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行政管理的原则|教育学原理简缩版

教育行政管理的原则|教育学原理简缩版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是现代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育行政管理受生产关系制约并具有社会属性的体现。因此,在教育行政管理中,应该着眼于整体,加强宏观管理,力争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效应。

教育行政管理的原则|教育学原理简缩版

1.教育行政管理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教育行政管理的原则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教育行政机关怎样进行有效管理的问题。它是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决策和办事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是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也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基础。

在教育行政管理中,无论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教育方针的实施,人、财、物的管理,以及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相应的管理原则做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只有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才能合乎规律地确定管理的内容和选择管理的方法,适应不断改革的新形势,提高管理水平,把教育事业管理好。

西方不少管理学者把管理原则称之为“管理的起点”。管理学者提出知识权力和职位权力之分,并认为知识权力首先来源于掌握管理原则。不懂管理原则,就谈不上知识权力,就不能达到知识权力和职位权力的一致。我国长期忽视教育行政学的研究,许多领导或管理干部只是凭上级指示和自己的经验办事,没有多少教育行政管理的理论做指导。有实权的人没有管理知识,有管理知识的人没有实权,仍然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行政实践和管理理论脱节,这是教育管理上出现种种弊端的重要根源。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原则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管理教育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它是教育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的反映,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行政管理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吸取现代管理科学研究成果之后的产物。

2.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行政管理的原则,常因国家性质和教育性质的不同而有差异。就我国来说,须坚持以下诸项原则:

(1)政治原则

政治原则是指国家教育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识大体,顾大局,站得高,看得远,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办事。这一原则要求:首先,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要把教育方针政策和现代教育思想的贯彻执行放在第一位;其次,教育行政机关的党政要明确分工;第三,教育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要作风正派、公正廉明,行为起表率作用;第四,加强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违纪、违规的人和事,要追究责任,秉公处理。

(2)法规原则

法规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经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法规原则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依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行政管理活动,依法治教,使教育行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是现代国家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育行政管理受生产关系制约并具有社会属性的体现。

现代教育行政一般都重视教育立法。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这一历史任务,使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教育按规律办事的活动和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得到法律上的保证,必须抓紧立法。同时,教育行政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组织特性和权力特性的活动。具有行政管理功能的法令和规章制度,是发挥组织作用的一种手段。行政和法规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过去由于没有教育立法,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没有法律的依据和保障,使教育决策决而不行,大起大落,朝令夕改。在教育行政中,加强法制建设,利用法律的手段和形式,进行组织领导,使教育行政管理活动有效地、顺利地组织和进行,这也是提高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之一。

(3)系统原则

系统理论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因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用这种观点去分析问题,认识世界,就是系统思想。运用系统思想,把对象置于系统中来加以考察,就是系统方法。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并进行管理就是系统原则。

教育系统是国家行政系统的一部分。制定教育事业规划,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改变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原则要求:

首先,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要求各个部门,既要考虑自己是一个整体,又要考虑自己是一个局部,是更大系统中的一个局部。前者叫整体观念,后者叫全局思想。如果没有整体观念,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的管理必然要出毛病。如果没有全局思想,就可能把局部看成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然影响整体功能。常见的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畸轻畸重的现象,如重城市学校农村学校,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重点学校轻普通学校,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中学轻小学,重全日制学校轻业余教育,等等,都是缺乏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的表现。因此,在教育行政管理中,应该着眼于整体,加强宏观管理,力争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效应。同时,要求各部门树立全局思想,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局部服从全局,小局服从大局,各部分密切配合,并做好协调统管工作,为实现整体目标而努力。

其次,要有系统结构的思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方式,叫系统的结构。结构是系统功能和属性的来源,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结构。事物的发展,除了因量变而引起的质变外,还有由于改变了事物内部各因素的排列组合关系,即改变事物的内在结构而引起的质变。这是系统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把系统结构的思想运用到管理中去,使教育系统内部各种因素互相配合,比例恰当,组合合理,就能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潜力,提高管理的功能和效率。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教育结构上,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合格的师资和必要的设备严重缺乏,经济建设大量急需的职业和技术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高等教育内部的科系、层次比例失调。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逐年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切实改变只重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倾向,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使之比例趋于合理;逐步建立起同普通教育并行而又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改变高等教育科类比例不合理的状况,加快薄弱系科和专业以及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从而使教育系统内部人、财、物、事各个要素互相配合,协调发展,使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多方面需要。其他,如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调配,也都有一个合理结构问题。例如,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需要在专业、年龄、知识、能力和个性素质方面有不同特点的人合理搭配,才能互相取长补短,达到总体最优化

