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绿洲文化与西北民族: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

绿洲文化与西北民族: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而形成既不同于一般农耕,又不同于草原牧放的生活特征,成为融合农耕、草原以及商业文化为一体、综合性的绿洲文化。在这种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原两北地区的一些古民族发展成今日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伊斯兰教传入后,又形成了回、东乡、撒拉等民族,这些民族继承了古西域乐舞文化,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绿洲文化型民间舞蹈,它和其他四大类型的民间舞蹈一样,都是深邃的中国文化的载体,有待我们发掘、探究。

绿洲文化与西北民族: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

1.绿洲文化

绿洲多处在大沙漠的边缘,气候干燥,降水量少,水源匮乏,必须开渠引水灌溉,挖掘“涝坝”(如池塘)贮水,才能进行农耕和畜牧业的生产劳动,才能使人生存下来。由于绿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不多,还必须依靠商业往来,弥补物资和生活用品不足。从而形成既不同于一般农耕,又不同于草原牧放的生活特征,成为融合农耕、草原以及商业文化为一体、综合性的绿洲文化。

我国两北地区有大片沙漠和面积大小不同的绿洲,出甘肃兰州,沿河西走廊伸延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处处绿洲,是当地各族民众共同开辟的沃土,它积淀着古代文明和昔日光华。

2000多年前,这里出现过许多古民族的地方政权,人们称之为“城郭之国”,并称该地为“西域”。自从汉武帝张骞通西域,开拓了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以来,直至宋、明间海运逐渐兴起,此地一直是中原和西域、中国和中亚以及西方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友好往来的重要通道。

在这种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原两北地区的一些古民族发展成今日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伊斯兰教传入后,又形成了回、东乡、撒拉等民族,这些民族继承了古西域乐舞文化,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绿洲文化型民间舞蹈,它和其他四大类型的民间舞蹈一样,都是深邃的中国文化的载体,有待我们发掘、探究。

2.西北民族

西北地区的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回、东乡、撒拉等,由于本章主要分析的是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因此,我们仅对维吾尔族进行分析。

维吾尔族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原先居住在中国北方草原,后迁徙到西域,并逐渐由草原游牧生活发展为定居的农业生活。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各地。(www.xing528.com)

“维吾尔”一词,意为“联合”“协助”。维吾尔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维吾尔族古代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11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后,改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察合台文,并且创制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老维吾尔文。

维吾尔族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以及在民间流传甚广的《阿凡提的故事》等。值得维吾尔族骄傲的是维吾尔族医学,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维吾尔族的植棉和棉织业历史悠久,因此以往族人不分男女老幼都穿棉布衣,男子以长袍为主,妇女的服饰多为宽袖的连衣裙,外罩黑色对襟背心,男女均喜爱戴“尕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人多喜食馕(烤饼)、面条、抓饭、茶、奶等,民居一般多用泥土建筑而成,并多靠天窗采光。过去交通不太发达,现今交通便捷。

维吾尔族历来均实行一夫一妻制(历史上曾由家长包办),子女结婚以后便与父母分居,均实行充满伊斯兰文化色彩的土葬仪式。

维吾尔族的节日主要有开斋节(肉孜节)、古尔邦节(也称库尔班节或献牲节)、诺鲁孜节。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最为隆重,信教民众家家炸油馓子,很多人家宰羊杀鸡。节日开始,男女老幼穿上新衣互相拜节,互致节日的祝贺。

维吾尔族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生活与信仰,以及“丝绸之路”商业文化的影响等,在他们当时的民间舞蹈中都有所表现,并在今天的民间舞蹈中遗存下来,成为现在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