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藏族民族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祈福舞蹈研究

藏族民族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祈福舞蹈研究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藏族的历算自成一格。“谐”的舞姿圆润、流畅、优美抒情,多彩的长油在空中飞扬,是一种群众自娱性的舞蹈,也是藏族民众祈愿祝福吉祥的舞蹈。“孔雀吸水”是民间表演性节目,系藏族民众祈愿吉祥幸福的舞蹈。

藏族民族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祈福舞蹈研究

1.藏族民间舞蹈文化依托

(1)藏族的民族称谓及分布

藏族为汉语称谓,藏族自称“蕃”。藏语对居住小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称谓:“卫巴”(前藏地区)、“藏巴”(后藏地区)、“兑巴”(西藏阿里地区)、“康巴”(西藏东境和四川两部)、“安多娃”(西藏北部及川西北、青海、甘南)等。

藏族主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省的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2)藏族的语言文字及文化艺术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其中又可分为卫藏、康、安多3种主要方言。卫藏方言和康方言属于有声调语言,安多方言属尤卢调语言。藏文系参照梵文某些字体于7世纪前期创制(3次修订),为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至今通用

藏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藏族是个富有艺术才能与传统的民族,早在7世纪初,就有藏义文献(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传世。例如,最早的有木简木牍、纸卷皮卷、金铭石刻等。

文学方面,较为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格萨尔王传》《米拉热巴传》《颇罗鼐传》《萨迦格言》等书,早已脍炙人口,并在国内外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历史方面,拥有通史、断代史、编年史、传记、诺系、地方志、寺志等。

佛学方面有藏义大藏经,即闻名于世的《甘珠尔》(佛语部)《丹珠尔》(论部)两大丛书。

此外,还有哲学、韵律、文字、舆地、医药、历算、史传、全集、文学、小说诗歌戏剧、寓青等著述。

在藏医学方面,藏医讲究望、闻、问、切,兼有针砭、按摩及外科手术,藏药博采动、植、矿物,讲求炮制技术。较为著名的有《医方四续》。

藏族的历算自成一格。藏历史阴阳合历,以百行、阴阳、十二生属系年,每六十年一周,年分四季,十二月,月有大、小建,一般两年置一闰月,可预测日、月食及地方近期气象

地理方面有《世界广述》等。

此外,创始于明代的藏剧,拥有《文成公主》等8大剧本,深受民众欢迎,形成中国的著名剧种。

2.藏族舞蹈的种类

(1)“谐”

“谐”是藏语对歌舞的泛称。不同藏区的方言还称作“叶”或“依”,汉语称“弦子”。敦煌莫高窟壁画《张议潮出巡图》的仪仗中,拂动长袖翩翩起舞的形象,记录了当时“谐”的舞姿。同时印证了汉藏文化交流历史的久远。

西藏农区妇女夏秋着无袖袍,前系氆氇围裙,领、袖、衣襟上镶边,男女均系腰带,穿长靴。牧民穿羊皮袍,不缝袍面;僧尼披袈浆。20世纪50年代前,保留有严格的阶级内婚制、少部分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现均已废除)。

此外,土彝和水彝除因条件限制,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

“谐”又叫“弦子舞”在藏族中俗称“谐”,盛行于巴塘、昌都、甘孜、青海一带。“谐”的舞姿圆润、流畅、优美抒情,多彩的长油在空中飞扬,是一种群众自娱性的舞蹈,也是藏族民众祈愿祝福吉祥的舞蹈。在藏族的历史中它是最普遍、最繁盛的艺术形式。

每逢节日集会时,众人围成圆圈起舞,一起抒发着心中的欢快的情绪。一般是操“白旺”(牛角胡琴)的站在排头,拉起胡琴带领人群扬袖起舞,舞者随着悠扬绵长的旋律和阵阵颤音,迈着连绵起伏的舞步,徜徉在微波链漪的舞乐之中。

