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吾尔族传统舞蹈:艺术特征与教学研究

维吾尔族传统舞蹈:艺术特征与教学研究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种舞蹈多由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表演,舞蹈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具有较高难度的炫技和腰部的技巧,现今已成为维吾尔族较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品种之一,深受维吾尔族民众的喜爱。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是与民间音乐结合得十分紧密。

维吾尔族传统舞蹈:艺术特征与教学研究

1.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种类

(1)“赛乃姆”

“赛乃姆”是表演性较强的自娱性歌舞,属于舞者不歌,歌者不舞的形式,在新疆各地普遍流传。“赛乃姆”一词源于音乐节奏的名称,其节奏平稳,适于各种旋律、曲调,使舞者在乐声中自由起舞,遂成为最普遍的舞蹈形式。

“赛乃姆”的表演形式比较自由,尤论室内、室外均可进行,表演开始前,民众围坐,乐队和伴奏者聚集一处。音乐开始后,舞者进场,对独舞、对舞,也可二、五人同舞。舞者随琴声、鼓声、合唱即兴表演,还可邀请围观者进场对舞。音乐节奏转快后,舞蹈也逐渐进入高潮,围观者也都情不自禁地和着节奏拍手助兴,或高喊“凯那”(带劲、加油啊)“巴力堪拉”(妙啊)。

“赛乃姆”舞蹈的风韵与音乐的地区风格关系密切,从而形成南疆、北疆、东疆3种类型。

南疆:以喀什地区为代表,其舞蹈风格明快、活泼、深情、优美。

北疆:以伊犁地区为代表,其舞蹈风格潇洒、豪放,带有草原气息。

东疆:以哈密地区为代表,其舞蹈平稳、安详、风趣,带有汉族音乐的色彩。歌词中也常加入汉语词句,成为维汉两种语言结合在一起的民歌。

由于各地区赛乃姆曲调风格和表演者不同,同样的舞蹈动作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为了区别起见,各地“赛乃姆”都冠以地区的名称,如喀什“赛乃姆”、阿克苏“赛乃姆”、库车“赛乃姆”、库尔勒“赛乃姆”、和田“赛乃姆”等。

(2)多朗舞

多朗舞为礼俗性舞蹈。多朗是居住在塔里木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的自称。多朗舞是该地区特有的一种舞蹈形式,具有草原游牧生活和农耕生活相融合的绿洲文化特征。多郎舞以双人舞为主,男女均可参加,可若干组同时进行。

表演时,舞蹈在“多郎木卡姆”音乐伴奏下进行。“多郎木卡姆”由4种节奏组成,富于变化。舞蹈最后发展成竞技性的个人旋转。这时,舞者逐渐减少,剩下的舞者表演更加精彩,直至只剩下1位舞蹈高手。舞蹈在观众的喝彩声中结束。多朗舞始终在高亢的男声伴唱中进行,舞蹈的律动特点是动作缓慢沉稳充实,技巧动作豪放有力。

(3)萨玛舞

萨玛舞为风俗性舞蹈。萨玛舞是伊斯兰教节日时由男子在广场上集体表演的舞蹈形式,主要流传地区为新疆喀什、莎车等地。

“萨玛”原是古代新疆的一种拍的民间舞蹈,曾盛行一时。伊斯兰教传入后,逐渐演变成节日的群众舞蹈活动。在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形成时,萨玛舞被收在歌舞组曲“麦西来市”的开始部分。至今,在肉孜节、古尔邦节时,人们依然喜欢聚于寺院前的广场上跳萨玛舞。

萨玛舞的主要乐器为铁鼓和唢呐。其舞蹈动律沉稳、舒展。落脚时全脚着地,身体下压,微顿,抬步时两手随身体的俯仰而轻摆,常用跳转、擦地空转等技巧动作。表演者多为劳动群众,动作粗犷有力,富有劳动生活气息。

(4)“纳孜尔库姆”

“纳孜尔库姆”为表演性男子舞蹈,以双人对舞为主,带有竞技性。对舞,步法以蹲步、跳步为主,舞者以诙谐、幽默的动作模拟各种劳动或各种人物形象,如缟鞋、跛子走路等。竞技,只以鼓声伴奏,技巧动作有跳蹲、跳转、动肩转等,舞者互以高难动作压倒对方,在观众有节奏的呼喊声中献艺表演。伴奏乐器为艾捷克、弹拨尔、热瓦甫、手鼓、唢呐、铁鼓等。

“纳孜尔库姆”流传于新疆吐鲁番、鄯善、托克逊等地区,是婚礼、喜庆或麦西来甫中最精彩的节目,各地多有半职业性的纳孜尔库姆艺人。“纳孜尔库姆”的表演在《吐鲁番木卡姆》的伴奏下进行,开始只是合着乐曲与伴唱跳一般性舞蹈,当乐曲转入纳孜尔库姆专用曲调并唱到“哎,哎,纳孜尔库姆”的歌词时,才进入纳孜尔库姆的表演。表演分为对舞和竞技两部分。

(5)盘子舞(www.xing528.com)

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流行于新疆库车、喀什、伊犁、乌鲁木齐、麦盖提等地。弦乐伴奏,有专用曲调。据传,盘子舞源于新疆库车民间,后流传各地,逐渐发展成为舞台节目,由女子单人表演。

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盘子,指挟竹筷,和着首乐,边打边舞,并在头上顶一盛水的碗,以增加难度。麦盖提县的盘子舞,由男艺人表演嘴内叼长把木勺,随舞击打碗。盘子舞的步法与舞姿,多来自赛乃姆。

(6)手鼓舞

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维吾尔地区兴起的一种新的舞蹈形式。此种舞蹈多由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表演,舞蹈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具有较高难度的炫技和腰部的技巧,现今已成为维吾尔族较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品种之一,深受维吾尔族民众的喜爱。较为著名的代表作有《摘葡萄》等。

(7)“夏地亚纳”

“夏地亚纳”是节日或盛大集会时在广场上表演的群众集体舞蹈形式。“夏地亚纳”原是乐曲名称,维吾尔语意为“欢乐的”,过去曾用于王宫贵族的出巡、迎送等礼仪的乐舞中,后发展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舞蹈,多在集会开始前表演,或在其他民间舞蹈之后表演,如跳萨玛舞时,一般以夏地亚纳结束。

跳“夏地亚纳”舞人数不限,表演时无固定队形,动作不强求一致,步伐以小跳步为主,手的动作简单,节奏为拍。伴奏可用弦乐或吹奏乐,几面直径不同的手鼓或铁鼓同时热烈击奏。新疆各地的夏地亚纳的形式与风格各有差异,北疆的活泼,南疆的舞姿华丽,麦盖提县的古朴。

2.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特点

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有以下4个方面。

(1)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

从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动、静的结合和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

(2)膝部连续性的微颤

或变换动作前瞬间的微颤,使动作柔美,衔接自然。

(3)旋转快速、多姿和戛然而止

各种舞蹈形式的旋转,均各具特色,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时做竞技性旋转。

(4)音乐伴奏多用切分音、符点节奏

弱拍处常给以强奏的艺术处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色彩。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是与民间音乐结合得十分紧密。

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更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维吾尔族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自娱性和礼俗性舞蹈中也带有表演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