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思维能力的差别是个客观事实。客观现实表明,人的思维能力作为“能力”来说,先天和后天的成分都有,是区分为等级的。例如,在小学阶段,思维能力明显参差不齐,中学、大学阶段这种现象逐渐减少,就是因为经过多次筛选,思维能力相对整齐了。按水平区分为不同级别的大、中、小学培养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大体上是与学校级别的区分相对应的(个别情况例外),这种区分包括了读书的多少,整个传统作风、环境气氛的熏染渗透,也包括了基础能力的不同。这就是思维能力的等级。
列宁对人的思维能力分为等级这个事实,曾有过以下论述:“当人们说经验和理智证明人不是平等的时候,这里的平等是指才能的平等或者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相同。”“当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不是平等的。”“期望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在力气和才能上平等是愚蠢的。”“社会主义者说平等,一向是指社会的平等,社会地位的平等,绝不是指每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平等。”[4]
思维能力也表现在不同方面,有的人擅长艺术,有的人擅长数理化,有的人擅长社会科学,等等。这些,在后天的实践中能改变一部分,也有一部分是难以改变的。特别是在文、体、艺术方面,先天素质的影响尤为重要。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维纳说:“当我听一段音乐时,大部分声音进入我的感官,并到达大脑,但如果我缺乏欣赏音乐的起码能力和必要训练的话,这种信息就不能发生作用;但如果我是一位训练有素的音乐家,那么这种信息就碰到一种有解释能力的结构或组织,它就能将音乐的模式表现成一种有意义的形式,并导致审美的鉴赏和深入的理解。”[5]这种看法是正确的。
人的思维能力表现为不同类型:
有的人思考问题周全细致,但抓不住重点,抓不住关键,抓不住症结点(这当然跟对一个事物的认识程度也有关系);有的人考虑问题周全细致,又善于在纷乱中抓住重点。
有的人非常善于从战略上、宏观上着眼,抓住主要矛盾;而有的人则大事糊涂,小事聪明精细。
有的人反应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的人反应迟钝,接受新事物慢。
有的人“再现”能力强,自己掌握了较多的知识,能很好地进行组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再现出来,并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知识驾驭自如,并对听众的心理状态揣摩透彻,使自己的全部思维活动与听众融为一体。这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表现。
有的人善于发现新问题,但不一定有很深的创见。这种“新发现的意义只是给别人锦上添花”,不是自己的重要突破。
有的人反应不是很快,但能进行深入的探索。所谓“善写”不“善讲”者大体归入这一类。写起来可以从容地进行深入思考,“写”就比“讲”自然得多。嘴巴是“电台”,大脑是“司令部”,“司令部”不能迅速拿出“决断”供“电台”播出去。这是“善写”不“善讲”的原因。当然,这里所谓反应不是很快,仅是相对而言的。
有的人“善讲”不“善写”,说明“司令部”可以迅速拿出“决断”,“广播”出去,但“决断”很粗糙,写出来毛病很多。
有的人搞学问,知识面未必很广,但善于精读多思,能够“单点深入”。
有的人思考问题非常清晰,其思路就像蚕吐丝一样,一线出来,条理分明;有的就多线头交叉外出,条理性很差,甚至有的人的思维难以理出什么头绪来。
有的人善于记忆,有的善于创造、构思。如此等等。
同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在各个阶段上也常出现很大的差别。一般说来,初中以下,擅长记忆,循规蹈矩,伏案读书的孩子成绩好;高中以上,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孩子成绩好。这大概与主观努力以及对学习内容特点的适应性都有关系。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很突出,到了中学阶段,虽然还是很刻苦,但除了外文以外,各科成绩显著下降,主要就是因为只发挥了记忆力的作用,而单靠记忆已经不适应中学课程的特点要求;有的在大学低年级成绩还不突出,高年级开始上升,研究生阶段就出了比较好的科研成果。德国哲学家谢林15岁上大学,23岁当教授,才气横溢,著述浩繁,比他大5岁的黑格尔像对待老师一样地尊重他。但他30岁以后就再无创造性著述了,而黑格尔却是在30岁以后才建树他那宏伟的辩证法体系的。(www.xing528.com)
从大量的社会统计来看,智力超常的儿童在未来的成就方面比一般人的成就大。就在每一个科学家有创见的较长阶段里,他的思维能力也不是平直发展的,而是又常常呈现出几个尖锐的高峰。人们在体力活动中,常常因受到某种鼓舞、鞭策或某种逼迫,表现出超过平时限度的惊人力量,致使自己事后很难相信当时的那股力量。在思维活动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些重要的科学创见也是思维能力达到尖锐的高峰时而完成的,致使自己也难相信是如何突破的。出现这种思维能力的超限状态,有主观上的勤想、多思,也有客观环境的提示、促成。
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好不好,有它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其绝对性在于,一个人只要有比较好的大脑机能,它就往往不只在一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即使他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都可能比一般人出色——只要他确实是认真工作的。其相对性在于,又不容易在所有方面都好,不是做任何工作都可以很出色——尽管也是认真工作的。这就是说,多面手是常有的,全面手是罕见的;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不等于在各方面都适应。同样,一个人,思维能力差,也往往在多方面有所表现,但又不是在所有方面。
思考与练习:
一、本章基本概念
受教育者 学生
二、简答题
1.受教育者一词的含义怎样?它和学生这个概念之间存在什么异同?
2.学生在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怎样?请谈谈你的认识。
3.请就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1]转引自《中国教育报》,1985年3月30日第3版。
[2]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研究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480页。
[4]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列宁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7、139页。
[5]维纳著,钟韧译《维纳著作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第8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