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伟民
学界以往研究的共同倾向,是从各不同侧面论证宋代城市发展的史实,而较少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碍于其进一步发展的新问题。数十年来人类对工业化以来社会进化过程的反思,已十分清晰地提醒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双面性的,我们从社会进步获益的同时,也必须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现代社会的进化是如此,传统时期社会的进步是否也存在相类似的问题呢?本文试图以宋代城市发展的个案为例,来作考察。
城市生活是不同于乡村生活的一种居住方式,城市的发展意味着人口在某一特定地区的高密度聚集。由于人类的生活需要消耗相应的资源,因此人口的高度聚集必将在许多方面,如物资供应、社会组织、建筑构成、卫生防疫、公共安全等,带来传统社会所未曾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对于中国中古时期的社会而言,这些新生产的问题,其中有些就某一侧面看也许具有一定的正面推进作用,例如由于人口聚集所形成的庞大消费市场,可能会刺激其周边地区相应生产的发展。另有一些,却也会对城市的进一步扩展产生阻力,并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例如由于生产能力有限,物资供应不足,造成物价上涨,城市居民生活成本过高等。当代城市学将这种由于人口高度聚集所带来的弊病称为“城市病”。传统社会都市发展的水准无法与当代社会相比拟,人口聚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不用“城市病”这一现代词汇的话——当然也不应与现代社会相提并论。但它们必然同样存在。就某种程度而言,从这些负面的视角来观察,或许会带给我们一些全新的认识,因此是值得期待的。(www.xing528.com)
从理论上讲,自从历史上产生城市之时起,某些负面的影响即应随之出现。由于古代前期都市发展水准不足,它们是否早已达到了值得史家关注的程度,难以断定;另一方面,传世文献也并未提供足以展开研究的相关记载。到宋代,由于城市较高水准的发展以及传世文献的增多,这两方面的前提基本具备,才使得我们的讨论具备可能的意义。
尽管有了诸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这样专门记载城市的史书传世,但传统文献记载的片面与不足仍使得我们对宋代城市生活的了解极其有限。我们的讨论只能在资料可能的前提下,就人口密度、生活物资供应、卫生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展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