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必做题库:审题与立意

教师招聘考试必做题库:审题与立意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审题审题,就是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第二章立意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

教师招聘考试必做题库:审题与立意

第一章 审题

审题,就是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审题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差之毫厘”,必然导致文章“谬以千里”。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一、审文体

议论文侧重剖析事件、论述事理、提出主张,因其具有观点明确、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等优点,一直为考官所青睐,纵观历年写作真题,所指定的文体多为议论文。又因议论文易于掌握,对于各位短期内想在教育写作中取得进步的考生来说,堪称首选文体。

二、审题型

写作题的题型一般包括: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2015年以前的教育写作中命题作文比较常见,而近几年,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成为主流,特别是给出材料,让考生从给定材料中提炼出话题的材料作文已成为命题趋势。

三、审要求

审题目要求分为外在要求和内在要求两部分。

外在要求包括写作的字数、题目、教育角度等;内在要求包括文章有观点、有逻辑、有表达等。

【题目示例】

在一次教师节前夕,习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和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课堂交流,并提出了好教师的四项标准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请以“好教师须有仁爱之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连贯,字数不少于800字。

【名师点拨】通过审题可知该题属于话题作文,即规定了文章的写作范围为“好教师须有仁爱之心”,又因其属于论点型的话题,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以“好教师须有仁爱之心”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采取正面论证的方式写作。此外,该题要求写作文体为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并未指定题目。

【题目示例】

材料一:

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在和他的学生谈到颜回时,自己也说不如他,他从颜回身上看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孔子作为一位名师,但并不以圣人自居,和学生平等教学,在教过程中又能虚心学习,可谓教学相长。孔子一方面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注意向学生学习,做到己愈授人己愈多,己愈教人己愈高。

材料二:

罗森塔尔的实验并不复杂: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地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请以“师生关系”为主题,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议论文。

【名师点拨】通过审题可知该题属于材料+话题作文,即在给定材料的同时又指定了写作范围,因此考生在提炼材料中心时需要从“师生关系”角度出发,进行文章写作时也不能脱离“师生关系”这一主题。从题目所指定的主题来看,其隐含条件为从教育角度写作,并要求考生结合自身实际。此外,指定文体为议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题目示例】

请根据下面的寓言故事,结合教育实践,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题目自拟。

池塘里有一条小鱼和一只蝌蚪,他们形影不离。慢慢地,蝌蚪变成了青蛙,并且离开池塘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跟鱼讲述了自己新奇的见闻,鱼也开始憧憬起外面的世界来。有一天,青蛙向鱼描述了他看到的一头正在吃草的奶牛。然后,在鱼的想象中奶牛就是这样的……

【名师点拨】通过审题可以得知该题属于一道带有图片的材料作文,要求结合教育实践写作,即规定了写作角度为教育角度,文体为论述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第二章 立意

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主要看它的主题如何。立意应遵循正确、深刻、集中、新颖的原则,从小处着眼,做到以小见大。

一、立意角度

议论文是“说理”的文体,“说理”才是硬道理。因此,写好议论文首先要做到心中“有理”,而“理”是什么呢?“理”即观点,就是要明确说什么。这就需要培养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力,学会对事物进行观察思考,然后才能形成新颖、独到的观点。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蕴含着无尽的写作主题;即使是面对同一生活现象,也可以发掘不同的主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观察事物,所站位置不同,所取角度不同,所持的情感态度不同,就会触发不同的感想,引起不同的联想,获得不同的结论。

立意角度选择是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章的前提保证和成功要诀。要使议论文章内容新颖、观点独到,完全取决于立论角度的选择。只有明确了要说什么,才能进一步思考怎么说。

(一)立意角度的概念

角度即看问题的立场与视角。同样的世界,因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和生活经历不同,也就决定了各个人看世界的立场与角度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部《红楼梦》,“单是立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观察事物的角度应该有所不同。无论是观察一个人还是观察一件事,或是对某个事件的探讨,我们总会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反映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就是要注意立论角度的选取。写作时所取的立意角度,我们通常称之为视角。视角抓得好,文章一起笔便能显示出作者对所论事物不同一般的见解,能牢牢抓住阅卷老师的心。

