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认为宇宙一体,万物皆备宇宙信息,一微尘里、一毛端里有宇宙,宇宙外有宇宙。宇宙内有宇宙。这个宇宙观念指导并派生了太极拳的太极观。太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字下面一点意为任何大都由极细小构成,脱离小不成其大,而极则是穷尽到无可穷尽,故致广大,极精微。太极拳正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拳,太极拳者把大自然当大宇宙,人体当小宇宙。小宇宙的物质(人体)与精神(神、意、灵)的演练必须适应、顺随大宇宙,这就是天人合一,拳我不二,随机顺势,顺性顺德,从外到内、从内到外求得人体物质与精神的高度和谐稳定,身体与心理就能调理顺和,疾病就能祛除,健康就能得到。
(二)“用意不用力”符合佛学的本体观
太极拳训练的意念为先符合意念主宰一切的佛学的本体观。佛家认为:一念三千,一念千山随行,一刹那,一弹指,一秒钟,在很短很短的时间内,可产生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刹那里九百生天。一念可周遍虚空,可达五湖四海,一念如同一个信号发射台,它可以影响我们身心世界,影响他人世界,影响天地日月、山河大地,影响花草树木。在这个原理作用下,太极拳理论家们提出了一个众所共认的训练原则,用意不用力,因为意念的力量十分强大,不可思议,用意来带外形、来引动作,其动力源泉可得到不停的开掘,因而无穷无尽。故拳家反复强调意念主宰。
(三)佛学“六字真言”赋予太极习练智慧
“性”与“相”、“事”与“理”、“因”与“果”是佛家提出的分析对待事物并在实践上取得成功的六字真言。其主旨中“性”是第一位的、永恒的、不变的,“相”是千变万化的;事还可以因时间、地点、人物的差异而变化,而根本性的大道理是不变的,这便是万法不离其宗。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总是先有因后有果,从因到果由缘(即条件,意念是根本条件)来决定。太极拳的训练有千千万万、林林总总的动作、招式、套路、门派,这一切可视为“相”,而把“太极者无极而生”视为“根性”。人人皆有自性,“相”是用来证“性”演“性”的,若习拳者被千变万化的“相”所迷惑颠倒,迷失了根性,在大理上进退维谷,必定失败。太极的动作演练是“事”,而总原则则是“理”,此因不能结彼果。成功的练拳者,须始终把握住性与相、事与理、因与果六字里所透露的缘定智慧。(www.xing528.com)
(四)“净定中生慧”与太极之“心静体松,心神合一”有异曲同工之意
人心先须静而达净,即静而后定,定能才安。安而有所为。佛门主张人人皆有德慧,人人可开发自性性能而修成佛。不成者多是因为各种烦恼所造成的业障所致,心不能静,皆不能净,遮蔽了天性,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性本至诚清明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意。太极拳拳师在授徒拳艺时会反复强调习拳者要保持心静体松,因为只有静到极处才能谓之净,才能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自私自利、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嗔痴,一净则百骸松,松到透彻澄明。松到空灵明彻,则太极动作得心应手、必定如游龙入海、如大鹏展翅,自由自在,一招一式圆融究竟,练一次有一次之效果,练一次有一次之体悟,如此境界的太极拳哪里还分什么心与行、形与神?已经达成了心行合一、形神兼备,随心所欲、无为无所不为之境。自性一旦被开发而现,动作便随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就达到了“何期自性,本身清净”(六祖慧能语),因而一切俱足,能生万法,智慧充盈。拳家们认为太极拳训练应首练中定之身,修阴阳中和之体,如此可开发人体潜能,使人变得聪明通达,这决不是虚言与夸饰,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效果例证的现实存在。
(五)“一门深入,长期熏修”与太极习练至高求精的境界不谋而合
佛家认为:一经通、百经通。佛经浩如烟海,仅《大藏经》三千部,中有八万四千法门,穷尽毕生数十年而难以通达。佛学的舍生求法者及历代的高僧大德总结出了“一门深入,长期熏修”的窍诀,坚持十年,必有所成。为此,佛门提出了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的原则。这正是指导太极拳家的修证法要。太极拳发展到今天,门派多、套路多、招式多、动作多,也称得上八万四千个法门。一个习拳者如何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获得理想效果?除了肯吃苦训练,生活也应有所约戒(如戒烟酒、戒贪、戒嗔、戒痴、戒傲等)之外,还必须十分重视正见正法。其中“一门深入,长期熏修”之要旨与中国儒道所主张的“教之道,贵以专”、“精于一,万事毕”、“一通百通”不谋而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