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无尾水筛Blyxa aubertii Rich.
形态特征:沉水植物。茎极端,须根多数。叶基生,绿色,线形,边缘有细锯齿。佛焰苞长管状,绿色,顶端2齿裂;两性花,单生于佛焰苞内;花瓣3枚,白色,长条形;雄蕊3枚,花丝白色,花药白色或淡黄色。果圆柱状;种子30~70粒,矩状纺锤形,表面疣状棘突不明显,两端无尾状附属物,或有极短小尖头。花果期5~12月。
产地:佛山(高明,梁丹和苏凡G M 0021,I B SC )、惠东、乐昌、仁化、乳源(苏凡和袁明灯1585,I B SC )、信宜、阳春、英德、肇庆等地。野外少见。
分布:我国南部地区。日本,朝鲜;东南亚;非洲。
生境:水田、静水湖或缓慢流动的溪水中。
44.有尾水筛Blyxa echinosperma (C. B. Clarke) Hook. f.
形态特征:沉水植物。茎极短缩,须根多数。叶基生,绿色,有时基部带紫红色,条形,边缘有细锯齿。佛焰苞绿色,顶端2裂;两性花;花瓣白色,3枚,长条形;雄蕊3枚;子房下位,绿色或上部淡紫色。果长圆柱状;种子30~50粒,黄色,纺锤形或近矩状纺锤形,表面具明显的疣状突起,两端有尾状附属物。花果期6~10月。
产地:翁源(苏凡和周欣欣1655,I SB C )、肇庆等地。野外少见。
分布:安徽、福建、广西、贵州、河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四川、台湾、浙江等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澳大利亚。
生境:水田或沟渠中。
45.水筛Blyxa japonica (Miq.) Maxim. ex Asch. & Gürke
形态特征:沉水植物。具根状茎,直立茎分枝,圆柱状。叶螺旋状排列,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半抱茎,边缘有细锯齿。佛焰苞腋生,无梗,长管状,绿色。花两性;花瓣3枚,白色,线形;雄蕊3枚;花药黄色。果圆柱状;种子30~60粒,长椭圆形,光滑。花果期5~10月。
产地:佛山、广州、仁化(苏凡和周欣欣1647,I B SC )、阳春、肇庆等地。野外偶见。
46.茨藻叶水蕴草Egeria naias Planch.
形态特征:沉水植物。茎圆柱状,质脆易折断。叶狭披针形至线形,4~7枚轮生,叶缘有锯齿。雌雄异株;花单生;雌佛焰苞管状,绿色花萼3枚,绿色;花瓣3枚,白色果纺锤形;种子约9粒。花果期10月到次年2月。
产地:恩平(苏凡和周欣欣1671,I B SC )。归化植物。
分布:原产南美洲,在广东首次发现其归化群落。
生境:河流、湖泊中。
种群现状:茨藻叶水蕴草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中国,常用作水族馆或公园观赏。2019年11月24日笔者在江门恩平市大田镇调查时,发现在水库中有大量的茨藻叶水蕴草生长,可能是在养殖后丢弃于野外自然水体中,并形成了野生种群。
47.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L. f.) Royle
形态特征:沉水植物。茎圆柱状,质较脆。休眠芽长卵圆形;苞叶多数,螺旋状紧密排列。叶3~8枚轮生,线形或长条形。单性花,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花瓣3枚,反折开展,白色或粉红色;雄蕊3枚,雄花成熟后自佛焰苞内放出,漂浮于水面开花;雌佛焰苞管状,绿色;苞内雌花1朵。果实圆柱状;种子2~6粒。植物以休眠芽繁殖为主。花果期5~10月。
产地:广东大部分地区。野外常见。
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亚欧大陆热带至温带。
生境:水体流动的池塘、水沟、湖泊中。
注:一些植物志均记载本种的变种—罗氏轮叶黑藻H y d r i l la v e r t i c i l la t a v a r.ro x b u r g h i i C a s p .在广东和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但C o o k & L üön d (1982)在对黑藻的分类修订时早已指出,Ca s p a r y (1858) 描述的这个变种以及其他变种所表现出来的区别特征均是受到环境因子影响而产生的,因而不予以承认。
48.水鳖Hydrocharis dubia (Blume) Backer
形态特征:浮叶植物。叶簇生,多漂浮,远轴面有蜂窝状贮气组织。雄花序腋生;佛焰苞2枚,膜质透明,具红紫色条纹,苞内具雄花5~6朵,每次1朵花开放;花瓣黄色;雌佛焰苞小,苞内雌花1朵;花瓣白色。浆果球形或倒卵球形;种子多数,椭圆形。花果期8~10月。
产地:广东常栽培,未发现其野生种群,可能在广东已经野外灭绝。
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缅甸。(www.xing528.com)
生境:池塘、水沟、湖泊。
49.东方茨藻Najas chinensis N. Z. W ang
形态特征:沉水植物。植株纤细,易折断,黄绿色至深绿色。茎圆柱状,光滑,无齿。叶近对生或3枚叶假轮生;叶线形至狭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叶鞘圆形,抱茎,边缘每侧有数枚细锯齿。花单性,常单生于叶腋。瘦果灰白色至黑褐色,长椭球形;种子略呈肾形。花果期5~8月。
产地:据记载肇庆等地有生长,但野外未找到,仅见于公园池塘中,多与睡莲和黄花狸藻等混生。
分布:我国东北至东南以及华南地区。日本;欧洲。
生境:池塘、运河、湖泊或缓慢流动的河水中。
50.小茨藻Najas minor All.
