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0~2021年《广播电视业务》模拟试卷一

2020~2021年《广播电视业务》模拟试卷一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简单明了,完整性强B.时间短暂,稳定性低C.反映本质,变动性小D.虽是信号,仍可证实4.以下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象的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信息的统合B.把关C.发言D.社会决策11.除了是新闻事件的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记者不可担当()角色。

2020~2021年《广播电视业务》模拟试卷一

1.笔试题满分为100分。

2.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3.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4.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新闻报道的起点和基础活动是( )。

A.新闻采访 B.新闻写作

C.新闻编辑 D.新闻评论

2.以下对新闻采访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新鲜事实,是为获取新闻而采访

B.新闻记者要严格遵循采访提纲进行采访活动

C.新闻记者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不断采访和连续报道

D.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可以变换采访对象,更换新的线索

3.以下对新闻线索的特点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简单明了,完整性强 B.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C.反映本质,变动性小 D.虽是信号,仍可证实

4.以下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象的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B.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

C.是新闻事件的知情者,但不愿面对媒体,应该穷追不舍捕捉新闻线索

D.不是新闻事件的知情人,但可以提供专家意见

5.以下对广播新闻采录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录时要注重音响的素质。力求自然、捕捉特点、尽量清晰,要尽最大努力获取高质量的音响

B.采录时要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时刻注意现场的变化,捕捉音响

C.采录时可根据采访计划对采访对象进行引导,还可进行后期拟音,采制优质的音响

D.采录时应尽量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或人物个性的音响,以求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的个性

6.以下对新闻采写中同期声运用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

B.引用同期声多有出处,可表明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

C.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说的话

D.新闻报道中的同期声必须来自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

7.以( )拍摄,可使得观众无法看到画面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一定的悬念。

A.平角度 B.仰角度

C.侧面方向 D.背面方向

8.新闻标题《凤姐当新闻主笔》,突出了新闻价值特性中的( )。

A.接近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趣味性

9.以下对系列报道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为题材重大的非事件性新闻,通过系列组合报道,深入揭示主题

B.应多角度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情况,内容广博,信息量大

C.系列报道中的多个独立报道,既有外在的连续性,也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D.主题必须集中不分散

10.以下对新闻编辑工作职责描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新闻信息的统合 B.把关

C.发言 D.社会决策

11.除了是新闻事件的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记者不可担当( )角色。

A.参与者 B.解说者

C.现场引导者 D.操控者

12.以下选项中( )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A.新闻采访 B.新闻写作

C.新闻编辑 D.新闻评论

13.以下对稿件修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订正修改稿件本身存在事实细节误差问题

B.依据栏目的特殊定位对稿件作出调整修改

C.根据传播意图的变化对稿件作出修订

D.稿件本身无问题,但影响新闻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应作出修改

14.对广播电视新闻标题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简单明了,易听易懂

B.消息类新闻的标题由于与图像相伴随,多使用辅题以增加信息量

C.广播新闻中的消息特别是简明新闻、快讯、短讯等,一般不拟标题

D.电视标题以片头方式出现时,可起划分节目结构与层次的作用

15.对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原则描述不当的一项是( )。

A.真实性原则是一切新闻类节目的基本原则

B.可依据传播者的立场方针和价值取向进行编辑以体现主观性

C.可根据编辑需要任意调整客观对象发展变化的自然顺序

D.在结构层次上,可以制造和保持悬念,调动受众的兴趣

16.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 )。

A.新闻记者 B.新闻编辑

C.新闻评论员 D.人民群众

17.以下对新闻评论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平易亲切,把自己与听众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交流、平等地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

B.生动具体,运用多元表达手段,可以使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富有现场感和说服力

C.形象说理,将抽象的论述性语言与形象的画面语言相结合烘托评论的感情色彩

D.用具体的视听形象支撑说理,难于表现深刻的重大社会题材

18.以下对新闻评论论据的特点描述不当的一项是( )。

A.论据要真实

B.论据要新鲜

C.论据要容易引起受众兴趣

D.论据必须丰富多样

19.被誉为电台和电视台的“政治旗帜”和“灵魂”的是( )。

A.新闻采访 B.新闻编辑

C.新闻写作 D.新闻评论

20.以下对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评述结合,以述为本

B.述中有评,评中有述

C.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D.述的篇幅往往多于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对新闻价值的要素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新鲜性 B.重要性

C.显著性 D.接近性

E.趣味性

2.以下对广播的传播优势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B.覆盖面广,受众广泛

C.抽象深刻,概括性强

D.线性传播,选择性强

E.收听灵活,伴随性强

3.以下对“用事实说话”原则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新闻报道要坚持客观原则,不能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报道者的主观倾向性