再次,要讲究管理的层次性。层次性是系统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系统的层次就是整体事物中相互区别开来的部分,它具有相对性和独立性。系统之间的运动能否有效以及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分清层次。系统管理要求层次间职责分明,权力分工明确。这方面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政府应该加以管理的事情,又没有很好地管起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权力过分集中,包揽太多,而给予基层的人事权、财权和教改权等太少,使基层失去相对的独立性、积极性和责任感。因此,必须改革管理体制,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关系。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改变中央集权过多的情况,坚决实行简政放权,逐步实现校长负责制与集体审议制相结合,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同时,要扩大基层的自主管理权,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把基层教育的管理权交给地方,使教育系统各层次职、责、权相结合并达到最佳结合,使教育系统的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4)合力原则

合力原则是指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管理上,实行中央和地方合作,国家办学与各种社会力量办学或支援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地方和部门办教育和管理教育的积极性。换言之,即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的正确道路。改革教育体制,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和管理权交给地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更大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高了。遵循教育管理的合力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打破教育只实行“国办”、“国包”的老观念和教育管理上“一刀切”的做法。(www.xing528.com)

其次,要实行多渠道集资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我国财力、物力有限,国家不可能把教育所需经费完全包下来。因此,必须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地方潜力,开辟多种渠道,筹措学校办学经费,并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领导和管理,在政治上对他们一视同仁,并在可能条件下提供人力、物力的帮助;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应具备的师资、设备条件提出具体要求,加强业务指导,以保证教学质量。

再次,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现在,中央决定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确定分级管理的原则,并明确规定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中央决定外,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其责任和权力都交给地方。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从本地实际出发,从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确定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新体制,对人事、财务、教育业务等分别实行县、乡共管、分管,调动了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5)服务原则

行政组织产生于社会,高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从根本意义上说,教育管理活动就是一种社会服务。服务原则贯穿于教育管理活动的始终,体现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管理,应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为基层服务。从教育管理机关属于国家机关的职能部门的性质看,教育管理应该为国家服务,即执行权力机关制定的法规和政策。教育管理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方针落实到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为家长办实事上。

现代教育行政的本质,既包含了教育管理的权力职能,也包含了教育管理的服务职能。邓小平曾指出,领导就是服务。服务原则就是指教育行政机关的领导要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踏踏实实为学校广大师生服务,为教育事业服务。质言之,就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领导观。领导者的完整概念及其地位,不仅包括权力和责任,而且还意味着服务。教育行政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领导者必须多干实事,改变那种只发指示,说空话的坏作风。

其次,教育人事管理要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服务重点。教育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人事管理绝不是单纯的“管”人,而是通过科学管理,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要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待遇;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培训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来抓;根据正确的用人原则,搞好教师的调配、使用、考核、奖惩和工资福利等工作。

再次,教育行政中的后勤工作要坚持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后勤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为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服务,要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教育工作。”[1]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要认真抓好下列工作:为学校筹集办学经费,解决校舍和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保证尽快做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办好师生伙食,搞好集体福利和卫生保健工作,等等。这些绝不是单纯的事务工作,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教育事业服务,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

(6)高效原则

高效原则是指在教育行政管理中,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人力、财力、物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较高的效益。可见,高效原则的含义包括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教育投资效益两个方面。教育行政管理要求高效益,这是管理本质特征的反映,也是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和最终归宿。不讲究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就不是好的管理。

提高教育行政工作效率,应做到:

第一,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减少层次,精兵简政,加强统筹协调,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

