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可以试探以完工之后的“辟雍”的建筑形制作为局部资料讨论汉长安城公共空间的情形。然而,比照发生在王莽“营筑”“明堂、辟雍”52年之后,建武中元元年汉明帝即位初于辟雍“亲行其礼”又正坐讲学,回答诸儒提问,“观听者盖亿万计”的情形[19],可以推想长安辟雍空间的设计思路,或许也有容纳众多群众的考虑。
我们还注意到,“营筑”“明堂、辟雍”的工程,“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也是一次长安人众集合的特殊史例。其形势,可以和长安城市史初期汉惠帝时代“营筑”长安城垣的工程相比。“城长安”工程“三十日罢”[14],或称“速罢”[15],王莽时代的这一礼制建筑工程“平作二旬,大功毕成”,也可以看作“速罢”,施工管理的效率应当是相当高的。与“城长安”的工程有所不同,“十万众并集”于“明堂、辟雍”有限的工作场地,人员的密集程度是惊人的。
我们可以试探以完工之后的“辟雍”的建筑形制作为局部资料讨论汉长安城公共空间的情形。
从考古发掘获得的关于“辟雍”的遗迹资料看,“圜水沟”内的圆形空间,“其直径东西368米、南北349米”,总面积约100 941平方米。有论著称“总占地面积达11万余平方米”。[16]中心建筑“南北通长42、东西42.4米”。除去中心建筑及围墙、四门和四角配房[17],空地面积仍有约98 050平方米。大致相当于现今北京天安门广场面积的25.81%,对应当时长安人口总数[18],规模可以说已经相当可观。只不过,其性质是皇家礼制建筑,而并非民众可以随意集会的社会公共空间。(www.xing528.com)
然而,比照发生在王莽“营筑”“明堂、辟雍”52年之后,建武中元元年(56)汉明帝即位初于辟雍“亲行其礼”又正坐讲学,回答诸儒提问,“观听者盖亿万计”的情形[19],可以推想长安辟雍空间的设计思路,或许也有容纳众多群众的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