B.在新闻报道中,作者不能直接评论新闻事实

C.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与观点

D.选择恰当的背景新闻,用旧事实来说明新事实,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观点

4.以下对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要对新闻的倾向性及其传播的社会效果进行考量,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错

B.要以新闻业务的专业标准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把关,选择新闻价值较高的新闻信息

C.根据传播受众的特点,关注新闻信息的服务性,满足目标群体新闻需求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

D.根据传媒自身的角色定位,选择适宜的新闻信息进行传播

5.新闻报道要注重用语规范,以下用语有误的是( )。

A.台湾行政院院长苏嘉全就舌战蓝营立委

B.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西街潞潮佳苑小区十二岁女孩李冰冰遭到继父长达五年之久的强奸,稍微反抗便会遭到毒打

C.国家卫生计生委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福建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D.中港两地中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活动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请分析下列广播消息的特色。

协和医院:一台手术竟让患者开两次刀

(导语)王女士打进新闻热线65159063说,她在协和医院做4颗直肠息肉的切除手术,在手术台上被医生告知医保只能报销其中两颗的费用。医院的做法让她不知道原因,也让她感觉缺乏人情味儿。详细情况请听新闻广播记者高翔的报道:

(串词)王女士昨天告诉记者,她去年年底体检查出患有直肠息肉,需要手术切除。费了一番周折后,她挂到了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号,随后在协和做直肠息肉切除手术,但是手术的过程并不愉快:

(同期)做息肉,他给我切了两个了,切了两个了呢,他说你这上头还有呢,还做不做呀,我说干吗不做啊,他说你要再做就属于自费了。我说凭什么自费啊,他说医保上规定的,医保上规定的就可以做两个,再多做就得自费要花钱了。

(串词)一台手术,切除4颗息肉,却只能报销其中两颗的费用。如果想全都报销,需要重新挂号,再做一次手术。王女士说,尽管对这一规定存在疑问,但是她不愿意二次受罪,只能去交这部分所谓自费的费用。无论切除几颗直肠息肉,都是一台手术。医保是否有关于几颗息肉手术可以报销的规定呢?东城区医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

(同期)手术是符合我们医保的,我们都是有标准来支付的。至于您说的几颗的那个目前我们还真没有听说过,这个目前就没有说一颗两颗或几颗的。(www.xing528.com)

(串词)医保中心和医院给王女士的解释显然不一致。随后记者来到协和医院,说明情况之后,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段文利根据病例核实了当天的情况,随后承认医院有不合适的行为:

(同期)确实是我们的小大夫有不合适的行为。你确实就应该给人切了,这4个都拿了。

(串词)虽然承认了医生的错误,但是段主任也坦言医保政策目前并没有照顾到手术过程中医生的劳动差别:

(同期)实际上剔一个肌瘤和剔200多个,其实医生付出的确实不一样。其实我们的定价各方面确实没有兼顾到医疗实际的情况。

(串词)4个息肉分两次切,算两台手术,医生的绩效考核上也会有所体现。段主任表示,目前对内科医生的绩效考核机制,医院方面还需要完善:

(同期)我们的收入和提成是不挂钩的,但是我们和工作量是一致的。我们再去深入研究一下,深入去看看,到底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出现呢,其实这是我们需要确实从管理部门来讲,需要解决的。

(串词)协和医院最终表示,愿意向王女士道歉,并退回手术中的患者付出的自费费用:

(同期)人家老人提得对,那咱就改,真是给人赔礼道歉,有一部分钱是自费的吧,给人家退。要求他们小大夫管好了,科里必须得严肃管理,以后不能出现这种事情。

(作者高翔、谢先进,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新闻广播《新闻2013》2013年7月5日播出)

2.请分析下列电视新闻专题的特色。

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

在距离中国万里之外的南极大地,有一条路被命名为“厦工大道”。这条路,让南极的科考队员们记住了一家中国企业,也记住了一位普通的中国工人,他的名字叫——盖军衔

出片题: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

1

(科考队同事念盖军衔妻子来信: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我们天天都在注意你们的消息,许多人都在关注此次的冰盖考察。你自己多保重,嫣明。)

2004年12月11日,盖军衔在南极中山站度过了终生难忘的50岁生日。第二天,他们将向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冲击。

(同期声:克服困难,完成考察任务。我们一起喝下这杯酒。)

(好。)

