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与动态预警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与动态预警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保护角度来看,从山系或保护区尺度上来开展大熊猫分布与生境的关系研究,使得濒危动物的保护更具有科学依据。生境连通性是岷山地区大熊猫保护的主要对策。根据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3、4次大熊猫调查数据及2020年野外调查结果,结合区域的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分析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分布与多种因子的关系,旨在为该区域大熊猫的保护提供依据。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与动态预警

综合分析,影响大熊猫分布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物理环境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物理环境因素常指海拔高度、坡度、水源等;生物环境因素包括食竹类的分布及丰富度、植被类型、天敌及竞食物种的分布;人类活动因素主要有交通农业活动以及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动等,这些活动指标目前用居民点和道路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为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化提供了技术支撑。结合大熊猫的调查数据,分析大熊猫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排除了以点带面的弊端。从保护角度来看,从山系或保护区尺度上来开展大熊猫分布与生境的关系研究,使得濒危动物的保护更具有科学依据。如对秦岭山系(Loucks etal,2003)、岷山山系(肖燚等,2004)、邛崃山系(Xu etal,2006)和大相岭山系都已经开展了山系尺度上的研究,许多重要因子都在较大尺度上对大熊猫的分布产生影响,如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林型的分布以及主食竹开花等。徐卫华等(2006)选取海拔、坡度、植被类型、竹子分布、道路和居民点等因子,借助GIS和RS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大相岭山系大熊猫生境的分布、生境质量与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山系生境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基于这种研究成果提出的建设对策,更具有针对性。肖燚等(2004)对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交通使得大熊猫生境隔离成为多个相互分隔的生境单元。生境连通性是岷山地区大熊猫保护的主要对策。根据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3、4次大熊猫调查数据及2020年野外调查结果,结合区域的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分析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分布与多种因子的关系,旨在为该区域大熊猫的保护提供依据。(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