(二)立意角度的类型

1.单一视角

单一视角即从一个角度出发立意,它可以化片面为深刻。人不可能全知全能,片面性总是伴随着人类的认识。有时候为了使我们更清楚地看清事物的某一方面,我们甚至有意强化这种“片面性”。在写作中,我们经常使用“从特定角度”“从一定角度”“从历史的角度”“从功能角度”等来看问题,就是强化了某种片面性。有时,全面往往意味着肤浅。相反,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化大为小,宽题窄作,却常常使文章有“片面的深刻”,这足以说明角度对于开掘认识深度的重要性。单一视角既反映了思维的局限,也反映考生的智慧与深刻。化片面为深刻,即是要懂得从一个细小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从微观上着笔来分析问题,展开论述。无论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题目范围往往是非常“大”的,它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说。因此,考生在写作时应该善于化大为小,从小的切入点来确定立意,独辟蹊径,小中取胜。开口小,角度新,以尺水见波澜,是立意取胜的妙招。应善于捕捉与文章主旨相关的精彩瞬间或片断,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力求从片言只语中落笔,在分析议论中阐述深刻的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小中见大,才能写出新意,写出深度。

【题目示例】

以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名言为材料作文。

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名师点拨】这则材料所给定的写作范围是“人生”,这个话题很“大”,因此需要考生化大为小、以小见大。通过阅读材料的后半句可以发现托尔斯泰的话重点在强调“光明”和“阴影”,考生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引申:“光明”往往指人生中积极的一面,可以代表成功、代表顺境;“阴影”主要指人生中消极的一面,可以是挫折和逆境。生活中我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总是在逆境中崛起,在挫折中淬炼成长,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考生可以从挫折与逆境的角度进行写作,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立意深刻。

2.多元视角

多元视角即从多个角度、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进行立意,它在深刻中追求全面。单一视角能够使我们看问题更集中、更深刻,但如果有人担心它会带来难以克服的片面与偏执,那么多元视角则使我们能够在追求深刻的同时,讲求全面、客观和公正。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只有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同时,只有多元视角、多维开掘、多向思维,文章才会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惊喜。因此,要学会放飞思维的翅膀,尽可能多地挖掘事物的多义性,然后从中选取最有现实意义并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走出一条“正确——独特——深刻”的立意之路。

不仅“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个观众也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是多元视角的另一层含义。一件平淡无奇的事物,只要你有了“发现之心”和“发现之眼”,你就能在平淡之中看出神奇,而且能够随着角度和距离的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看出风景五光十色的美丽。能够从多个视角看同一个问题,或者换个视角看问题,往往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开放的文化视野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因此,能够多元视角看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人“有思想”的标志。从写作角度看,能够以多元视角来审视一个命题、一个材料,同时也能彰显出作者的思想修养和文学品位。

【题目示例】

读书……书读得越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根据所给材料以“书”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明确,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名师点拨】本题要求以“书”为话题进行写作,并且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以“书”作为话题,考生可以选取的写作角度比较多,如可以从“读书好”的角度论述书及读书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从“好读书”的角度阐述读书的乐趣,也可以从“读好书”的角度分析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当然,考生也可以脱离现实中“有形的书”,从人生阅历、社会生活等“无形之书”展开写作。总之,考生可以围绕“书”这一话题发散思维、开拓思路,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立意。

3.逆向视角

逆向视角即运用逆向思维,反向思考问题,它往往化腐朽为神奇。逆向视角,就是克服思维定势,站在事物反向的立场上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这样看事物,就会表达出对事物意义的否定,对其包含内容的批评指责,对其张扬的思想的驳斥鞭挞,对其预示未来的拒绝声讨。如《南郭先生不恶论》,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反面立论,论点是“南郭先生非恶人”,一反批判南郭先生不学无术的观点。通过南郭先生与我们现代的滥竽充数者进行对比,有力地批判了现代的滥竽充数者的种种丑恶行径,很有针对性,颇具时代感。