形态特征:沉水植物。植株纤细,易折断。茎圆柱状,光滑,无齿。上部叶呈3枚叶假轮生,下部叶近对生,于枝端较密集,无柄;叶线形,边缘每侧有6~12枚锯齿。花小,单性,单生于叶腋,罕有2朵花同生。瘦果黄褐色,狭长椭圆形,上部渐狭而稍弯曲。花果期6~10月。
产地:佛山(高明,王瑞江6493,I B SC )、仁化、汕头、肇庆等地。野外偶见。
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各地。
生境:池塘、湖泊、水田和水渠中,多与普氏轮藻、黄花狸藻和李氏禾等混生。
51.虾子草Nechamandra alternifolia(Roxb.) Thwaites
形态特征:沉水植物。茎纤细,多分枝。叶互生,枝顶处常丛生,绿色,线形,先端锐尖,边缘有锯齿,基部膨大成鞘。花单性,腋生,雌雄异株;雄花苞卵形,苞内雄花60~100朵,密生于透明、脆弱的总花梗上;雌佛焰苞筒状,先端2齿裂,无梗,苞内雌花1朵,花被管细长,伸出。果实圆柱状;种子80~90粒。花期9~10月。
产地:恩平(苏凡和周欣欣1682,I B SC )、英德、肇庆等地。野外罕见。分布:广西、云南。南亚至东南亚。
生境:缓慢流动的河流、水沟中。
52.龙舌草Ottelia alismoides (L.) Pers.
形态特征:沉水植物。具须根,根状茎短。叶基生,幼叶线形或披针形,成熟叶多宽卵形、卵状椭圆形、近圆形或心形;叶柄长短随水体深浅而异。花两性,偶单性;佛焰苞椭圆形或卵形,顶端2~3个浅裂,有3~6条纵翅,翅有时呈折叠波状;花单生;花瓣白色、淡紫色或浅蓝色。果圆锥形;种子多数,纺锤形。花果期7~9月。
产地:广州、乐昌、仁化(苏凡和周欣欣1643,I B SC )、乳源、翁源、徐闻、阳春、英德等地。野外罕见。分布:我国华东、华南和西南。亚洲东部及东南部;非洲;澳大利亚。
生境:水田、池塘、湖泊中。
53.密刺苦草V 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 (Makino) Makino
形态特征:多年生沉水植物。匍匐茎表面具微刺,节上生根和叶。叶基生,线形,深绿色,叶缘具密钩刺;主脉3条,明显平行。雌雄异株;雄佛焰苞内含雄花多数;雄蕊2枚;雌佛焰苞圆筒状,两侧压扁,边缘有锯齿;佛焰苞梗纤细,长度多与水深成正相关。果三棱状圆棱形;种子多数,无翅。花期9~10月。
产地:恩平、乐昌(苏凡和周欣欣1640,I SB C )、龙门(苏凡和周欣欣1661,I B SC )等地。野外偶见。
分布:安徽、广西、湖北、辽宁、浙江等地。日本。
生境:河流、溪水中。
54.苦草V allisneria natans (Lour.) H. Hara
形态特征:多年生沉水植物。匍匐茎光滑或稍粗糙,白色,有越冬块茎。叶基生,线形或带形,绿色或略带紫红色,先端钝,全缘或有不明显细锯齿,叶脉5~9条。雌雄异株;雄佛焰苞卵状圆锥形,每佛焰苞具雄花200余朵或更多;雄蕊1枚;成熟雄花浮水面开放;雌花单生佛焰苞内,花梗长,将雌花托上水面,受精后螺旋状卷曲。果圆柱状。花果期9~11月。
产地:怀集、乐昌、连南、连州(苏凡和郭亚男1611,I B SC )、始兴、阳山(苏凡和袁明灯1588,I SB C )、云安等地。野外常见。
分布:华中、东南、华南等地区。印度,日本,朝鲜,马来西亚,尼泊尔,越南;俄罗斯。
生境:河流、溪水、湖泊。
识别要点:苦草和密刺苦草均为沉水植物,前者叶脉光滑无刺,雄蕊1枚,雌佛焰苞无锯齿,果圆柱状。后者叶脉有刺,雄蕊2枚,雌佛焰苞有锯齿,果三棱状圆柱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