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上看,体现的是人文思想和人文教育理念。学校教育活动是前人向后人施加知识、文化和思想影响的活动,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对人的认识和对人的发展的构想。所以,人文思想作为一种理念,也就最集中地体现在社会对人的培养教育观念上。
人文教育历史悠久,人文教育体现的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自由人,精神高尚,知识丰富,情趣高雅,人性完美。
人文教育起源于古希腊,那时,人文学科是专为古希腊自由民开设的课程。人文学科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文法、修辞、数学、音乐等。人文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从事某种职业的专门人才,而在于使人趋于文明和高雅,趋向完善和完美。所以,古希腊的人文教育具有强烈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完美性。一切有利于人性完善和精神升华的课程都被认为是人文学科,它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在中世纪,教会控制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教会当局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采取排斥态度。教会统治初期,那时占统治地位的神学理论是“教父哲学”,其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中世纪后期,取代“教父哲学”的是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经院哲学”。他的《神学大全》至今仍是罗马教廷所属大学的教学内容,可见他在西方的影响。
在中世纪的教育中,很多人文学科依然保留着,虽然难免有神学的渗透。那时学校基本上由教士任教,小学教授拉丁语、祈祷和礼拜仪式;中学则教授“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打碎了教会强加给人文学科的种种枷锁,还人文学科以本来面目。那时的人们十分强调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名著的阅读与研究,所以,人文学科带上了明显的“复古”色彩,被人们看作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但实际上,“复古”只是它的外衣,而贬低神性弘扬人性,以理性代替蒙昧,才是文艺复兴的真正宗旨。
在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如洛克、卢梭、伏尔泰等都十分重视人文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2.历史上一些教育家对人的发展的论述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不是我们今天才提出来的,在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中早已有过关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论述。
古希腊的思想家苏格拉底就很重视人生观的教育和道德的完善。他要求人要自我认识、自我深造,并主张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人身上,自然所赋予的是能力的胚芽,实现这一发展的能力全靠教育。他主张把体育、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古代雅典十分重视教育的各方面的联系和配合。当时雅典的教育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缪斯是希腊神话中管科学和艺术的女神)教育,即智育和美育,并把优美而有内容的说话能力当作智育的特殊要求。当时统治阶级的上层还把雄辩术看作是影响群众的有力武器。在雅典的体操教育中,也崇尚人体的健美和柔美的动作。雅典学校对于发展文艺教育,尤其是对古希腊史诗(如荷马史诗)和赫西奥德等人的作品是很重视的。哲学和政治学在高一级的智育体系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雅典对道德教育也很重视,通过道德教育使儿童和青年养成遵守纪律、崇尚礼貌的习惯和谦逊、勇敢、自制、自尊以及抑制情绪的精神。正因为雅典很重视教育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才给雅典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繁荣。恩格斯在评价雅典人的文化时说:“我们在哲学上以及在其他许多领域中,不得不一再回到这个小民族的成就上来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个民族的无所不包的才能和活动使他们在人类发展史上享有任何其他民族都不能企求的地位。”[2]
古罗马帝国的崩溃和文艺复兴带来的新文化繁荣,也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证明了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古罗马帝国的专制统治,把古代文明一扫而光,使知识水平降低,造成中世纪欧洲文化低落和思想创作的停滞状态,也加速了它的彻底崩溃。而文艺复兴却带来了新的文化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其原因是文艺复兴时期比较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很重视德育。同时,他又主张要有良好的体育、广泛的智育,并提高美育。
英国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哲学家洛克强调“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他还认为,培养性格,锻炼意志,养成遵守纪律的道德习惯,这就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洛克率先提出了“绅士教育”的主张,他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应该拥有德行、智慧、学问、礼仪和勇敢等品质。他首次把教育内容划分为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主张人要全面发展。
德国的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是用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教学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综合了前人的优秀成果,也批评了其中的消极方面,进一步从社会进步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他们认为,人应当是完美的,应当在体力、智力和道德上和谐地发展。大自然创造了人,但是发展人与形成人的是社会。他们认为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具有崇高的思想,应当是体力与精神方面全面发展的人。他们把人的协调发展的思想作为他们教育理论的基础,认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该互相结合起来实施,强调教育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应该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和理论中,也包含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理因素。
3.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体现的是人文思想和人文教育理念,其所首先反映的文化内涵,用西方人的话来说“人是万物的尺度”,用中国人的话来说“人为万物之灵”,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大自然与超自然的神面前,作为集合概念的人类,必须拥有人类的尊严;二是在人类社会之中,作为独立的个人应该拥有个人的尊严。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根本体现。没有人类的尊严,也就谈不上个体的尊严。离开了个体的尊严,人类的尊严就是空洞的和虚假的。人的尊严的获得过程是人类不断觉醒和解放的过程。
人类的觉醒和解放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www.xing528.com)
人类的觉醒,首先是从野蛮的自然状态进化到自觉的“人类状态”。在远古时代,人类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世间万物一片混沌。在西方,神的统治又持续了很长时间,其权威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受到根本的怀疑。人文主义者公开宣称,人活着不是为了“赎罪”,而是为了获取现世的幸福,人终于从上帝奴仆的位置上站了起来,尊严得到前所未有的高扬。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人文精神意味着人既不是自然界的奴隶,也不是神的奴仆;既不是机器,也不是机器的附庸。相应地,在社会结构中,个人也不是法律、权力和社会制度的附属品和被动产物,而是创造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在一个正常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生活,保有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个人有着法律赋予的生存权、自主权,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自由表达思想、自由抒发感情的权利;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则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承认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理解、宽容,反对强求一致,蔑视人身依附,倡导人格平等。个人既不能妨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他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和他人亦无权干涉个人的生活选择和偏好。
