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南濒东海,东北界浙江省苍南县,西北邻浙江省泰顺县,西接柘荣县,南连霞浦县。清乾隆四年(1739),析霞浦劝儒乡之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福鼎县。县城桐山镇位于福鼎县北部,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形如船。东西两侧有桐山溪和龙山溪双溪夹流。桐山原为霞浦县劝儒乡廉江里十七都,旧称桐山堡,为海防重镇,后改名桐山镇。
(一)城池
1.县城
福鼎县城图
县城也称桐山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高姓乡人筑石堡防倭。清初,为防水灾,修补旧堡。康熙八年(1669),总兵吴万福奉文拨帑缮筑,设游守,调八府兵,置桐山营。康熙五十六年(1717),城墙损坏,总督觉罗满保、巡抚陈瑸、藩司石沙木哈捐俸重修。乾隆四年(1739)置县时,把旧城堡改为县城城墙,周长483丈6尺,高1丈5,厚一丈有奇,加女墙5尺,建有敌楼、炮台各4个,垛口330个,外有走马路。墙脚掘4个洞,供排放城内的水到桐山溪和后门溪。同年,城墙东角毁坏,知县傅维祖复葺。乾隆十六年(1751)和乾隆十九年(1754),东城墙又两次被洪水冲毁,知县高琦、何翰南先后修复。因东门易受水患,故堵塞,另开小南门。不久,小南门和西城墙又毁坏,县萧克昌重修。城墙共开4个门:南面叫迎薰门,西面叫庆成门,小南门叫和旸门,北面叫承恩门。1939年,为便于市民在日机空袭时及时疏散,遂将大部分城墙拆除。城池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浚,广三丈余,清乾隆四年(1739)时已淤塞。
2.秦屿城
位于秦屿镇,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由土官陈登倡建。万历四十六(1618),巡检张绘对城堡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再由总督觉罗满保、巡抚陈瑸、布政使石沙木哈捐资重修。嘉庆十年(1805),当时守备苏明登率领乡民重新修葺。几经修复之后,秦屿城拥有七个城门,分别为岐口门、望海门、怀远门、崇礼门、敦化门、永清门、涌金门。城墙周长760丈,高2丈5尺,厚1丈2尺。垛口305个。
秦屿与烽火山对峙,烽火门水寨驻扎秦屿,外临大小嵛山诸岛,内对黄崎海汛,与沙埕、三沙港相为犄角,成为沿海重要关隘。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江夏侯周德兴增设巡检司,就在秦屿外海设烽火门水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游击王祚昌在秦屿建造烽门营参将署,设水师守卫。乾隆二十四年(1759),福宁府太守李拔视察烽火门,题留四个大字——“闽海波澄”。乾隆三十一年(1766),秦屿巡检司在秦屿城成立,建有巡检司署。同时建有守备署、演武厅、军器局、制药局。在秦屿北门城边,建有一座“义勇祠”,祀奉明末抗倭勇士张鸾山,以及同时英勇牺牲勇士的名字,其中包括陈氏姑娘。在秦屿积石山,建有“威灵宫”,奉着江夏侯周德兴、土官陈登、巡检张绘、民族英雄戚继光。虎头峰下,抗倭义冢旁立着高大的塑像,分别是:王建楠、张朝发、程伯简、张鸾山、陈氏姑娘。
(二)关隘
五代后梁时期,闽王王审知为御吴入侵,命长溪县构筑分水关、叠石关、后溪关(在柘荣)、营头关(在霞浦)。分水、叠石二关为福鼎境内最早的关隘。除上述二关外,还有沈青关、天竺关、贯岭寨、烽火门关、水北关、昭仓隘、白琳寨、五蒲隘、杜家隘、蒋阳隘、孤岭隘、岩前隘、马山头隘、茭阳隘、官田隘、王孙隘等20多个关隘。
1.分水关
分水关位于贯岭镇分水关村,在距福鼎县城东北15公里的闽浙分水岭上,海拔300米,自古为闽浙两省交通的重要关口,故历代均在此筑关守卫。明嘉靖年间(1522—1566),福宁知州黄良材造隘房并派福宁卫军防守。崇祯十七年(1644),福安进士刘仲藻为抵御清兵入闽,征召民工重修分水关,并扩建关口左右城垣数百米。清乾隆年间(1736—1795),福宁知府李拔在关上题书“分水雄关”。
