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德县古城-闽台古城堡,交通要道,罗源至宁德界首

宁德县古城-闽台古城堡,交通要道,罗源至宁德界首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宁德县城宁德县城又称蕉城,是闽东交通要道。嘉靖四十年,倭寇攻陷宁德,县城夷为平地。宁德县城图宁德县城清初又辟小东门。土堡面积40.8平方丈,环堡21丈,建楼2间,为宁德城池前哨。由罗源叠石入宁德界首,过白鹤岭直抵蕉城区西门。宁德白鹤岭官道碑3.界首关在县西10公里,与罗源接壤,为两县之间关隘。

宁德县古城-闽台古城堡,交通要道,罗源至宁德界首

(一)宁德县城

宁德县城又称蕉城,是闽东交通要道。蕉城地处白鹤山下,历史上曾有鹤场之称,旧城形似蕉叶,故称蕉城。自置县始一直为县治所在地。旧为感德场,五代唐长兴四年(933),升场置县,址于四都陈塘洋,始筑土城。但土质疏松,迁移今址,仍筑土城。立四门:东为崇仁,西为和义,南为德化,北为朝天。宋代环以木栅。

明正德元年(1506),分巡道佥事阮宾檄高县令,以砖砌墙。开五门:东为跨鳌,西为憩亭,南为清晏,北为朝天,增小东门名登瀛。上各建楼。嘉靖四年(1525),县丞李诏捐资凿石砌北门,加固西南隅。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攻陷宁德,县城夷为平地。嘉靖四十二年(1563),知县林时芳采石重造。辟四门:东名镇静,西名崇顺,南名永宁,北名遵化。塞登瀛门。周长592丈,高2丈1尺,广1丈6尺。游廊699个,敌台40个。内外马道,环以深濠,上通山涧,下接海潮。

宁德县城图

宁德县城

清初又辟小东门。清顺治十二年(1655),于西、南、北门各设炮台一座;顺治十六年(1659),于东门和西北隅添设炮台两座。康熙二年(1663),知县张承瑞在原来基础上,增高城墙3尺,增修垛340个,游廊640处。雍正初年(1723—1735),大风毁城墙;雍正九年(1731),知县费璜重修。乾隆初(1736—1795),城堞损坏,乾隆十八年(1753),知县朱景英修葺。嗣后,随圮随修。1939年,日本侵略军飞机数度轰炸县城,为便于兵民防空疏散,县政府决定拆毁城墙。

(二)城堡

1.南门土堡

堡址位于南门外路旁,离城500米。东面海,西、南、北皆平地。明万历二十年(1592),知县舒应元建。土堡面积40.8平方丈,环堡21丈,建楼2间,为宁德城池前哨。

2.东墙寨土堡

建于六都山顶,离县城15公里。东临海,西、南、北依山。面积23.8平方丈,高1丈,厚4尺。设东西两门,石块砌筑。

3.闽坑寨土堡(www.xing528.com)

建于九都山顶,离县城27公里,两面依山。面积22平方丈,高9尺,厚4尺。东、南、西门用石块砌筑。

4.外表村城堡

位于霍童镇外表村东北,清代建。为关隘城墙,石构,全长33.7米,宽2.2米,高3.85米。中部有券顶拱门,宽2.7米,高2.5米,深2.2米。

(三)关隘

1.白鹤岭关

白鹤岭位置十分险要。清乾隆时,知府李拔题“鹤翥鸾翔”于上。白鹤岭古官道是宋宝庆年间(1225—1227)铺设的一条省际古道。石阶层叠,盘山而长,长5公里,宽2~2.5米。由罗源叠石入宁德界首,过白鹤岭直抵蕉城区西门。

2.飞鸾岭关

飞鸾岭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境内,全长十多公里,岭上公路两侧山峰夹峙,该岭北临三都澳,南通罗源湾,是沟通福州、宁德两地区的陆上主要通道,为战时防守要地,也是福州到闽东第一大要隘。关离罗源县东10公里,与白鹤岭对峙,为最要隘,知府李拔题“西南屏蔽”于其上。

宁德白鹤岭官道碑

3.界首关

在县西10公里,与罗源接壤,为两县之间关隘。知府李拔题“二郡鸿沟”于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