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原理的知识基础

教育学原理的知识基础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个偏颇,就是把教育学当作基础科学,把它和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平列起来。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更广阔的理论基础,需要较多的学科知识做基础,这就形成了它的综合的学科性质,但不能说它没有自己单独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原理的知识基础

教育科学在以往由于对其对象、性质这些重大原则问题缺乏应有的深究和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对待上从来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偏颇:

一是把教育科学完全归入社会科学领域大学教育学系作为纯文科来办,这样就割裂了教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许多从事教育科学的人员,缺乏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因而不能在把握自然运动规律和人类认识自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和把握社会(包括教育)运动和人的活动(包括认识活动)规律,容易把社会与自然,把人与自然以及人的自然性分割开来。在方法论方面,不能受惠于自然科学,在内容上无法向自然科学渗透,就教育论教育,就方法论方法。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既是社会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的一部分,这就规定了人的两种属性:社会性和自然性。人既受社会规律的支配,也受自然发展规律的制约,并且此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教育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教育学同自然科学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心理学应用自然科学,另一是教育学本身也需要用自然科学来武装,如生物力学、生物电磁学生物化学中有些内容,不仅搞心理学的人要研究,搞教育学的人也同样要重视。现代体育学就大量运用力学原理,体育仿生学就是以力学为核心的一门新兴学科。又如,人体微弱电位的存在对教育起什么作用,现在也成为科学家感兴趣的课题。神经生物学已发现,人的学习能力同一定的生物电位波动图像变化有关。人的智力发展有其自然物质基础。美国神经化学家乔治·昂加尔和荷兰药理学家戴维德就认为,记忆力和理解力是由细小的蛋白质分子——多肽组成的生化物质的特殊作用。人的学习也是如此。你要学美术,得先检查一下是不是色盲;学声乐,也得先检查声带是否正常。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给教育学科中未知或知之不详的领域,如遗传、人工控制变异、人工智能等以科学的回答。人对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核心的核糖核酸所蕴藏的遗传密码的人为控制,能使新生一代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这将为今后教育科学的发展,开拓柳暗花明的前景。

自然科学进入教育领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现代教育内容的刷新,教育对象的扩大,教育实际年限的延伸,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是起因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由于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预料,整个教育面貌将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不是说,用自然科学武装教育的问题仅限于电子计算机电影、幻灯、广播、投影、电视、录音录像,整个电化教育工程都需要进一步发展。从电视录音录像所引起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变化、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操作方法的更新看,从教室到实验室、图书馆的校舍结构如何适应这个新形势的问题来看,就有许多自然科学问题要研究。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古典教育学中许多概念也要改变其旧内容。总之,现代教育科学每前进一步,都得靠自然科学扶持。

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是:两门或几门学科朝着对立的方向渗透,各自以最新的成就影响着对方,并以批判、扬弃方式修订对方的某些陈旧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吸取对方的某些新理论、实验成果和技术成就,来丰富自己的内容,改进自己的思维方法,把本门学科提高到新的水平上来。自然科学中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是这样,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尔为尔,我为我”,文不沾理,理不沾文的状态,出现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化的崭新局面。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又把二者沟通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促使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带着科学整体化的观念,联合各学科,来进一步探究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奥秘,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www.xing528.com)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教育属于社会现象,不管它如何发展,都不能不受社会法则的支配。因此,也要防止用自然规律来解释社会现象的偏向,把教育研究生物学化。要看到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差别。把科学整体化看作现代科学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方向,这并不意味着要消除各门学科之间的逻辑界限。强调教育科学接受自然科学的挑战,也并不是放弃教育科学本身的独立地位。还要看到,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而不是相反。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而存在。人的智力虽有先天基础,但它的发展却受制于社会环境,即教育熏陶和个人的主观努力。这就决定了教育学总的说来,仍是属于社会科学的性质,并不因自然科学的渗透而改变。

第二个偏颇,就是把教育学当作基础科学,把它和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平列起来。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学校里开设,这当然是和其他学科有共同的地方。但是,就教育学研究对象而言,它不同于文、史、哲、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而类似于经济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首先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社会事业。作为社会事业的教育是一种社会实体,是社会的事业部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事业。而作为事业和活动的教育与作为事业和活动的经济的区别,在于教育事业是以传授社会文化和科学知识,发展人并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专门活动,它体现在各门学科、各个层次的教育过程之中。而经济事业则是以社会生产、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为其内容。也正由于这个缘故,教育学和经济学这二者,都属综合性的学科。因此,建立教育学的最佳途径,应该是主动地去吸收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譬如,教育学在研究智育时,必须依靠心理学、哲学逻辑学;在研究德育时,必须依靠伦理学社会学道德论;在研究体育时,必须依靠生理学营养学;在研究美育时,必须懂得美学。教育学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它的成熟必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成熟发生着直接的关系。教育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但也是一门专门学科,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和目的,这些内容不能由其他学科来替代。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更广阔的理论基础,需要较多的学科知识做基础,这就形成了它的综合的学科性质,但不能说它没有自己单独的研究对象。人类的教育行为有它自己的规律,它是培养人类的智能,提高人类素质并使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门学问,完全有资格成为一门科学。

和教育学相近的学科主要是依据其围绕着微观的教育和宏观的教育这两个方面来确定的。也就是说,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微观的和宏观的教育实践的需要。教育学在客观上存在着微观的对象和宏观的对象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教育学的微观对象,就是教育活动,主要是相对于人的发展和教育;教育学的宏观对象,就是教育事业,中心内容是为群体、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服务。

以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学生、学校以及有关教育内容、方法问题为对象的教育学的微观对象的研究,在理论上就需要分别以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传播学、文化学、解剖学语言学信息学脑科学等学科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础;而教育事业作为教育学的宏观对象的研究,则应以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其基础。也就是说,研究教育,必须研究社会及各个方面。唯此,才能在最广泛的意义上研究教育的规律,把握教育的机制,制定教育的策略,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必须从整体上通晓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基础,不应像过去那样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了解上。只有既在宏观上又在微观上掌握其内容,并且在把握宏观对象、适应宏观要求的前提下,对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理解教育的内涵,把握教育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内容,创造科学的教育方法。这不仅需要研究教育的整体,而且需要研究教育的各个部分;不仅需要研究教育的内部规律,而且需要研究教育以外的东西。教育科学不仅要形成理论体系,而且要发展技术手段,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应用。总之,走综合化道路,应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向。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过去一直被认为只是心理学,这显然是十分片面的,其根源就在于把教育学只看作是育人之学,没有把教育学看作为一切教育现象之学,这是微观教育学局限性的反映和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