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共管规划与措施的实施效果

社区共管规划与措施的实施效果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护区内90%以上为农业人口,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年龄结构轻,人口素质低。医疗条件差,医务人员少,每万人仅有10名医生,社区居民缺医少药的问题普遍存在。社区共管是社会参与保护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范畴的活动,是搞好保护区与社区关系的行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组织的低碳社区项目在碧口李子坝实施,旨在创建绿色社区。表9-3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成效评价标准续表9-3

社区共管规划与措施的实施效果

保护区社区有文县、武都区的9个乡(镇),实验区内有63个行政村,327个自然村,31984人,核心区、缓冲区无居民(http://www.baishuijiang.com.cn/)。保护区内90%以上为农业人口,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年龄结构轻,人口素质低。从地域分布看,人口大多居住在河谷或低山缓坡带,除极少数乡镇外,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为20~70人/km2,平均约52人/km2;耕地少,人均耕地1.52亩/人,耕地人口密度高,平均986人/km2。而且土壤贫瘠,大部分是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保护区社区居民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落后,总产值低。土特产品数量少,商品率低,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保护区内教育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乡村学校少,存在上学远、生活不便等不能入学或中途辍学的现象。在保护区内的9个乡镇中,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0.36人,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40%以上。医疗条件差,医务人员少,每万人仅有10名医生,社区居民缺医少药的问题普遍存在。卫生状况差,乡村防疫机构不健全。

社区共管是社会参与保护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范畴的活动,是搞好保护区与社区关系的行为。保护区管理不是简单的生态保护,保护区是生态、社会、经济政治的统一体,保护区管理必须考虑社区因素(莫燕妮等,2007)。因此,社区共管模式是一种能够兼顾当地居民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开放性的资源管理,能够督促社区居民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落实监督管理工作,并在社区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效果。白水江管理局在社区共管方面利用开展各种外资项目的机会,对社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树立一些典型,以带动村社经济的发展,改善社区居民的生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如香港乐施会社区共管示范项目,对家禽家畜养殖、核桃栽植、花椒丰产栽植进行培训;林业持续发展项目,逐年开展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培训;WWF社区项目,进行节能培训。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组织的低碳社区项目在碧口李子坝实施,旨在创建绿色社区。在白马河保护站辖区铁楼乡李子坝村、寨科桥村、草河坝村和碧口保护站辖区李子坝村开展清洁能源示范。根据国家林业局(2008)对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成效评价标准(表9-3),对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成效进行评价。

表9-3 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成效评价标准

(www.xing528.com)

续表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