这种从逆向视角切入的方法,又叫“反弹琵琶”法,就是反向立意,或把正的反过来说,如将“老大徒伤悲”说成“老大也不必伤悲”,将“开卷有益”说成“开卷未必有益”,或把反的正过来说,如“不要班门弄斧”说成“弄斧不妨到班门”,把“不要好高骛远”说成“就是要好高骛远”,把“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成“酒香也怕巷子深”,把“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说成“王婆卖瓜也要自卖自夸”等。“反弹琵琶”往往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杨柳翻新,写出新意。

【题目示例】

一位隐士住在山中,他很勤奋,每年春天台阶上的野草刚探出头,便被他清理掉了。一年春天,隐士决定出门远行,等他回来时,已经是暮夏了,推开家门,一眼就看到一株他没有见过的野草开了花,小花氤氲着一阵阵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的那些兰花一样,不同的是花边呈蜡黄色。隐士怀疑它是兰花的一种,便采撷了一些叶子和花朵去请教一位研究植物的专家,专家仔细观察了一阵,兴奋的说:这是兰花的稀有品种,名叫腊兰。许多人穷其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花市上,这种腊兰的单株价至少是一万元。隐士惊呆了,他无不感慨地说,其实这株腊兰每年春天都会破土而出,只不过我误认为他是野草,刚出芽就被我拔掉了,要是我耐心地等待它开花,那么几年前就能发现它了。

认真分析上述材料,结合对报考岗位的思考,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观点正确,立论清晰,思想深刻,内容充实,论述流畅。

(2)紧密结合报考岗位的特点,准确的传达自己对材料主旨和工作愿景的思考。(www.xing528.com)

【名师点拨】通过阅读上面这则材料,我们能够发现隐士整日与价值连城的腊兰相处,却将其视若杂草从而除掉,究其原因在于他缺乏慧眼识珠的能力。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韩愈在《马说》中也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考生可以由物及人、结合教师岗位从欣赏学生的角度立意。说到此处,不得不提的是在《马说》这篇经典文章的开篇韩愈正是运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引人入胜。人们通常认为先有千里马而后有伯乐,但韩愈在《马说》的开篇就颠覆了世人的认知,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所以考生也可以运用逆向视角思考:隐士勤于除草,但却一无所获,可见“勤奋未必成功”。正如在教育活动中,有些教师勤于备课、上课,整日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但学生并未取得进步,归根究底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方式不当。当然,这道题目也可以从“耐心地等待它花开”这句话着手,从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的角度写作。

4.人文视角

人文视角是议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视角。它强调立意时要从人性、人生、生命、道德、人际关系等人文角度加以思考,而不仅仅是对材料作科学的或专业化的分析。无论什么材料,我们都应该从文化与生命的角度来探索它的内涵与意义。

要让文章充满人文气息,闪现人文精神的光彩,就要善于从人文视角审视材料,以人文眼光去看待写作中常见的一些话题和内容,我们可以对基本的人文观点做出下列概括:(1)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以人为本”的人际关系,保持人格独立、平等,互相尊重,扶助;承认个体差异,宽以待人,与他人真诚沟通。(2)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提倡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向往个性奔放与自由,规范社会道德伦理。为了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幸福生活与自由发展的环境,我们必须批驳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维护社会这个美好的家园。(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求人类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自然的保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是保护地球,维护人类的整体与长远利益。(4)在人与科技的关系上,科技必须服从人类的根本利益,科技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道德的约束与规范。如,人类限制核技术的使用范畴,谨慎发展基因和克隆技术,是为了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5)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每个人都必须正视内心的欲望与需求。“存天理,灭人欲”固然不可取;鼓吹自我放纵,为所欲为,又走向了另一极端,乃是对人文精神的反动。当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之时,“吃饭穿衣”即是“天理”;当基本欲望得到满足,精神与心灵的需要就更应该得到张扬。