这已经是盖军衔第三次参加南极科考活动了。1992年,国家极地考察办公室选中厦工装载机作为南极科考装备,厦工机械师盖军衔从此与南极结缘,成为中国第一个参加南极科考的产业工人,厦工大道就是那时候盖军衔开着厦工装载机修出来的。

(盖军衔唱歌:一时失志不用怨叹,一时落魄不用胆寒……)

1997年,盖军衔再次随科考队来到南极,他给队友们带来了“闽南三宝”,把闽南的功夫茶和那首唱响中华大地的歌曲《爱拼才会赢》带到了南极,让闽南的水仙花在南极的严冬绽放。

在冰天雪地中,在那片危险而孤独的生命禁区中,盖军衔和科考队员们结下了生死之谊。

2

青年时代的盖军衔一直有个遗憾,自己只有小学文化程度。1975年,盖军衔进入厦门工程机械厂当学徒,那年他20岁,同一批进厂的工人里,他的文化水平是最低的。

(师傅余长吾:所以当时我就鼓励他,你要去,文化水平再加紧深造一下,所以他就毫不犹豫就报了我们的夜校。)

(盖军衔生前采访:意思说叫我要,要多学习,那么当时我也给我师傅说,我说你相信我,我说我不管到任何时候,不会给师傅丢脸的。)

从那时起,盖军衔白天上班,晚上到夜校读书。两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九年之后,他拿到了机械制造专业的本科文凭,弥补了人生一大缺憾。

厦门工程机械厂是中国第一台装载机诞生的地方。对装载机这个庞然大物,盖军衔有着浓厚的兴趣;数以万计的零部件,他拆了装,装了拆,反复研究每一道工艺,每一张图纸。几年下来,他竟然蒙着眼睛也能拆装机械,只听声音就能辨别故障出在哪里。

80年代初,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开始推广“群钻”技术,这是全国机电行业的一项重大革新,当时厂里还没人敢涉足。

(师弟林国强:这个难度很大,大家都打退堂鼓了,但我们盖工,他就每天不分中午晚上,他就一个人就在磨这个钻尾。)

经过反复试验,盖军衔磨出的群钻可提高钻头的一次刃磨寿命3至5倍,这个年轻的学徒从此在厂里有了点名气。这个时候,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在全国铺展。

1990年,国家机械部引进美国卡特彼勒装载机技术,厦工作为工程机械重点企业承担了整机装配任务。在最后的验收中,样机发生故障,美国专家正要判定不予通过,盖军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大胆提出问题出在进口配件而不在装配过程。经过仔细检查,终于证实是进口的连接轴上挡圈漏装导致故障,美国专家由衷地对这位中国工人竖起了大拇指。

从装配工到工段长,从调度员到质管员,从车间副主任到售后工程师,只有小学文化的盖军衔,逐渐成长为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他为各类装载机的生产制造解决了近百项技术难题,为厦工创造的价值难以计数。

当年不想给师傅丢脸的学徒,在不断的学习和吃苦中,成了师傅最杰出的弟子,成为产业工人的骄傲。

3

南极有四个必争之点,极点、磁点、冰点和高点,前三者分别被美国、法国和俄罗斯先后攻克了,仅剩气候条件最为恶劣的冰盖最高点尚未被人类征服。2004年,中国决定组织一支极地科考队,远征南极之巅。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院生:我们一起来厦工来请老盖再去南极,然后我们这次的任务就是登顶。)

(盖军衔生前采访:所以当时我也感到说我说,人生,也难得有这种,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所以当时我说行,我再最后去一次。)

年过半百,一生劳碌,对工作过度的投入加上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老盖的身体积劳已久。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4000多米,气温达到零下40度,对于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的老盖,意味着这可能是一次回不来的征途

(同期声:一、二、三,祖国万岁。)

勇士们,冲向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这次科学考察活动,是国际南极考察的一次重要的科学活动。)

(盖军衔:这个吊车好啦。)

(全部准备完毕,准时下达命令。)

(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祖国在注视你们,我宣布,现在出发。)

2004年12月12日,为老盖过完50岁生日的第二天,一支由13勇士组成的远征队从南极中山站出发,向冰盖深处推进。一路上,科考队连续遭遇了“死亡陷阱”冰裂隙和漫天飞舞的“地吹雪”。更糟糕的是,在这个危急时刻,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老盖,出现什么情况了?)

(盖军衔:啊?)

(出现什么情况了?)

(盖军衔:轮胎坏了。)

(什么原因造成的?)

(盖军衔:啊?)

(什么原因?)