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金钱、人与技术、人文精神的每一次呐喊,回荡的都是关心人,把人当作人的声音。在人文主义看来,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完备、体制的改进,如果不能向人本身的幸福更迈进一步,那么,这种所谓的进步就是值得怀疑的,至少是不完全的。
人文主义关怀人的全面需要,鼓吹人的全面发展,但是,人类之所以拥有尊严的价值,还在于人类拥有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人文主义更看重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意义。
任何社会都有一些人沉迷于物质、金钱享受,以达到感官满足为人生的追求。人文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享乐,但更主张以精神追求来确定人的价值。西方文化历来强调对理性和知识的追求,而中国人素来强调人兽之别,讲究人伦和道德,强调责任和义务,这些都说明,人的精神、理性、道德和良心才是判断人生价值的关键因素。
作为人文思想和人文教育理念的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所表现的是一种“完人”理想。这是不奇怪的,古今中外在对人的发展的要求上都有“完人”理想。尽管各个时代人们对“完人”的理解不同,但追求“完人”理想的社会心理普遍存在。“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圣贤气象”、“成为圣贤”就反映了我国人民的这种社会心理。
今天,我们的教育也接受了人文教育的理念,提倡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表明了我们的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有一个同样的理想模式,这正如体育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一样,也同样表明了我们的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巨大热情和期待。
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坐标、一个方向,也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但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状况,使自己不断接近完人的目标,人们可以因不同的身心条件、兴趣、爱好走不断完善、不断充实、不断提高的发展之路。这也就是说,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之下,可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物质生产过程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揭示了人本身发展的规律,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告诉我们: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因此,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和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普遍规律。其客观必然性的主要表现是:其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客观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二,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的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全面发展自己的要求越强烈,实现的条件也越来越充分。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描述一直把自由放在显著的地位,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的联合体”[3]。
马克思、恩格斯设计的共产主义社会,其本质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外几乎所有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都推崇“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思想,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学说中最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部分。多年前,英国曾经把马克思评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入选的理由就是他对人类有着崇高的人文关怀。
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层含义
概括以上所述内容和结合我国目前的社会状况,应该认识到,我们主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规定:确认这是未来理想社会的一种价值目标。这是从价值角度提出来的,主要回答“未来人应当怎样存在”的问题。一切为人的发展,为一切人的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和教育的目标。
(2)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现实规定:作为现实社会主义的人文价值取向追求的是一种不断推进的历史—现实过程。这是从科学角度,针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提出来的,主要回答“现实中的人应当做什么”的问题。人们最关注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人的全面发展。过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理论上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已被看作我国现实社会主义的人文价值取向。
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内容。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促进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途径。具体说就是:在思想素质上实现向能力本位转变;在能力素质上,实现向思想型、管理型的人才转变;在道德素质上,实现向以个人独立自主并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转变;在交往素质上,实现由封闭短视的狭隘性交往向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的开放型交往转变;在心理素质上,实现由注重人情关系向恪守制度规范转变。
(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规定:人的平等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这是从具体内容的角度,针对人的不平等发展、畸形发展和不自由发展提出来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人的平等发展,是指每个人都应得到平等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完整发展,是指人的需要、活动、能力、社会交往关系和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其中,人的能力的发展是核心,这是“人的本质内容”上的全面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个人和人类的和谐发展、个人和集体的和谐发展、个人和他人的和谐发展、个人自身内部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人在社会关系上”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作为目的的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它包括个人从某种束缚中解放出来和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做事两个方面。这是“人在个性上”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