“谐”多以模拟孔雀姿态动作为其形体特征。它的“拖步”“点步转身”“晃袖”等动作,长袖翩翩,很有特色。“孔雀吸水”是民间表演性节目,系藏族民众祈愿吉祥幸福的舞蹈。

“谐”曲调丰富,表演多样,每个曲调都有标题内容和一组相应的舞蹈动作,如《公公》的歌词是互相问答,山鸡、孔雀、布谷鸟是怎样走的,并模拟其动态。步法与舞姿是典型的“一顺边”的形象。

(2)“堆谐”

“堆”原是藏族对雅鲁藏布江下游拉孜、定日、阿里一带的称呼。“堆谐”泛指后藏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仁、定日等县以及阿里一带叫作“堆”地区的农村圈舞;还有一层含义是指这类舞蹈形式传入拉萨后,经过加工和规范了的藏族踢踏舞。(www.xing528.com)

“堆谐”的历史十分久远,至今仍可见的在10世纪时绘于西藏阿里地区古格王朝宫堡集会议事大厅的壁画,上面有身着长裙,体前交叉连手,右脚在前、左脚略后,面向左转的10名少女的“堆谐”舞姿。它属于表演性较强的舞蹈形式,有音乐伴奏,具有固定的曲调与舞蹈结构程式,有固定的引子和尾声曲,气氛热烈、节奏鲜明、动作灵活。

该舞有3种不同风格:拉萨地区包括日喀则和江孜,动作活泼、潇洒,舞时以弱拍起步,灵活、敏捷的脚下动作为主要特征;南派以定日地区为代表,动作朴实、深沉、热烈而奔放;北派以拉孜为代表,动作优美、平稳而欢快。

“堆谐”是在有标题的歌舞曲中进行的,如《加仓国仓》(“山峰之鹰”)、《达娃秀奴》(“年轻月亮”)、《松遮拉》(矫健体魄)等,分为引子、主要表演、结尾3个部分。引子与尾声都不长,是纯舞曲,中间的主要部分有唱词和间奏曲,舞蹈动作和乐曲变化配合紧密,有些乐曲还分为慢、快两部分。

该舞的基本步法有“三步一变”“连踏步”“跺踢步”“三颠一吸”“原地转身”等。该舞有完整的程式,分“降谐”(慢板)、“觉谐”(快板)两部分。表演时,先喊一声“拉索”(类似叫板),然后开始进入引子、慢板,在转人快板和固定的尾声前,同样用一声“拉索”结束。此舞也有直接从快板开始的形式。

(3)“果谐”

果谐是自娱性群众舞蹈,也称“苟谐”“戈谐”“果日谐”等,皆是藏语不同的汉字记音,意为“围成圆圈跳舞”,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圈舞”,流传于西藏的阿里、日喀则、山南、江孜以及拉萨附近。“果谐”属于农区古老的歌舞形式,可在野外、村头或室内进行,人数不限,男女老幼皆可参加。

“果谐”由慢、快两种不同速度的曲调与舞蹈组成,慢板称作“降谐”,意为“舒展的舞蹈”,曲调缓慢、辽阔,舞蹈舒展、简单。快板称作“久谐”,是“快速歌舞”之意,曲调热情,为4/4、2/4拍。表演时,舞者边唱边舞,男子时常加入许多技巧动作。开始时,领舞者先唱一句,使大家知道哪个曲调,然后大家随之起舞。舞蹈进行中领舞者还常常以“去去去”“休休休”的喊声统一节拍和步法。表演中还经常出现男女双方轮番舞蹈比赛的场面,情绪就更为热烈高涨。

“果谐”表达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歌唱新生活的,有描绘自然景色的,有歌唱爱情的,也有抨击旧制度的。因为“果谐”主要流传在农村,所以有人称它为西藏的农村歌舞。

“果谐”的基本舞步是:2/4节拍,即重拍起步,3步一变,顿地为节;跳时膝盖到脚掌硬直落地,结实沉稳,节奏鲜明,以抒发集体的热烈情绪为其基本特征。

西藏各地都有这种舞蹈,常见于村头、广场、打麦场,节日里,场地上摆着一缸青稞酒,人们围着酒缸拉圈起舞,男女各站一边,分班歌唱,从左到右沿圈踏步走动,往往从日落跳到夜晚,从深夜跳到天明。当唱词告一段落之后,有“谐本”(歌舞队的组织者)带头发出“咻咻咻咻咻”的叫声称为“谐个”。

