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意义和教育学的任务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教育学的任务主要是回答教育学是干什么的,而教育学的意义则主要回答人们学习教育学有什么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1.从学习者方面来说
(1)给予学习者以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使之懂得并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实际需要具有决定性意义。凡是为人们所需要的,人们总要去研究它,以达到满足这种需要的目的。人们之所以研究教育学,首先在于对教育学有需要,在于有对教育进行深刻认识和掌握其客观规律性的需要,有为人们自己的社会生活服务的需要。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教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活动、教育事业和其他活动、其他社会事业一样,始终都是按照它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在运行。教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探索教育规律,辨明理论上的是非正误,以指导教育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经验证明,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教育就会在数量上获得发展,在质量上得到提高,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就会出现数量上的大起大落,教育质量就会明显下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学习者才能发现和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教育实践呼唤着教育理论的指导,这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学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有什么好处?概括地说,可以明确方向,统观全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使我们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看得比较全面些。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不少对教育学所存在问题的批评意见,甚至责难,认为长时期来,教育理论本身显得苍白无力,不能解决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对此,我们如果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无疑应当承认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是,我们需要明确指出,限于教育学自身的特点,教育理论即使更加进步发展,教育学估计也不可能得到像自然科学、工程学那样应用无讹的公式。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工程学的对象是一些无生气的物质,而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这里包含着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一切社会关系的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此前已接受的教育、教养。由于这种发展过程是如此复杂丰富且变动不居,就不可能产生出在何时何地都可通常使用的公式、模式和规律。而且,教育学和工程学、农学、医学等不同,它也不能成为单纯的应用科学。因为教育学所要解决的不仅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还包括了一个复杂的价值问题、目标问题。工程学的目标是建屋造路,农学的目标是培植农作物,医学的目标是恢复健康、治疗疾病,目标是单纯而没有争议的。唯有以造就人为目标的教育学,要把人造就成一个怎样的人,便不是一个单纯而简单的问题了。它必先从一个宇宙观出发,先决定人在宇宙、社会中的地位;其次,再从人在宇宙、社会中的地位来考虑人生的理想与价值。人在宇宙中不是孤立地存在,人还生活、生存于一个集体之中。要决定人生的理想,还要同时决定社会的理想,然后才能答复教育要造就怎样的人,才能决定教育目标。教育目标不能单靠社会科学,还要靠哲学(宇宙哲学、社会哲学和人生哲学)来决定。至于对每个具体的学生来说,还必须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其中不仅要关注一般性的规律,而且要看到个别差异性所表现的种种不同的特点。所以,教育学的科学化,不管如何进展,都有它的限度。将来的教育学除包涵教育的科学之外,还要包涵教育哲学。除了用科学的方法而外,还要用哲学的方法。教育学不能如医学、工程学、农学等那样合理化的另一个大原因,还在于教育学的基础科学——心理学还没有达到像生物学、物理学、数学那样的准确程度,所以教育学自身的科学化也必然要受到限制。总之,人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探索复杂性,必须应用多种多样的科学方法,需要我们从多种角度去进行研究。教育学之不易受人重视,其主要原因就在此。
(2)给予学习者以方法、技术方面的原则指导
一个教师应该掌握他所教学科的教材,也应该熟悉他所教学科的教法。他应该知道教什么,也应该知道怎样教。在师资培养上,偏重怎样教而忽视教什么是不对的。但是,在掌握了教材之后,或在掌握教材的同时,也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技术,这肯定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用处,因而这样的学习是必要的。
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术,这点最早获得人们的承认。稍后,人们也认识到教学方法的修养对于小学教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后来,中学教师的教学法修养问题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了。现在,大学教师的教学法修养问题实际上也是尖锐地存在着,这就是说,大学教师同样十分需要具备教学法的修养。但是,在这方面一向存在着争论,到今天还存在着争论。教学法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似乎是随着学级的递升而递降。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学法的地位最突出。教学法在初等教育中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在中学阶段,教法的掌握比起教材的掌握来,就好像退居次要的地位了。至于在大学阶段,似乎只要有学问,什么教法都用不着考虑了。