关墙东西走向,平面呈一字形,墙体石构,内夯碎石混土,前后为修建闽浙公路和沈海高速时,关隘多次被拆,公路直穿而过,现仅存部分残墙。东面残长120多米,西面残长180多米,总残长305.9米,面积2000平方米,残高3~6米,厚4~7米。2000年局部发掘,发现石构关隘门道、驿道等。清乾隆学者俞樾过此时留题诗:岭上岩岩分水关,令人回首故乡山。归途倘践山灵约,雁荡天台咫尺间。
福鼎分水关全景
2.叠石关
也称大洋关隘,位于闽浙边界叠石乡叠石村,距县城44公里,是福鼎通往泰顺的咽喉要道,历代驻兵防守。《方舆纪要》载:“叠石、分水二关,俱闽王时筑,以备吴越。”依山而建,南北走向,花岗岩砌成,墙体残长50米,高5米,厚约2米,面积100平方米,于两山之间山凹处设一关门。
3.坑里洋定福门
位于白琳镇坑里洋村双株岭,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古代此处为贼寇必经之路,因此设此门以御贼寇。坐东向西,花岗岩石砌成,由定福门及两旁残墙组成,残长16米,高3.7米,厚8.4米。门宽2.05米,门顶一花岗岩石块,书“定福门”三字,阴刻楷体,后有款“同治元年瑞月建”。
(三)城堡
明洪武年间(1368—1398),福鼎境内建有城堡30多座。主要有:桐山城、秦屿城、冷城、前岐堡、古城堡、蔡澳(今彩澳)堡、窝口堡、巽城堡、关盘堡、屿前堡、店下堡、水澳堡、官城堡、甘家岐堡、南镇上澳堡、南镇中澳堡、钓澳堡、澳腰堡、黄岐堡、屯头堡、小筼筜堡、大筼筜堡、才里堡、才外堡、石兰堡、藤屿堡、沈青堡、塘底堡、流江堡、小澜堡、沙埕堡等。今主要城堡如下。
1.玉塘城堡
旧名塘底堡,位于桐城街道玉塘村,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为抗倭而筑,是福鼎保护较完整的古堡之一。平面呈方形,北侧顺山势突出,南沿海边环绕,城墙属花岗岩石砌成。总长874米,高3.6米,厚3米,有东、西、南三门。西门和南门拱形,高3.5米,宽3.1米,进深2.6米;东门长方形高3米,宽1.7米,进深1.7米。东门方形。爱国将领戚继光曾驻兵于此。堡内明清古居,古香古色,布局合理,山墙多变,灰墙黑瓦,古朴大方;古街古巷,卵石铺地,设有七巷、七井;街傍城边,水渠川流;堡内民居,门窗梁栋,精雕细刻,是典型的江南民居。
2.潋城城堡
福鼎玉塘城堡
又称冷城城堡,位于秦屿镇潋城村,原称“蓝溪村”,明代改为“潋城村”。使用简化字后,当地人将“潋”字用“冷”字代替。城堡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为了抗倭,叶、杨、王、郑等族人分段兴筑,建为乡堡。清乾隆四年(1739)置县时,徙杨家溪巡检驻此。城堡北面靠山,平面呈圆形,以花岗岩为主,杂鹅卵石、青石质地等,周长1127米,平面近似方形。城墙高5~6米,宽4~5米。垣墙高1.5米,厚1.2米,环城设四座炮台,仅存北门炮台,炮台面阔9米,进深7米,高6.3米。设东、西、南三城门,东门外城墙上镶嵌着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修蓝溪东门桥碑1通,花岗岩质地;东门内有泗洲文佛石室l座,青石质地;南门外5米处有明正统二年(1437)重造六面经幢1座,花岗岩质地;西门内10米有七层宝塔1座,花岗岩质地;北门内30米有齐天大圣官1座,木构建筑;古堡内有古井3口,分布于城堡各处。
3.沈青城堡
位于管阳镇沈青村,旧为芦门城,明正德间(1506—1521)徙水澳巡检于此。嘉靖末年,徙桐山。城堡花岗岩石块砌成,平面呈长方形,原长650米,残长300米,面积15000平方米。墙高3.5米,厚3米,设东、南、西三门。目前三个城门及南面墙体均已毁。
福鼎潋城城堡
4.屯头城堡
位于太姥山镇屯头村内,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由黄氏族人依托山海之势,修建城堡。城堡花岗岩石构,平面略呈梯形,总长550米,面积为15000平方米。城墙高2.4米,城墙设北、西两门。
5.旧城城堡遗址
位于沙埕镇,建于明代,为沿海抗倭的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大部分已废,仅存一截200多米残墙。
6.玉岐城堡
又称甘家岐堡,位于龙安开发区玉岐村,明洪武年间(1368—1398)筑。清嘉庆四年(1799),监生王斯清、里民王功宏倡修。城堡依山而建,平面略呈三角形,长700米,总面积3669平方米。城堡由花岗岩石块砌成。设东、北、南三个门,现仅存北门和南门。(www.xing528.com)
