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历史传承与演变

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历史传承与演变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声乐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带器乐伴奏甚至伴舞的演唱,一种是不带伴奏的吟诵。吟诵既是中国古代诗文固有的声音形式和诵读方式,也是其主要的创作方式和文化传承方式。中国古代诗文都是既可吟唱,可以诵读的。到了今天,这种吟诵歌曲则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既有古代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特色,又进行了加工整理,颇有新意。张晓农曾在《中国古代声乐艺术》一书大声呼吁对这种演唱方式进行重视与挽救,这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历史传承与演变

中国古代声乐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带器乐伴奏甚至伴舞的演唱,一种是不带伴奏的吟诵。吟诵既是中国古代诗文固有的声音形式和诵读方式,也是其主要的创作方式和文化传承方式。它是集吟唱与诵读于一体的。中国古代诗文都是既可吟唱,可以诵读的。吟唱具有一定的曲调,而诵读则没有曲调。这种吟诵方式在古代文人圈中极为盛行。古代的文人雅士根据诗词特有的节奏、音韵率性而为“以乐从诗”“依声填词”,且一字一音、简洁明朗。

这种演唱方式发展到近代几乎消亡。只有老一辈的音乐家们,如赵元任、查阜西、傅雪漪、启功、王力、林庚、文怀沙、霍松林等比较擅长。到了今天,这种吟诵歌曲则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它在旧有清吟的方式上做出一定处理,增加演唱的旋律性以及伴奏,使之更为完善。

2013年在北京成立了“南熏工作室”的琴歌演唱者何怡女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在各地举办的琴歌演唱会就是在前人清吟的基础上配器,然后加以演唱的。既有古代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特色,又进行了加工整理,颇有新意。代表作品有《阳关三叠》《秋风词》《关山月》《维清》等。(www.xing528.com)

现代人对于《枫桥夜泊》的演唱也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吟唱的重新诠释。诗歌仅有四句,但把空灵悠远的意境、惆怅的情绪刻画得淋漓尽致。现代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多采用犹若浮丝的弱声和半歌半诵的吟唱方法,特别是对于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处理,更是能体现出古代吟诵之腔的典雅之美。

吟唱这种演唱方式,非常有民族特色。它不但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和、静、清、远”,更体现了吟诵的内涵、文雅、朴素。它没有炫技,音色沉稳、悠远。这源于它本身是古代文人一种自娱的行为,是文人自身内心与情感的交流,演唱者与欣赏者共为一体。张晓农曾在《中国古代声乐艺术》一书大声呼吁对这种演唱方式进行重视与挽救,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具体如何进行挽救,还需要深入地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