴,临湖滨有一棋盘石,曾建有“远眺亭”。有嘹望台、哨卡、水牢、卫兵室、兵营等遗迹

宋绍定二年(1229),统领刘纯屯兵于此。元至正十二年(1352),福建宣慰使副元帅彭庭坚统兵屯守于此。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陈友定也曾结寨聚党于此。明代寨废,募民兵驻守。在遗址上采集有宋至民国历代瓷片瓷器。保存有清乾隆年间(1736—1795)碑,上刻楷书“梅岩”两字。

2.钟石寨

位于杉城镇洋川村狮子山上,海拔457米,周环峭壁,形如覆钟,山顶平坦,有泉和鹅髻石,北溪绕山麓而过。寨面积约320平方米。元至正十八年(1358),本地农民、抗元首领高日新率众在此建寨,协助张世杰攻打驻邵武的元军。今寨址处建有寺庙。

3.南石寨

位于朱口镇石辋村西南2公里南石山,悬崖峻峭,石皆南向,下有“龙井”,北有“筲箕石”,山顶夷平。为明末清初村民避难处。寨面积约510平方米,山坳有池,周围壁立,地形险要。仅南面崖壁间凿出回转曲折的石阶路,长约0.5公里。半腰间凿建隘门,长10米,宽3.8米。东壁台坪筑土墙,西壁临深谷。清顺治三年(1646)九月,清兵副帅李成栋破寨,屠杀万人。

4.黄石寨

位于梅口乡梅口村金湖左畔,与猫儿山隔湖相望,呈犄角势。环山奇峰如笏如剑,如人如兽,千姿百态。寨面积约280平方米。寨上建有房舍,明万历年间(1573—1620),太仆寺少卿江日彩在这里读过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