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中国政治中心,多元居民构成,城市社会发展

北京:中国政治中心,多元居民构成,城市社会发展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是京师,全国的政治中心,居民构成除了登录于大兴、宛平册籍的在城民众,还有皇室贵族、大小官员、吏书、八旗兵丁员役、在官匠作以及各等眷口。在进京者中,大多是只身单个,可不乏携带妻儿家口的,也有被拐带的单身年轻女子,以及因丈夫去世,或家用不继需要外出揽活的妇女。[13]北京每年要接受由南方运来的大批漕粮,然后晾砻加工,其“碓房多山东登州人”。

北京:中国政治中心,多元居民构成,城市社会发展

北京是京师,全国的政治中心,居民构成除了登录于大兴、宛平册籍的在城民众,还有皇室贵族、大小官员、吏书、八旗兵丁员役、在官匠作以及各等眷口。就京师的经济属性,应归于消费型一类。城市既要消费,便要有人为其服务,于是各色商贾和周边农民纷纷进入以补缺口。正像有人所说,京师“五城百万人家,此等不少,未必皆为土著,或以营生失业而流落,或以在远趁食而未归,闻风谓地大而容易久居,则人众而难给,求食为艰”。[11]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进城寻工的贫苦民众。按,据笔者由档案辑得的1 768个外来人口样本显示:来自直隶(今河北)的占63.46%,涉及全区93个州县;其次山东,占20.25%,涉及63个州县;再是山西,占9.06%,有31个州县;余下分别来自河南、奉天(今辽宁)、江苏、安徽、浙江等15个省份[12]这些在京的外来客,多数是从事出卖苦力的活,像为人佣作、赶车、抬轿、挑煤、看井送水、背粪、掏沟填土,也有充当作坊工匠学徒,以手艺为生的如泥瓦木作、搭棚、做酱、琢玉、理发修脚、补旧、裁缝、制鞋、做帽等。从事商业活动的也不少,不过多数是店伙和学徒,再就是推车、挑担的小贩。地位最低的是卖身为奴者,还有通过自净进宫或派入王公府第的太监。在进京者中,大多是只身单个,可不乏携带妻儿家口的,也有被拐带的单身年轻女子,以及因丈夫去世,或家用不继需要外出揽活的妇女。她们为人佣作、梳头、做奶妈,或洗衣缝纫,也有被卖作婢妾和沦落为娼妓的。

与苏州一样,北京的外来人群在从事职业时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像看井送水多由山东胶东来者,北京竹枝词中有“山东人若无生意,除是京师井尽干”,便是指此。[13]北京每年要接受由南方运来的大批漕粮,然后晾砻加工,其“碓房多山东登州人”。[14]而“京城内外成衣匠者皆宁波人也”。[15]山西人素以善于经商著称,北京的各商铺号也少不了他们的足迹,其中富者为掌柜老板,但更多的是下层员工。直隶进京人数最多,从事的行当也最复杂。“京师瓦木工人多京东之滦蓟州人。”[16]香河武清、宝坻等县除做苦力外,也从事剃头等业。从定兴县进京的多聚集在南城天桥、金鱼池一带,摆摊设坊,叫做定兴摊。那是专卖旧货的,从小市上弄点儿被人弃置的物品,归置修理一下,摆摊再卖,对象是穷人。还有打剪子、打锉、做壶、做铜盆、做锯的,以当街作小手艺糊口。[17]这些从史籍记载中摘得的情况,和我们由样本里了解的,差不多都能吻合。在当时,只要北京需要什么,便会出现这些人的身影,而且干的都是最脏最累,是官爷、八旗子弟和在城居民不愿做、不屑过问的活。夏仁虎在《旧京琐记》中谈到在京山东人得以立业的原因时说:“北京土著多所凭藉,又懒惰不肯执贱业。鲁人勤苦耐劳,取而代之,久遂树势力矣。”[18]其实夏说的事,不只是山东,在山西、直隶等外来者中也是如此。可以说,正是这些外来者打理了北京城的吃喝拉撒,推动着偌大城市日常生活的运转。(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