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和职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某些心理素质的总称。在一定的社会分工条件下,每一个社会成员要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都必须具备与“既定的、专属的活动领域”相适应的业务素质。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劳动中用以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能否具备教师资格的首要条件。
教师的业务素质,可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某些相关的心理素质这三方面来考察。
1.教师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指人所掌握的各种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的总体状况。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知识,已经形成具有层次性的体系。人的知识结构,则反映了人对人类认识成果所形成的巨大体系的认识和把握情况,反映了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总体和已达到的知识水平。因而,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反映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就可以避免教师在知识量上畸轻畸重,甚至残缺不全的偏颇。同时,有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头脑中的知识就会像分门别类的图书馆那样井然有序,有助于知识的记忆、提取和再生。
这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如下一些知识内涵:
(1)专业知识。教师一般都负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工作。掌握这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较全面和坚实的知识,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
(2)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师在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应当拥有较广泛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要求有较丰厚的文化修养。这是因为:第一,作为一个现代人,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人文知识是绝不可少的。比如,任何人都应该知道一点人生的哲理,对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世界文化不能茫然无知,对文、史、哲等知识也应有涉猎的兴趣,并应有相当的了解。具有自然科学的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乃至具有音、体、美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这种基本的文化知识既是生活之必需,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可以使人感到生活充实,精神丰富,人生美好,具有自我享用的功能。这是人的和谐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内涵。第二,作为教师工作对象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探求是无止境的,他们企图从教师那里获取源源不断的知识营养。教师丰富的基础知识可以作为满足学生知识需要的条件,通过这些方面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更为接近,获得更高的威信,教师的影响也就能更多地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当代科学日新月异,文理渗透,发展很快。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也经常面临更新和挑战。教师广泛获取新知识,不断学习,视野开阔,信息灵通,正是调整自身知识结构,促使教师不断跟随时代进步,克服知识老化和陈旧分科束缚的重要条件。第四,教师知识结构中拥有较广博、丰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然会在总体上提高教师知识的质量,使他的知识结构愈趋完善,从而具有一种综合影响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教师授课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外写作能力。而语言贫乏、干瘪,知识面窄,措词不当,文理不通,逻辑混乱,是难以做好教学和教育工作的。
(3)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要搞好教学,必须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和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这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
上述的知识结构仅仅是一个框架。有了这个框架,还必须进一步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用力,孜孜不倦,日积月累,才能使教师自身的知识不断趋于完善和深化,真正成为一个有丰厚科学文化素养的教师。
2.教师的能力结构
“能力”一词的基本含义和性能、机能、功能一样,都是指某一事物系统所具有的对外界事物发生作用的属性和力量。能力也有狭义的理解,这就是专指人的作用机能和本领。教师的能力结构中所讲的“能力”,也是狭义的理解,就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从事教书育人活动,作为其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其知识结构之外,还应有的一些本领。
任何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面对两种因素:一是其教育对象,即人的因素;二是他用以向学生所施加文化影响的手段,即物的因素。教师所需的能力和能力结构作用的对象,主要也就在这两个方面。
从事教师工作不可缺少的特殊能力,诸如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等,与教学效果均有密切的关系。(www.xing528.com)
比如,孟子对教师提出了这样一条标准,那就是要“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而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意即为,你想教导别人,必须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教别人明白;如果自己还糊里糊涂,怎样使别人明白呢?这话说得是十分深刻的。
3.教师的个性心理素质
除了这些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之外,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又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和事实告诉我们,一名教师达到了必要的智力、知识水平和具备一定的教育能力之后,其自身的个性品质就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正如哈马切克(D.Hamachek)所说:“我们大概会同意这种说法:两位具有同等智力,受到同等培训,对课题材料达到同等掌握的教师,却很有可能在教学成绩上有很大差异。部分差异是由于教师的个性对学习者的影响造成的。”[17]
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教师的个性影响是塑造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途径。作为在教育过程中居主导地位的教师,他的个性在学生性情陶冶这一不可忽视的德育途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育者个人不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就不可能有真正渗入性格的教育,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18]
(2)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也称为个性或人格因素,其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许多研究结果证明,学生的个性品质是影响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以及教育实践中的事实都说明: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师是学生效法的楷模,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学生优良的个性——有利于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的非智力因素生成、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造成浓郁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间人际交往的过程。这种交往的基础是师生双方的个性特征,情感是交往的主要渠道。教师只有具备循循善诱的、激发学生兴趣的科学而民主的教育态度,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爱和尊重,热情关心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才会使学生更热爱、尊敬教师,并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才会活跃。
从上面所述可见,教师的个性不仅是教师自身稳固的异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而且还是一种对学生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苏联学者高纳波林认为:“教师的个性……是教育工作成功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19]
正因为教师个性品质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有些国家已经把它作为对教师进行考核的重要标准。比如,1983年英国政府在其白皮书《教学质量》(Teaching Quality)中把“适宜的个性品质”列为鉴别合格教师的三条标准之首(另外两条标准是“适当的学业水平”和“足够的教育专业方面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国家对高质量人才的需要将愈益迫切,这就必然要求大大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教师个性心理品质也愈来愈重要,并将受到深刻关注。
教师的条件与素养,集中地讲,就是要有道德,讲修养,并且要有真才实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