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悟锤甲路六十四式图解-独家揭秘最强锤法!

心悟锤甲路六十四式图解-独家揭秘最强锤法!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操练“心悟锤”前,可多参阅第一章中的第七点:“心悟锤之内修外练”,中华武术之传统拳法,要经历从习练到锤炼这一过程,即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若要将“心悟锤”修炼得炉火纯青,灵魂附体,势必循规蹈矩,并始终持守其精益求精之执着,有多少专一之汗水付出,必然有多少喜人之收获。“心悟锤”之套路操练,从始至终力求采用低矮桩马,练拳前如能站桩数分钟,其练拳质量就能获得事半功倍之功效。

心悟锤甲路六十四式图解-独家揭秘最强锤法!

操练“心悟锤”前,可多参阅第一章中的第七点:“心悟锤之内修外练”,中华武术之传统拳法,要经历从习练到锤炼这一过程,即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古人倡导:“拳打千遍身法自如。”若将其套路和单个实用的散手动作操练得出神入化,都离不开内修外练之道法,否则功夫难以筑实,技艺难以升华,充其量只能模仿出魂不附体,而有其形却无其实之空架子。若要将“心悟锤”修炼得炉火纯青,灵魂附体,势必循规蹈矩,并始终持守其精益求精之执着,有多少专一之汗水付出,必然有多少喜人之收获。

“心悟锤”之套路操练,从始至终力求采用低矮桩马(对于中老年习练者可因人而异,量其身体状况而为之),练拳前如能站桩数分钟,其练拳质量就能获得事半功倍之功效。同时练拳之起式在其方位的选择上也同样十分重要,因为人与大自然始终保持着高度之统一性,这就是“天人合一“之道法。在一般之情况下,练拳时其起式应首先面向南方较为稳妥,因为按照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之法则:南方属于丙丁之火,是阳气充足之方向,故面向南方操练套路,对于心脏和消化吸收功能的调整和促进,有其积极之效果。但是对于一般亚健康人群和患有其他疾病者,则需因人而异选择方向操练。以下图表,可供操练者根据其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其方位修炼:

天人合一养生一览表

以上表格中所述练功之方位:“东”“南”“中”“西”“北”,其“中”方位按照五行学说中属土,但是在演练套路时是没有“中”方的,为此修炼者在操练套路中可面向操练时有太阳照射方向,也可以面向西、南(南偏西45°)方向操练。如果修炼者在经过较长时期修炼,有了一定的基础,亦可平躺于草地上(面部向上),头部向东南方向(头部也可向着太阳照射方),修炼吐纳静功。

在《心悟锤》之图片和该套路所演示之影像中,为了便于读者和“心悟锤”初学者能够在套路习练中易于全身放松,作者在其拳照图片和影像中,其双掌形之手指是自然并稍收合的。如果操练者经过一段时间之修炼并且能使全身自然放松后,其双手手指可渐适度自然张开,尤其要注重双手大拇指在自然放松下尽量张开。因为双手拇指(桡侧)系手太阴肺经,该经络与双手示指之(桡侧)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大拇指的张开自然而然地会牵动示指的伸张。在此自然放松之手指张开状况下,演练“心悟锤”对于五脏六腑的养护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肺气的宣发和通达更为明显。传统中医主张:“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因此,随着吐纳养生之不断深入修炼,手太阴肺经之气的日益充盈和宣发,其肺经之气即能布散全身,内而脏腑,外而皮毛,布散卫气,调节腠理开合,煦泽皮毛肌肤抵御外邪,以至长生久视。

在“心悟锤”的套路练习中,要明了在整个套路中所涉及诸多步型、腿法,以及拳型、掌法之要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初学武术者来讲,尤为如此。

图4-1

一、马步。马步有正、侧之分。正马步如图4-1,具体要领是:双足平行,稍宽于肩(一般是等于或小于操练者本人其三个足的长度之和),双髋,双膝屈之,双膝前屈稍大于90°,肛门稍高于双膝髌骨,尾闾中正,虚灵顶颈,双目平视前方,自然而然。

二、侧马步。如图4-2,双足平行稍宽于肩,屈髋,双膝下屈稍大于90°,肛门稍高于髌骨,虚灵顶颈,尾闾中正,侧身。鼻尖,膝尖,足尖,三尖为一线,目视前方,自然而然。

图4-2

图4-3

三、弓步。如图4-3,前脚屈膝,其膝尖不得超过足尖,后脚向前伸直及前弓后箭,腰脊中正,前后两足严忌踩踏在同一条直线上,以至保持身体稳实和平衡。左膝屈之谓之左弓步,右膝屈之谓之右弓步,虚灵顶颈,自然而然。

