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体社会化需教育:教育学原理简缩版

个体社会化需教育:教育学原理简缩版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个体的社会化需要教育。人来到社会仅仅是一个生物个体,尽管这个生物个体的生理机构与其他生物个体构造不同,具有了社会性的“基因”,但是要使潜在于生物个体中的社会性“基因”发生作用,必须进行连续不断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人。个人的需要是个人积极活动的内因,是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内部要求,是个人行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个体社会化需教育:教育学原理简缩版

社会个体的社会化需要教育。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说过,“人不能无群”,说的是人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单独生活人类必须在社会中方能生存,离开了社会便不能生存。所以,人之所以不能离开社会,说到底就是为了求生存。

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过程。全部人类社会漫长曲折的发展道路,从最简单、最原始的劳动生产到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始终伴随着人类自身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一方面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必须以教育为条件。人类不仅要求自己能生活下去,而且繁衍下一代所需的营谋社会生活的经验、知识、技能、生活规范等人情世故,并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学习,接受前辈人的传、帮、带的结果。年轻的一代如果不经历人类社会的文化传递即以社会化为内容的教育过程,如果没有年长者的传授、影响、教育活动,他们就不能具有社会性这个人的本质特性,他们就难以适应人类社会特有的正常生活。人们世代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技能、生活规范等精神文明就会因此而终止,社会生活也将必然停滞而不能进步。人来到社会仅仅是一个生物个体,尽管这个生物个体的生理机构与其他生物个体构造不同,具有了社会性的“基因”,但是要使潜在于生物个体中的社会性“基因”发生作用,必须进行连续不断的社会化。通过社会化去改变人的生物性,使生物的人具有社会性的内容,使生物个体的人成为社会的人。

人生下来,作为一个人,他尚未完成,他带着一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这些潜能可能半途流产,也可能在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生存条件下成熟起来。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和完善过程。

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通过学习社会文化并促使其内化来实现的。每个人从胚胎时期到参与社会的生活,都需要一个发育、成长的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成为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学习那个社会长久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

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人。一般地说,人主要有两种需要:一种是人类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因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而形成对某些事物的基本需要,如对营养、自卫、繁殖后代的需要;一种是在社会中,为了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形成的高一级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它表现为愿望、意向、兴趣、理想、信念等,是推动和指导行为的直接因素。

个人的需要是个人积极活动的内因,是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内部要求,是个人行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是个人发展的外因。环境和教育结合了个人需要的积极活动,对个人的心理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积极活动,反过来也促进环境和教育的改变和发展。这个内外因素矛盾的辩证统一,个人需要与环境和教育的结合,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实质。人从来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社会化的。环境和教育对个人的影响,如果不通过个人的积极活动,便一事无成。正像马克思所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一定的社会,要求人类个体按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去行动,由此改变着人的自然属性。而人类个体在接受这种改变时,也积极地把所获得的社会文化外现出来,去完成社会对人类个体的改造,并在这一外现过程中去改造社会。因此,人的客体性体现了人内化既定社会文化的过程,而人的主体性则体现了人通过积极的活动,外化所获得的社会文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的有机统一,使人成为社会的人。在这一有机统一的过程中,社会求得发展,并展示出丰富的内涵。由此可知,人的社会化过程,也就是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的认识过程。人们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接触到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这些事物和关系也就必然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反映到他们的头脑中,他们逐渐在不同程度上学会做人处事。

总之,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它要存在和发展下去,不能不持续地预备新一代人去接替老一代人的退位和死亡所发生的缺位。作为社会的新一代人中的个人,他如何才能取得社会成员的身份,来逐步接替老一代人的工作,这就发生了社会化的问题。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窥视到教育之所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这句话讲得具体点,就是:教育起源于社会群体传递、发展文化和社会个体社会化这两个方面的共同需要。我们只有既从社会群体又从社会个体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上,才能理解社会文化的传承关系,从而可以正确认识教育所产生的道理,并同时可以懂得教育本质之所在。

思考与练习:

一、本章基本概念

文化 个体的社会化 教育起源问题的含义

二、简答题(www.xing528.com)

1.教育学术史上有哪几种教育起源理论?其基本观点怎样?请分别做简要评析。

2.为什么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其所依据的理论有哪些?请分别做总体说明。

[1]沛西·能著,王承绪、赵瑞瑛译《教育原理》(译序),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

[2]中共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页。

[3]黑格尔著,范杨、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09页。

[4]中共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86页。

[5]中共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95页。

[6]中共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4页。

[7]中共中央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