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极文化与健身:儒家思想的影响

太极文化与健身:儒家思想的影响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家文化倡导以中庸为核心的礼乐思想,“仁”是其思想核心。儒家文化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点与太极拳不谋而合。由于基本指导思想的一致性,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儒家文化在人体运动上的具体表现。儒家的教学体系中,以修身为最核心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会发现,其实儒家的修身和太极拳的修学基本一致。儒家实修的起步格物,和太极拳有什么样的联系?太极拳的桩功里面全部能够找到这些规矩。

太极文化与健身: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文化倡导以中庸为核心的礼乐思想,“仁”是其思想核心。它符合中国农业文明的发展需求,也符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此被古代统治者定位为主导思想,从而得到极大发展。儒家文化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点与太极拳不谋而合。太极拳主张万物相生相克,人应该与自然相互尊重,和谐发展。由于基本指导思想的一致性,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儒家文化在人体运动上的具体表现。

儒家的教学体系中,以修身为最核心的内容。儒家的教学分为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以前,是可以通过教学和修学实现的。而修身以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就要看各人的缘分了。所以,儒学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的衔接点就是修身。子曰:“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独善其身就是修身,兼济天下就是平天下,中间点也在修身。可见,修身是儒家的重要学问。

那儒家的修身怎么修呢?它和我们太极拳的修学有什么互通的地方呢?通过学习我们会发现,其实儒家的修身和太极拳的修学基本一致。或者说,不但是儒家,就是佛家,道家的实修内容也是和太极拳的修学基本一致。就好像三个人走同一条路,写了三篇不同的行路体验。虽然因为取景不同而看似不一样,但是等你亲自走一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是一回事。儒家实修的起步格物,和太极拳有什么样的联系?格物,就是身体的每个部件都各归各位,简单地说就是身正。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里,就包含了格物的基本要求和效果。怎么身正呢?就是格物。我们的身体有头、胸、腰、腿、足这个几个大块物件,这几个物件都归位了,身体自然也就正了。

首先说“正首”。就是把头放到极度低和极度仰的中间位置。这个位置怎么找呢?很简单,只要练拳时感觉你脖颈贴着衣领,这样头自然就正了。在太极拳桩功里有个虚灵顶劲,就是儒家的正首。咱们可以细细体验,正首的时候,保持一定的时间眼神会带着面部感觉“一个东西”沉到胸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正其胸了。(www.xing528.com)

如何“正胸”呢?胸和背是一对。简单地说就是胸要含,背要开,肩要松,肘要垂。太极拳桩功里面也有对应的方法,就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胸微微内含,背部向两边松开,肩部向斜下松开。肩部、背部会感觉到有“一团东西”汇聚到胸口,连同上面下来的一起慢慢落到腹部。这就是含胸的效果。这个下去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不过身正的时候你可以养它,可以用它,也就是孔子说的“不令而行”的那个东西。如果你身形不正,那么它就不听话会给你添麻烦。例如我们发怒的时候,会有一股气逆涌至胸口,甚至头部。心跳加快,青筋突起,不大吵一架势所不能。等吵完了,气也发出去了。然后就是后悔,当时怎么这么冲动?可是,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还是一样,不能自控,也就是被气所奴役。如何避免这种冲动呢?刚才说的含胸就再合适不过了。气一上来,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好了,全回去了。心虚了,腹实了,脑子清明了,啥事都能看开了,这就是涵养,涵着胸养这个正气。正气养好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个时候,上半身算是正了,那下半身怎么办?就需要练习太极拳填腰裹胯了。

如何填腰呢?将汇聚在小腹的正气,慢慢后推腰部,将腰部的生理弯曲填直。由于多年习惯,腰部在不经意下,又会弯曲,再慢慢推直。长此以往,你的腰会被内气充满撑直。这时候,你会觉得你的腰部彻底放松了。如果以前有损伤,你会觉得非常酸,不过酸得很舒服。时间长了你会常感到背后好像敷着热毛巾,温温的,不再燥热了。手心脚心也是温温的,很舒适。

那么,裹胯又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沟通上身和下身的关键。就是两胯斜向下内裹向尾闾。这时尾闾会阴部打开,在腰腹蓄满的正气,从会阴沿着大腿内侧,慢慢下行至脚心。这时两腿随之内裹,膝盖微微向内合。正气就自然下落至脚心,这时脚心松开,如龙吐水,正气从脚心入地漫开。这样,足也就正了。功夫日久,常接地气,整个人自然安详稳重,不骄不躁,不轻言轻动。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温良恭俭让”的品德自然成就。所以,儒家的品德,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修学所得,不是生硬的规范,更不能生吞活剥,条条框框生加于人。要知道儒家修学的目的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道家是“逍遥”,佛家是“得大自在”。规矩一开始不能从外面讲,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怎么做呢?就是上面介绍的头正,胸涵,腰满,足开也就是格物。太极拳的桩功里面全部能够找到这些规矩。至于后面的至知,诚意,正心等,也都能在太极拳里找到对应的方法。所以,太极拳的修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儒学的实践。是把儒家书本上的道理,实践到我们的自身上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