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过:“高等师范学校应该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看等等‘细枝末节’……这一切,对教师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马卡连柯在这里实际上涉及了当今教师学习教育学的普遍意义问题。不仅如此,就是教师的口才和讲话,都是值得做一番专门的培训的。
教师可以而且应该在教学工作实践中逐步摸索与掌握教学工作的方法与技术,这个摸索过程还是必要的。而教师尤有必要从教育学中知道一些从前人经验中总结出来,在较长的实践过程中经过检验,而且有些是经过科学论证过了的教学方法与技术。这样,可以缩短一些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的摸索过程,减少这一过程中的盲目性,避免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教育学不限于教学法,它不是教学方法、技术的汇编。除了教学方法与技术,教育学还阐述着指导教学方法、技术运用的原理、原则,以及这些原理、原则所根据的教学工作中的规律。这些原理、原则、规律的知识,对实际教学工作的作用,看来似乎更为间接。如果不跟具体的方法、技术联系起来,它们是空洞的,没有实效的。但只要联系实际,教学原理、原则、规律的知识,确实可以帮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工作,从经验主义、手艺作风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3)提高学习者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敬业精神(www.xing528.com)
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对未来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是有所帮助的。学习教育学应使学生对教育事业有更大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教育事业大有可为,这有助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助于培养起为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2.从社会、国家方面来说
政策和理论并不是一回事。政策是受理论指导的,它要回答的是: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用的语言是:应当如何、不应当如何。它要根据时间条件的变化加以调整、修订。理论则不同,它反映事物内在的规律,它要讲的是:是什么、不是什么。用的语言是: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因此,政策教育不能代替理论教育,教育理论应当是师范院校的一门主课。
(1)教育学要为现实的教育改革探索新的道路
现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中有大量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育科学研究如果落后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其矛盾就会愈加尖锐起来。对此缺乏应有的认识,必将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改革为教育科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既是很大的压力,也是很强的动力。教育科学研究部门应该围绕教育改革来开展课题研究,特别是要集中主要精力认真研究教育改革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探索我国教育规律。
(2)预测未来教育
我国教育的前景如何,现代化的教育事业如何向前发展,这是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很有兴趣的研究课题。
3.从教育学自身的建设方面来说
教育科学要能对学习者学习教育科学知识、认识与掌握教育规律、学会一定的技术方法、培养专业思想等方面,有切实的帮助和教益,并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它面临着一个十分艰巨的自身建设问题。
我国的教育学在当前要从困境中彻底摆脱出来,其出路何在呢?我以为:我国的教育学出路,从根本上说,已不再是在传统的“四大块”圈子中修修补补、挑挑拣拣,而应是从根本上进行职能性的转变,对现实的教育改革实践的挑战做出回应,把教育学研究从政治的抽象说教、繁琐的论证、时尚的术语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教育学体系陈旧、内容受条条框框分割和语言表述干巴巴的教育政策学、教育政治学的局面,改变那种脱离我国教育实际,崇尚“时髦教育学”的局面。教育学研究的出路要面对现实,深入历史,归于实践。为了达此目的,我们的教育学研究应当首先清除在知识构成、研究兴趣上的片面性和隔阂,应当使教育学著作在基本概念和原理、编排体系、论证方法、表述形式、文字风格、思维水平上,都有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实践所要求的突破和进步。所以,用时代和实践的标准来衡量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状况,势必使人们在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中做出深刻的、全面的反思,势必促使每个研究者采取兼容并包的治学态度,开阔视野,克服各自的弊端或不足,保留和完善各自独立的长处或优势,共同建构起不负我们时代和变革实践所期望的教育学理论。
教育学主要是一门理论科学,理论科学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在认识方面。在教育学的认识功能中,关键是形成人们的教育思维。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这里面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教育思维就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观察、思考教育事实。目前的教育学著作,恰恰对这一点注意不够,因而不能形成人们正确的教育认识,不能使人深入把握教育规律。教育学的认识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教育在社会中意义的正确理解,加深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人们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教育思想、教育学说、教育现象中辨别是非,把握真理;有助于人们对教育决策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贯彻。加强教育学的认识功能,应是当前教育学教材改革的重要任务。
指导实践是教育学的另一重要功能。因为教育学所揭示的正是教育中的客观规律,通过掌握这些客观规律,就能使人们正确把握教育的运行轨迹,从而使教育实践更加自觉、更加有效。这种功能主要包括指导人们直接从事教育工作和对教育工作从宏观上做出决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