四、虚步。如图4-4,后位之脚屈踝,屈膝,收臀,并尾颅中正、虚灵顶颈。前位之足跟着地,足尖上翘,所翘足尖务必与膝、鼻成直线,前后两足不能踩踏在同一条直线上。左脚于前谓之左虚步,右脚于前谓之右虚步。

图4-4

图4-5

五、仆步。如图4-5,双脚宽于肩直立,后脚屈髋,屈膝,屈踝至极限而实之,前脚屈髋,伸膝,侧屈踝而虚之,前后两足忌踩踏在同一条直线上,腰脊中正自然。右脚于前谓之右仆步,左脚于前谓之左仆步。

六、后插步。如图4-6,前面之脚屈膝,屈踝,后面之脚伸膝于前膝之后而斜交叉于前脚,前后两足忌踩踏在同一条直线上,立身中正自然,并虚灵顶颈。左脚于后谓之左插步,右脚于后谓之右插步。

图4-6

七、明箭腿。如图4-7,又称箭弹腿,即一脚直立并稍含胸收腹、收臀,另一只脚提膝、伸踝至腹前而向胸前以膝关节为轴心而弹伸出,以至其伸膝、伸踝于胸前并立身中正,虚灵顶颈,自然而然。左脚直立谓之右明箭腿,右脚直立谓之左明箭腿。

图4-7(www.xing528.com)

图4-8

八、蹬腿。如图4-8,又称前蹬腿,即一脚直立稍含胸,收腹,收臀,另一脚提膝至极而伸踝,于胸前向前伸膝时屈踝,足跟向前,足尖内勾,足跟前蹬于胸前,务求始终保持立身中正、虚灵顶颈,自然而然。

九、横蹬腿。如图4-9,即一脚直立而稍含胸收腹,收臀,另一脚屈髋,屈踝、提膝至胸前,并于腰侧横蹬至其侧上前方,其腿与地面平行,腰脊可适度倾斜,但务必始终保持重心平衡而稳实自然。各种腿法在操练时可踢高些,但在实战击技中可踢低些。

图4-9

十、后蹬腿。如图4-10,其要领是:一脚微屈而立,另一脚屈髋,提膝至胸前并屈踝向身后蹬出,腹部稍内收,腰脊可适度前屈,但务求始终保持重心稳实平衡而自然。

图4-10

图4-11

十一、直拳。如图4-11,双手臂屈肘握拳于腰部两侧,拳心均向上,其中一侧手臂同时顺随腰胯而旋动,握拳内旋,并前伸,其手臂平于肩,同时与腰胯旋转后之胸背成一直线,拳心向下谓平拳,拳心向侧谓立拳,右拳直伸谓之右直拳,左拳前伸谓之左直拳。手臂前伸时务必手腕关节稍屈,因为腕关节稍屈能使掌骨、桡、尺骨形成一直线状,从而增加了腕关节承受能力,以至腕关节避免挫伤。

十二、横拳。如图4-12,双足平行稍宽于肩,双膝下屈,双手臂屈肘握拳于腰之两侧,其拳心向上,以腰胯为轴心,其中一手臂握拳稍屈腕,并以肩关节为轴心其小臂内旋至拳心向下,于腰侧经额前,成弧形横扫至头额之另一侧前方,小腹稍内收,立身中正自然。

图4-12

十三、下勾拳。如图4-13,双脚于前后而立,双膝稍下屈,即握拳下垂于髋之侧,顺随腰胯之劲势,于下向上,小臂外旋至拳心向前,屈肘,屈腕,至中脘穴附近之前方位,拳心向上,并务求小腹稍内收,稍含胸,立身中正自然。

图4-13

图4-14

十四、单掌。如图4-14,有正、侧之分,正单掌及手腕上屈,成立掌,掌心向前,谓之正单掌;侧单掌,即手腕成侧屈之状,小鱼际和小手指向前,掌心向侧面,成侧立掌。

十五、双掌。如图4-15,其要求和要领如同单掌,不同之处,只为双手掌同时出击前伸而已。

上述步型、腿法和拳型、掌法之基本要求及要领,看似较为简单,然而基础知识往往是不可忽略的。摩天大楼能够高耸入云而岿然不动,源于其扎根在坚实之基础之中。中华传统武术之基本功修炼,则更有其独到之处。龙奉武大师所编撰的《放松歌》云:“立于风摆无根草,无根草兮是下空。”因此,一名武术修炼者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务必打下良好之基础,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算迈出了修炼成正果之第一步。

图4-15

图4-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