跳完歌头,紧接着是一段快速歌舞,男方跳一段后,女方跟着也跳一段,出现男女舞蹈竞技的热闹场面。跳完数遍后又由“谐本”带头喊“咻咻咻咻”或说一段快板,边说边跳统一的步伐,借以把舞蹈推向高潮,共同结束。这种和着快板边说边跳的跳法叫“谐休”,就是尾声、结束步。

(4)“卓”

“卓”即通常所说的“锅庄”,因地区方言和对它的理解不同,记音和用字也不一样,有“草”“措”“果卓”“锅庄”等名称,是有舞必歌,以歌伴舞的形式。

据《钦定大清会典》的记载,可知清高宗(乾隆帝)平定金川(今四川境内)时获得番乐并把它作为宫廷乐舞“列于燕乐之末”。其中,“大郭庄”(锅庄)的跳法是“司舞十人,每两人相携而舞”。现在“锅庄”中,仍有许多是双人携手而舞的形式,如《阿虚都多》(“猴子对脚”)即是。

牧区“卓”的慢板以喁为主,快板部分节奏急促,有翻身与跳跃性的动作。林区“中”以工布地区最为著名,其中有近似射箭和模拟飞鸟的动作。

流传于后藏日喀则的“中”气势磅礴,技巧性强。

“果卓”的舞姿矫健雄壮,男子裤腿肥大,犹如雄鹰的粗毛腿,舞蹈多模拟禽兽,特别是雄鹰的形态动作,雄鹰展翅、鹰跳、鹰盘旋等,注重姿态和情绪的表现,是藏族民众勇敢彪悍性格在舞蹈中的体现。

(5)囊玛

囊玛主要流行于拉萨、日喀则等地。是一种由上层社会走向民间的古典歌舞艺术形式,但其实是拉萨的回族、藏族和汉族民间艺人集体创作的结晶。

囊玛的唱词有赞美家乡与寺院、颂扬佛祖、祈祝吉祥以及社会生活、男女爱情等多方面的内容。囊玛跳时先配合歌声做平缓洒脱的抬腿甩手的踏节步,进入快板时舞者叫一声“勒似旋”即转人快速舞肋,唯舞蹈有似踢踏步,随着舞步跳踏做一些踏步转圈、旋礼揖拜的动作,是一种华贵典雅的抒情歌舞。

(6)热巴

“热巴”舞蹈广泛流行于康巴藏区、工布及与西藏毗邻的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的藏族民间舞。“热巴”原意为“流浪艺人”,最初起源于藏族民间艺人歌舞班子。热巴一同,藏语意为“流苏”,即辫穗。由于男艺人在腰间要系多根如穗辫似的“穗裙”。因此人们把他们和他们表演的形式也都称作“热巴”。由于记音不同,有人写作“日巴”。

“热巴”有专门组织的演出班子,其组成多以本家族为主,或个别艺人加入,由1名老艺人做领班(多是家长),各班人数不等,少至2人,多可10数人。艺人多是世袭,而且四处漂泊卖艺,所以一般都有较好的技艺,以便谋生。表演内容除舞蹈外还有快板、对话、杂技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观众的需要。

热巴动作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如仰转、抬腿转、侧身翻及绕身翻转击鼓等。女舞者的腰肢非常柔软,在表演时往往会从侧面让头部和小腿相触,宛若水蛇般的身躯在敲击手鼓的同时绕回婉转,随着鼓点节奏的加快,身躯的绕转让人目不暇接。与其他舞蹈风格不同的是:它既是群舞,也是一种集体性的独舞。

“热巴”的舞蹈表演大致有铃鼓舞、热巴弦子和朗叶达3种。其中“铃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艺人持手铃和牦牛尾,女艺人右手持单柄手鼓,左手持长鼓槌击打。开始时,男女一起表演,男纵跳挥铃,女旋转击鼓,欢腾热烈;接着男艺人表演个人拿手技巧,如“躺身蹦子”“空转小蹦子”“原地跨腿转”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