(盖军衔:被冰碴刮破了。)

作为茫茫冰原上唯一的交通工具,雪地车出现故障是很危险的,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冒着被冻伤和出现高原反应的危险,老盖以最快的速度把雪地车修好了。科考队继续向前挺进,而老盖的体能却在一点一点地下降。

2005年1月7日凌晨,经过25天的艰难跋涉,中国科考队距离冰盖最高点只剩不到50公里了,危险却在这个时候悄然逼近。

(盖军衔生前采访:记者他在传输那个资料,传那个资料。)

(南极队友金波:对,没电了突然。发电机那就相当于我们的生命线。)

零下40多度的冰天雪地,停电就意味着死亡。

(盖军衔生前采访:那我就赶快就冲到那个发电房里面去,爬上爬下,然后又要到舱顶去开那个透气管。)

老盖甚至来不及戴上手套,在冰冻的瞬间,他的手被黏掉了一层皮。一秒、两秒、三秒,地球最南端的低温冻住了时间。凭借老盖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发电机组终于恢复运转,而老盖却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和休克现象,倒在了发电机旁。

(随队医生童鹤翔:发现胸闷,呼吸困难,所以我考虑他可能有心脏方面的一些问题。)

再坚持一天就胜利了,但老盖的身体已经在一路的抢修中被耗尽,距离梦想已如此之近,而他的血压却在这个时候降到了最低点。为了队友们的胜利,老盖选择了放弃,流着眼泪告别队友,告别南极。

(盖军衔:记得成功的时候不要忘了我啊。)

(队友:那一定,一定。)

(队友:保重。)

2005年1月18日,中国远征队终于登上了南极冰盖最高点,这个亿万年来寒冷孤独的地球“不可接近之极”,终于有了人类的足迹,而且是中国人的足迹。

(盖军衔接受采访:我没有最后,没有坚持到最后……)

当人们以英雄的礼遇欢迎这位南极战士凯旋时,老盖心中的遗憾依然挥之不去,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踏上那片净土了。

4

告别南极后,盖军衔又投入到厦工装载机的售后服务工作中。遍布全球的经销商和用户们说,老盖就是一部装载机的活字典。

(厦工烟台代理商肖尔海:工作非常认真,所以有了他我们在装载机的故障,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这样说。)

几年间,老盖亲手培养了几十名售后服务工程师、上百名技术骨干、三千多名企业技工,对外培训用户则高达一万人。

然而,没有人知道,每一个不眠之夜,每一次泡面充饥,每一堂课,每一次出差,正在耗尽的是老盖的生命。2012年9月,老盖承担了一个装载机3D教学软件的开发项目,又开始了几个月的不眠不休。

12月8日,北京传来喜讯,盖军衔荣获中国第11届“中华技能大奖”,这是中国政府对工人技能水平的最高奖励。

(盖军衔生前采访:福建省到现在只有三位,对制造业来说可能我就是,唯一的一个获得这个大奖的,所以我自己都不敢想,当时在报的时候叫我报我都不敢报。)

这个最高荣誉似乎开始在总结老盖的一生,这时他已经感觉到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了。

(同事余作力:连续一个月一直咳嗽,所以,他也没去医院检查。)

(妻子王嫣明:我说你今天怎么那么早躺在床上啦,他说他今天觉得肝有点痛。)

妻子硬拉着丈夫去医院检查,这时教学软件的研发正在做最后的冲刺,老盖还忙着给培训班上课。奔忙中的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2012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检查结果出来了,确诊为胰腺癌晚期,而且已经转移到了肝脏等全身八个部位。没有人能够想象,一个人的身体已经这样千疮百孔了,还能忍着疼痛坚守在岗位上。

(师傅余长吾:一下子接受不了,接受不了,真接受不了。)

(妻子王嫣明:他可能就看我流眼泪,他就说,哎呀,你不要伤心,他说,你就当我去出差,我反正也老出差不在家。)

5

2013年的春节,老盖和家人是在病房里度过的。

(妻子王嫣明:儿子说可能这辈子,就这段时间跟他呆得最长。)

老盖知道儿子爱集邮,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用当地的邮票寄明信片回来,甚至把儿子的日记本带到南极,盖上邮戳。

病床上的老盖最牵挂的还是装载机,教学软件还剩下最后一点,他撑起虚弱的身体做着最后的努力。

(同事余作力:做不完了,对不起,这个事情你们一定要把它做完,我是没办法啦。)

(厦门厦工机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玲:他的生命已经是倒计时了,他还在想着这些。)

这个装载机教学软件成了盖军衔生命中最后的遗憾,就像当年南极最高点触手可及的时候,却不得不遗憾地转身离去。

2013年4月24日,老盖的病情急转直下,癌细胞已经在全身大面积扩散,妻子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再也无法对年迈的公公婆婆隐瞒下去了,得让老人家见儿子最后一面。