拥有了以上这些人文视角,用人文眼光去看待分析具体问题时,就有了一个准绳。此外,还可以从时间、空间、对象、因果关系等视角进行拓展。

【题目示例】

据记录,孔子和弟子子路去泰山,在路上被一小孩拦住,赶车的子路与小孩争执起来,双方都指责对方不礼貌。当孔子下车询问时,小孩指着不远处自己造的一座城池说,是车绕开城池走呢,还是城池给车让路呢?孔子深受感触并真挚的向孩子道歉,然后让子路驾车小心绕过城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它或许有形,比如小孩建造的城池,虽然只有数尺见方,但庄严的城楼,整齐的布局,闪耀着丰富的想象力。它也可以无形,深藏于心,孕育了无数奇思妙想。哲人有言,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刻,他都在成为却又尚未成为的那个人。一个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意味着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真正尊重孩子心中的城池,他们自会在绽放中彰显个性,拥抱阳光。

请认真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报考岗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拟题目。

要求:观点明确,思想深刻,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名师点拨】上述这则材料中有一句关键句:真正尊重孩子心中的城池,他们自会在绽放中彰显个性,拥抱阳光。考生可以抓住“尊重学生”这个关键词,由此立意。在教育写作中经常涉及探讨教师与学生、与自身、与同事、与家长之间关系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考生需要从人文视角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对待师生关系遵循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的要求,对待自身注意反思和终身学习,对待其他教育者应当尊重、理解与合作,对待学生家长给予充分尊重的同时,注意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三)如何选择立意角度

最佳议论文的写作角度,既指审题立意要善于选取恰当的视角,也指文章在展开议论分析时要多角度说理。同一写作题目有多种写作角度,那么,怎样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呢?这既要根据命题要求,又要因人而异,视个人情况而定,同时也要考虑最佳角度选择一些共性、共同的特点。

贴近生活,贴近自我。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内容,能够心中有数,写起来有自己的具体感想和看法,有真情实感。因此,选择自己有话可说的角度是明智的,不至于胡编乱造,言不由衷。

贴近时代,贴近社会。选择有时代特点和社会价值的写作角度。作文要有鲜活的时代气息,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一般地说,能切合当今世界形势和社会热点,能体现当代人们的价值观和是非观,能折射出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能反映出当今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能透视出不同人群的不同追求和普遍的人生情感等,都可以说是具有时代与社会价值的。作文要有时代或有现实感,反映时代精神,要考虑一些热点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主题才能深刻,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顺应时势的文章,才有时代感,才有针对性。这样的角度选择,决定着作文的格调和气度,可以说是最佳写作角度。

笔力集中,力求新颖。所谓笔力集中,即是要善于宽题窄作,选择小的切入点来分析问题或事理。如果选择太大的角度,必然涉及面广,很难面面俱到,就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通病。无论何种命题方式,对于写作题来讲,都是适应每位考生的,亦即写作题目一般是宽泛的,是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的,因此,每一位考生应该选择某个角度,使写作题目受到一定的限制,达到确定文章主旨的目的。

所谓力求新颖,就是要选择见解新的写作角度,“新”即是不落俗套。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些文章,一看就觉得很熟,除了材料使用雷同的因素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没有写出新意来。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的新特点,才能获得对事理的新认识,才能确立观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就要“闻人所未闻,发人所未发”,要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发现。要做到新颖,方法多样,可以由物及人,以物性比喻人生哲理。要做到新颖,同样必须有时代感,有现实感,反映时代精神。当然,“新”也要注意言之成理。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而是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从而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

总之,议论文的角度选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何选择最佳的写作角度,作者本身要有自己的心得,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立意方法