7.关盘城堡
位于店下镇阮洋村关盘自然村,始建于宋祥兴元年(1278),明代乡民为抵御倭寇来犯而筑。依山面海而建,平面呈方形,城堡现已被新修公路拦腰截断,残长160米。仅东南面存一城门。
8.双华城堡
位于佳阳畲族乡双华村南侧,建于明代。依山而建,呈线形,东西走向,南面设两门,城墙由花岗岩石块砌成。总长300米,面积13000平方米。堡内有数栋石块砌成的古厝残墙。
9.上城城堡
位于沙埕镇黄岐村上城自然村,为抗倭御寇而筑。旧名黄岐堡,明洪武二年(1369)筑,置福宁卫军防守。城堡依山,平面呈椭圆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大部分已经被拆除,现遗留仅存东门以及近百米残墙。
10.南镇城堡
位于沙埕镇南镇村,旧名南镇上澳堡,明洪武二年(1369)筑,置福宁卫军防守。城堡坐北向南,平面近似梯形,面积1000平方米。现仅存南门及百余米残墙。
11.水澳城堡
位于沙埕镇水澳村,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置福宁卫军防守,又称水屿堡。城堡花岗岩石块砌成,平面呈方形。城设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依山岛而建形成环卫形,城堡坐北朝南,向小澳湾。东门宽1.4米,深1.3米,高2米,门内到地面总高3米,为方形门,门旁有两个门柱柱础,门旁置一米余宽的小道。东门面朝大海,对面就是冬瓜屿。西门宽1.6米,深1.7米,高近4米,为拱形门。置女墙高60厘米,厚70厘米,城墙厚1.4米。北门于1993年重修,高3.5米。城墙总长近1200米,按地形而修筑最高达16米多,低处也有6米多,总建筑面积达十余万平方米,现城墙总存200余米。
福鼎水澳城堡
12.官城尾城堡
位于沙埕镇官城尾村,城堡北顺山势,南沿海边环绕,始建于明代,由花岗岩石块砌成。平面呈梯形,北侧依山而建,全长450米,面积13000平方米。原开东、南、西、北四门,现仅存东门,为方形,城墙大部分已毁。
13.石兰城堡
位于福鼎市硖门乡秦石村,城堡依山而建,平面略似梯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城堡为花岗岩石砌成,周长1200米,总面积37000平方米。现仅存北侧城门及部分残墙。堡内古宗祠、古宫庙、古民居、古池、古井、古巷弄遗址星罗棋布。
福鼎石兰城堡
(四)楼寨
明清时期,为加强要地防守和观察、通报敌情,在沿海突出部和关隘制高点筑土堡、炮台以自卫,设烟墩(亦称烽火台),遇敌焚烟以报警。明洪武年间(1368—1398),在南金、金家山、三石、大峰、黄岐、白岩、南岭、白鹭、水澳、沙埕等10处筑有烽燧,由福宁卫拨军哨守。清桐山营、烽火营在各分驻汛地筑炮台或烟墩数十座,今多已废。
1.点头烟墩
位于点头镇观洋村岐尾自然村,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坐东向西,花岗岩石块构,呈方柱形,长8.2米,宽7.8米,高3.5米,占地面积64平方米。烟墩底部有一小石梯可通往烟墩顶部。
2.南阳烟墩
位于山前街道南阳村,建于明代,花岗岩石块砌成。正方形,边长8.9米,面积82.77平方米。顶部稍窄,边长7.6米。
3.李家尖烟墩
位于贯岭镇,建于明代,为花岗岩石构。平面呈梯形,面积100平方米。底座正方形,顶部长方形。烟墩上原有屋,现已毁。
4.牛栏岗炮台
位于太姥山镇牛栏村,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炮台外为花岗岩石构,内为木构。通面阔7米,通进深11米,面积77平方米。门宽0.9米,高2米,设3个窗户,四面各设一炮口。炮台东北面,设有女儿墙。
5.楮楼炮楼
位于管阳镇楮楼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二层土木结构,通面阔5米,进深三柱5.5米,面积27.5平方米。设12个炮口。
6.南峰寨遗址
位于贯岭镇,建于明代。面积30000平方米,平面近似圆形,四周环绕有围墙,墙体石构,墙内有战壕,长1000米。现仅存西门,山顶正中有寨土墓。原有烟墩,现已废。
7.寨子顶山寨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