老盖的父亲祖籍山东,一生戎马,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父子相见,已是儿子弥留之时。

(盖总,盖总。)

(没办法了。)

(知道吗,伸直,好好好,伸伸伸。)

2013年4月25日零时35分,盖军衔停止了呼吸,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师傅余长吾:不能替他,能替他我替他走,他对厦工还有用。)

(妻子王嫣明:刚开始我还觉得就是说,好像就是出差那种感觉,但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本来应该要回来了怎么还不回来,后来想一想他回不来了。)

按照盖军衔的遗嘱,妻子将一条老盖亲自写好的短信发送出去,作为对这个世界的最后告别:

“各位朋友大家好,当你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我已离开这美丽的人间。我在西去的路上遥祝各位朋友健康长寿,这是盖军衔送给各位朋友的最后一个祝福。”

盖军衔走了,但是,装载机铭刻着他的名字,遥远的南极也会记住他的名字,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一个普通的产业工人——盖军衔。

(作者吴木坤、李博、林振作、刘丽影,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厦视二套《党的生活》栏目2013年6月30日播出)

四、写作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请根据下列材料撰写一则广播消息,300字左右。

2.请为你撰写的广播消息撰写一则编后话,200字左右。

4月24日,正在江苏扬州观看马拉松赛的苏州市民曾雅文见到了这样一幕——在10公里终点宋夹城公园,一群刚刚结束比赛的马拉松选手没有乘坐组委会准备的大巴车,而是把旁边的公共自行车“抢夺”一空。最后一个“抢”到车的小伙子喜上眉梢,刷卡、推车,一阵风似的骑走了。

如今,公共自行车在全国很多城市渐渐普及,成为鼓励市民低碳出行、运动健身的新方式。那么,公共自行车给市民生活到底带来了什么新变化?又给城市建设留下了哪些新课题?

走不太远就有站点

家住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新村的林女士家离单位只有不到4公里的路程。恰好,她家门口和单位门口都有公共自行车站点,骑车大概20分钟,于是公共自行车就成了她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扬州市民王玥说,公共自行车在市里很流行,有朋友来时,他也习惯从附近的站点租几辆车,带朋友骑行游玩。

据悉,扬州市区(含江都区)已布放公共自行车约12500辆,站点达400个,在居民多、景点多的区域站点布局更为密集。记者随机采访的市民表示,如果遇到车不够或者车位不足的时候,走到下一个站点租车或还车都不会太远。

长沙市的公共自行车建设正在试点中。截至今年1月,在岳麓区和天心区两个试点区域共计完成153个站点建设,投放自行车4000辆,累计骑行量17万人次。在试点过程中,很多不在试点区域内的市民打市长热线咨询,希望自己所在区域能尽快纳入。

扫二维码就能租车

长沙市的公共自行车采用最为普遍的“售卡”制,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该站点售卡超过了3000张。售卡、充值、查询、挂失等,都要在具体网点或机器上办理。记者在某售卡网点遇到了一位康先生,他的“益通卡”失而复得,正是来取消挂失的。

同时,扬州市已经推广了“扫码租车”。曾雅文在扬州旅行期间,正是用这种方式实现了跨地租车。“先扫描站点的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后用手机号注册,用支付宝预存押金后就可以租车了。”她说,骑车出行比较自在,“外地人也能这样租车,实在很方便。”

“扫码租车”的方便快捷带动了市民和游客骑车积极性。数据显示,“五一”三天假期,江苏省通过支付宝中“免押金”扫码租用城市公共自行车的人数达到了187318人,仅扬州市就超过了5万人使用。

交通配套还需跟上

长沙市岳麓区的陈阿姨没办租车卡,她表示,骑车本来是很方便,但是路一堵起来反而是走路更轻松。她经常路过的小巷两侧停满了私家车,骑车人在机动车之间穿梭,很不安全。康先生也表示,租车只是去公园骑着玩,上班却不敢。“很多路上都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在马路上骑车有点担惊受怕的。”

“想要普及公共自行车,交通的配套建设一定得跟上。”据王玥介绍,扬州市的机动车车道和自行车车道大多用花坛隔开,自行车车道较宽,很少有私家车占道的情况发生,但也有烦恼,“电动车越来越多,骑车也得小心”。

目前,长沙市已经启动自行车道改造计划,试点区域内的自行车道及标识系统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建设进度仍不能满足公共自行车运营需要,影响骑行安全。”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孙超、张晔,《人民日报》2016年5月24日刊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