材料是中心论点提炼的根源,所以,我们在提炼主题时,需要把握材料的具体性质以及可能蕴含其中的深层意义,找到它所能包括的思想或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去理解,从而最终确定主题提炼的方向和结果。那么,如何从材料中提炼主题呢?主要分为三步,即抓关键词、提炼中心和多向辐射。

(一)抓关键词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材料中往往蕴涵着非常丰富的信息,包含了很多审题立意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将材料中的某些关键字词或有深刻含义、特别韵味及有特定指向的句子作为依据。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是那些能反映材料主旨的词语,而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这些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题目示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名师点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格言来自意大利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这句话表达了听不如看、看不如做的观点,与我国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考生通过阅读材料很容易能够抓住关键词——“做”,因此可以联想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展开写作。

【题目示例】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一位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家……而父亲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来又常常看书。

爱子心切的母亲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名师点拨】不仅是关键词,材料中的关键句往往也能对立意起到帮助。这则材料中关键句在于父亲的话,父亲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这代表他是在用行动教育儿子,即身教,对比之下母亲每天“苦口婆心”地教育儿子则属于言传的教育方式。古人说:“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所以考生可以从论述言传与身教的关系角度进行写作。此外,在材料中不管是父亲的教育方式还是母亲的教育方式均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因此考生也可以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展开写作。

(二)提炼中心

提炼中心即提炼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所给材料的中心思想。考生可以以关键词句为突破口,进一步分析材料的主旨大意,从而提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而材料的中心思想往往就是要选取的立意角度。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可以通过提炼中心的方法来立意。

【题目示例】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名师点拨】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考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三)多向辐射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考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此外,在运用多向辐射法时,考生还可以借助因果关系、主体分析、明确褒贬和由物及人等具体方法进行分析。

由物及人法举例:

【题目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许多植物自身都有对自然界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让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得更牢固。肥沃的土地上生长快的植物往往材质松软,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慢的植物常常材质坚硬。植物如此,人也一样。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1000字。

【名师点拨】分析类似的材料,考生需要注意将材料中涉及的动物、植物联想到人,通过类比的方式挖掘材料的深刻含义。材料中,植物会根据不同的环境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干旱、大风等恶劣环境非但没有摧毁它们的生命,反而让它们更加坚强、释放出勃勃生机。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人,人也会遭遇挫折和失败,但只要不断调整自己、积极面对,也可以越挫越勇。

明确褒贬法举例:

【题目示例】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名师点拨】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相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知识拓展

立意步骤详解

【题目示例】给定资料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前不久,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在骑电动三轮车赶集的归途中,遇到同村76岁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步行回村,遂热心搭载她们坐“顺风车”。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三人均受伤,其中李老太太伤情最重,经抢救无效去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太家属四次坚决拒绝。刘女士说:“如果不是我好心办坏事,老太太就不会走得这么早。无论花多少钱都必须补偿!”

李老太太家属则说:“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名师点拨】立意三步走:抓关键句、提炼中心、多向辐射。

第一步:抓关键句。材料中的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结合材料可知,关键句是李老太太家属说的:“我们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第二步:提炼中心。本题属于叙事型材料,材料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给同村李老太及其孙女搭顺风车,不料途中出了意外。出于愧疚,刘女士主动给李老太家经济赔偿,而李老太家人拒绝,强调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材料告诉我们做人应当勇于担当、知恩图报。

第三步:多向辐射。材料中涉及多个人物,故可以采用主体分析法。首先,明确主要对象是刘女士和李老太家属。其次,分析主要对象的行为。刘女士乐于助人,但出现意外,导致李老太早逝;李老太家属懂得感恩,坚持好人做好事就要得到好报。最后,多角度立意。从刘女士角度立意:做人应当乐于助人、勇于担当。从李老太家属角度立意:做人应当知恩图报、讲求诚信,坚持好人要有好报的原则。从整件事角度立意:我们应树立乐于助人、勇于担当、学会感恩、讲求诚信的高尚道德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