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在旅游产业融合概念研究方面,杨颖(2008)认为,旅游业的跨界融合表现在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使得融合后的产业兼具旅游业的特征,与原有的旅游业形成了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旅游业的跨界融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另一种是旅游业与非服务业的融合。徐虹(2008)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旅游产业融合,认为旅游产业融合是在开放的旅游产业系统中,构成产业系统的各要素的变革在扩散中引起不同产业要素之间相互竞争、协作与共同演进,从而形成一个新兴产业的过程。它包括了技术融合、企业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等。赵黎明(2011)提出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新的产业要素和产业形态的过程。张凌云(2011)认为,旅游产业融合通常是指与其他产业之间或旅游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类型。严伟(2014)则从演化经济学角度提出旅游产业融合是在整个大旅游产业结构中,在旅游需求、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技术创新、产业管理规制放松等因素的作用下,固有的旅游产业结构发生失稳,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发生跨界融合发展现象,融合的萌芽渐次经历技术融合、产品融合、组织融合、市场融合之后,形成融合型旅游新业态,共同满足新兴的旅游需求。旅游产业融合首先发生于企业层面,而后才会扩散到整个旅游产业。
在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和机理研究方面,杨颖(2008)对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旅游的体验性、闲暇的二重性和经营者对经济性回报的追求是旅游产业融合的三大动因。肖建勇、郑向敏(2012)在具体分析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成机理中,引入模块化作为分析工具,并把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成机理概括为两个阶段三种形态:“两个阶段”即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的模块化分解和跨产业(或跨行业)的模块化整合;“三种形态”即封闭性垂直一体化产业系统(原始形态)、开放性横向产业系统(分解形态)和动态网络产业系统(融合形态)。并且认为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原因是深植于以“知识资本”为主导的信息经济和以“消费”为中心的服务经济,即消费需求升级才是旅游产业融合的根本原因。严伟(2014)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逻辑体系分析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认为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着一个从旅游企业的微观融合到整个旅游产业的宏观融合的过程。旅游产业融合实质上是一个起始于打破惯例、变异、创生,然后通过选择机制和遗传机制扩散到整个旅游产业的过程。刘安乐、杨承玥等(2020)从产业融合视角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理论上初步构建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的源生动力(消费需求)、内生动力(市场供给)、支撑力(科技创新)、调控力(政策环境)、催生力(基础设施)和潜在力(人力资源)等六大动力机制。其中,消费需求是文化旅游产业协调的最强劲动力源。政策环境的调控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基础设施发展呈现出负向催化驱动效应。侯兵、杨君等(2020)认为,促进深度融合的内部动因由生产互融、技术支持和产业升级构成,外部动因则体现在消费需求、体系共享、创意经济、体制与政策五个方面,外因促进内因,两者紧密关联。赵书虹、陈婷婷(2020)以云南省玉湖村、曼飞龙村、同乐村三地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认为资源要素整合、旅游需求升级、创新变革支撑、企业管理决策四个主范畴是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其中,资源要素整合是基础动力,旅游需求升级是直接动力,创新变革支撑是支撑动力,企业管理决策是外在动力。(www.xing528.com)
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和发展机制研究方面,孙根年(2011)认为,旅游产业融合要因地制宜,依据不同地区旅游业发展区位条件、景观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支持系统。当前我国可考虑以下四类产业融合模式:沿海地区旅游与工商贸的融合模式、中部地区旅游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模式、西部旅游与自然生态保护的融合模式和沿边省区旅游与边境贸易的融合模式。刘俊清(2012)依据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现有的实践基础,总结出旅游产业融合的四种具体模式,即技术渗透、资源共用、市场共拓和功能附属融合模式。李云(2014)从湘西州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产业融合的结果来分类,认为从时间型、空间型和产品型三个模式着手,进行产业融合,是比较适宜的角度和着力点。姚云贵(2014)通过文献查阅法、逻辑演绎法以及实地调研法,初步提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四大机制:人才机制、战略机制、策略机制以及防范机制。张玉蓉、郑涛等(2014)认为旅游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应当注重通过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推动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构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机制。侯兵、杨君等(2020)在充分吸收借鉴产业融合机制研究的基础上,将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机制归纳为“渗透交叉—重组促进—创新驱动—多元协同”四重作用机制,以对应深度融合的不同层面。四重机制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促进文旅融合向着更高质量和更深层次优化升级。
关于旅游产业融合度的研究,严伟(2014)借助于旅游产业融合场和融合熵的概念建立了旅游产业融合的物理模型,提出了利用AHP法测度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指标体系;综合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实证研究了江苏和全国的旅游产业融合度。梁君(2014)用贡献度测量法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南宇(2017)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讨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否存在竞争和互利关系以及其系数的变化情况,并具体分析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度变化情况。黄蕊(2017)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四川省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变动进行定量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