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时空观
教育在一定相互连续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但是古代农业社会的教育观念,在时间上总体是断裂的,空间上是封闭的。学校各个阶段缺乏衔接与联系,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环境被截屏割裂。工业社会的教育时空观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学校教育仍然被看成是为工作和生活所做的准备,同时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严格区分,各守其界。新时代的教育时空观建立在信息社会的基础之上,表现为时间上的连续性如终身教育观和终身学习观,空间上的开放性如教育普及观和教育平等观。
2.教育质量观
表现为人才规格的基础厚、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协调。
3.教育民主观
表现为大力弘扬教学双方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造成和谐平等、教学相长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4.教育法制观
表现为依法治教,依法兴教,依法促学。
5.教育科学观
表现为教育科学与教育的体制、思想、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全面对接,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全面对接,教育科研目的与效果的全面对接,形成以人才培养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观念。
思考与练习:
一、本章基本概念
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教育者 教师 主导作用 主体地位
二、简答题
1.教育者和教师这二者有何不同?请在学理上予以说明。
2.请分别说明教师在人类社会历史和在学校以及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3.教师的条件和素质有哪些内容和要求?请分别予以说明。
[1]盂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14页。
[2]《林砺儒教育文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186页。(www.xing528.com)
[3]参见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339页。
[4]《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05页。
[5]《列宁论国民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第114、116页。
[6]以上均参见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339页。
[7]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677-678页。
[8]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68页。
[9]《荀子·大略》。
[10]王安石《上神宗皇帝言事书》。
[11]孟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15页。
[12]孟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32页。
[13]孟宪承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44页。
[14]朱熹《学校贡举私议》。
[15]《论语·颜渊》。
[16]《荀子·议兵》。
[17]《教育心理学参考资料选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425页。
[18]哈尔拉莫夫著,丁酉成等译《教育学教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477页。
[19]高纳波林《苏维埃教师心理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第16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