第二,搞好行政人员管理。加强行政人员的选拔和配备,提高行政干部的素质。当前世界各国教育行政管理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在行政管理人员的配备上起用教育专家,由教育专家来掌权。我国各级教育行政干部要加速向专业化、知识化和管理内行的方向发展。要科学地安排干部,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使不同素质和水平的行政人员以最合理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建立岗位责任制,包括局长负责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使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权限、职务和责任,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主动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行政人员对工作的态度、热情、能动性,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协调,都对行政管理活动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发挥人的因素,注意协调人际关系,激励士气,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行政效率

第三,加强计划决策。强调工作计划,建立工作秩序,提高行政工作的方向性、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没有计划,就谈不上管理,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好的决策是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一个领导做出一项关系全局的正确决策,其价值不知要比他干好一件具体的工作大多少倍。如果决策错误而造成全局性失误,必然会造成人、财、物和时间的最大浪费。要缩小决策面,对经常性的例行性事件,不必反复研究决策,要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常规管理和程序管理,以减少处理事务的工作量。领导者的主要精力应放在例外事件即非常规型决策上。

第四,建立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机制,保证流程畅通。行政管理工作是一个不间断的流通过程。一个是人、财、物的流通过程,称之为物流;一个是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处理过程,如情况汇报、意见交换、命令或指示下达,称为信息流。两个流程密切相关。如果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信息反馈系统不畅通,一个行政措施实施以后,不能及时获得有关实施效果的情报,特别是收不到消极的有关信息,整个物流就会受到阻塞,而且可能会造成行政工作上的失误。保证流程畅通,就要简化行政程序。例如,建立统一的信息和公文处理制度,简化不必要的周转环节,消除滥发文件和文件“旅行”的弊端,消除遇事互相“踢皮球”的现象等。

第五,提高时间利用率。时间是管理的要素,时间是管理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尺度。国外现代管理的新观念是“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具有不可逆性。管理者信息获取的及时,决策的迅速,办事的果断等,都是与时间成正比例的。因此,必须增强时间观念,珍惜时间,科学地支配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时间利用率。除了以上所说的加强工作计划性,建立最佳行政流程等以外,领导者还必须善于管理时间,合理地控制和使用时间。一是领导者必须干领导者的事,注意授权分责,避免事必躬亲,包揽一切,整天陷入事务圈子。二是善于运筹时间,做时间的主人。领导者要经常记录和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善于设计工作日,编排每天的工作时间表。遇事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善于排除干扰,尽量避免处事用时的随意性。三是按照精简原则,建立合理的会议制度,提高会议效率。取消过多的会议和马拉松式的会议,不开没有明确议题的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不要让关系不大的人参会,不要做离题的发言,不要做重复性发言,不要议而不决。总之,开会要解决问题,讲求实效。

要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应做到:

第一,要从宏观上考虑提高效益。例如,教育的比例结构问题,现在大学、中专的比例、结构、布局不合理,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以及学科比例失调,要求各地区、各行业要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和教育发展的规划,找出最合理的教育结构,力求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再如办学形式问题,要充分利用并大力发展函授、夜大、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等既省钱又收效快的办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又如学校规模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规模过小,平均1,400人,而日本、美国平均4,000人。要采用多种形式联合办学,把重点放在老校改造、扩建、挖潜上,充分利用学校的设施和教师,扩大学生名额,提高师生比例,减少人头费,这样,教育投资效益就会显著提高。

第二,人尽其才。学校内部要通过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的改革和人员、机构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潜力,整顿教师队伍,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搞好定编定员,防止人员超编、人浮于事和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等积压浪费人才的现象。学校教职员工要按一定比例配套,高校后勤要逐步走向社会化,改变教师大量做非教师的事情和忙于家务,浪费时间、精力等情况。

第三,财尽其利,物尽其用。教育行政部门要管理大量的财和物,如何减少浪费,使它们得到充分利用,如何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小的人力、物力消耗,去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衡量教育行政管理有效性的标志之一。要逐步运用经济核算制,开展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分析,包括事业费核算,财产物资资金核算和每个学生的平均培养费核算等,以考核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和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要管好用好各种物资设备。校舍建筑要选择恰当的校址,确保基建质量,注意配套和定期检修,提高利用率。积极建设农村初中实验中心,提高理化实验开出率和仪器利用率,注意学校间多余仪器设备的调剂和逐步开放实验室,以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