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台湾闽台古城堡,松溪县水门与关隘

福建台湾闽台古城堡,松溪县水门与关隘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松溪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武夷山脉北端,仙霞岭南麓,北接浦城县,南连政和县,西邻建阳县,东与浙江省庆元县交界。(一)县城县城松源镇位于县境中部,古名五斗金,属东平乡东关里。松溪县城图清顺治初年,先后开辟4个水门排水入河。根据松溪水情,加固墙基,城墙以统一烧制的青砖砌建。松溪县五福桥门(二)关隘松溪县为浙西南入闽要道,历代兵家均在此设防。元朝在松溪县境置两寨九隘。

福建台湾闽台古城堡,松溪县水门与关隘

松溪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武夷山脉北端,仙霞岭南麓,北接浦城县,南连政和县,西邻建阳县,东与浙江省庆元县交界。后晋天福六年(941),王延政改东平乡为松源镇。南唐保大九年(951),升松源镇为松源县,县治设今旧县乡政府所在地。宋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迁县治于今址,改名松溪县。

(一)县城

县城松源镇位于县境中部,古名五斗金,属东平乡东关里。宋开宝八年(975),松源县改名松溪县时,县治从皈伏里(今旧县)迁此,改名松源镇。初无城墙,明弘治二年(1489),知县徐以贞奉命筹建,仅粗立基础,适逢灾年而中断。嘉靖五年(1526),因盗寇猖狂而续建,建成后城墙周长955丈,高1丈6尺,厚1丈,立4门,东称寅宾门,南称平政门,西称迎恩门,北称永宁门。嘉靖十四年(1535),知县黄金将城西北隅原用碎石甃砌的墙,改用砖砌。造二水门以泄潦。万历三十七年(1609),洪水将城墙冲毁,知县刘一灿捐俸修筑。崇祯十六年(1643),知县钱嘉征重修城墙。

松溪县城图

清顺治初年(1644—1661),先后开辟4个水门排水入河。顺治十六年(1659),知县伍达行增修城墙。顺治十八年(1661),洪水泛滥,雉堞多坏,但没有完全修复。康熙二十五年(1686),洪水冲城墙,崩塌共计160余丈,以后陆续修复。光绪二十年(1894)五月洪水,沿河城墙被冲毁。八月,知县王士骏主持重建。根据松溪水情,加固墙基,城墙以统一烧制的青砖砌建。光绪二十四年(1898)竣工,费银3.4万两。重建后城墙周长990丈,高1丈6尺,厚1丈。城墙整齐、坚固,大小八门建有木结构城楼,城楼内朱梁红柱,颇为壮观。

20世纪50年代后,拆毁西北城墙,以扩大城区建设。东、南、西傍河的城墙,大部分只拆雉垛,保留墙体防洪。大东门(寅宾门)、小南门、小东门和大西门(迎恩门)的城门尚保留完整。(www.xing528.com)

松溪县五福桥门

(二)关隘

松溪县为浙西南入闽要道,历代兵家均在此设防。宋代在岩下东建梓亭寨,隶属松溪县,兼管龙泉、遂昌、政和等县防务,元代改隶龙泉县,明代隶庆元县。

元朝在松溪县境置两寨九隘。两寨:一是东关寨,元皇庆年间(1312—1313)置,设在东关里遂应场。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巡检司,迁仰屯。永乐年间(1403—1424)迁马鞍岭,嘉靖时(1522—1566)迁铁岭。万历年间(1573—1620)又迁峡桥,后又迁东关,距城仅5里。清初迁入县城。乾隆三十一年(1766)撤;二是二十四都寨,元皇庆间(1312—1313)设在豪田里,距城80里。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巡检司,嘉靖九年(1530)迁渭田,1912年后撤销。九隘:即东关里的铁岭隘、寨岭隘,皈伏里的岩下隘,永和里的黄沙隘、山庄隘、黄土隘,豪田里的荷岭隘,庆原里的翁源隘,杉溪里的红门隘。明初各隘设兵守备,嘉靖年间(1522—1566)撤除,后又以富豪充当隘官,招募壮丁守卫,清代撤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