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嘴山煤炭开采的历史概述

石嘴山煤炭开采的历史概述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期间,宁夏省建设厅曾对贺兰山北部煤田地质及采煤等情况进行调查。据1956年的调查,仅石嘴山旧煤窑就有113眼,其中清朝开采的19眼、民国时期开采的74眼,日产煤合计约150吨,煤炭开采已形成一定规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把石嘴山列为全国新开发的10个煤炭矿区之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宁夏投资兴建的第一个煤炭工业基地。

石嘴山煤炭开采的历史概述

石嘴山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北、西三面与内蒙古毗邻,南与银川市接壤,东濒滔滔黄河水,西依巍巍贺兰山,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1960年设市,下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和平罗县,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石嘴山是基础雄厚、开放包容的西北工业重镇,是宁夏工业的摇篮,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25亿吨,其中被国际上誉为“煤中之王”的无烟煤——太西煤储量5.6亿吨,硅石探明储量42亿吨。

石嘴山的煤炭开采历史十分悠久,据北宋末年的朱弁关于“石炭用于世久矣,然西北处处有之”的记载,证明西北地区采用煤炭在宋代已不鲜见,可以推测石嘴山一带可能宋代就已有煤炭开采。另据矿区七层煤滨河采空区小窑井口上盖着厚度为4.99米的第四系冲积层这一事实,说明在冲积层形成之前,就有人在此开采,可以推断其开采年代之久远。据《通智石嘴山土神祠纪》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兵部侍郎通智奉命到平罗兴修惠农、昌润水渠工程以及修筑新渠、宝丰两县城时,曾在石嘴山开采煤炭用于施工。有“取煤炭不下十万车”“更取干泥,烧造瓷窑”等记载。清乾隆五年(1740年),甘肃巡抚元展成奏“宁夏府属灵州及中卫、平罗二县……俱有煤洞,历听庶民采取,以资日用”,说明早在雍正年间或以前,此处已有煤炭开采,用于炼铁及烧瓷等。而石嘴山地区旧志《平罗纪略》又称平罗“石炭出北山石嘴山、打碨两口”。加之清代文人咏石嘴山的诗中,有“煤洞云开野火红”的诗句,断定石嘴山煤炭在清代即已开采可谓无疑。特别是1961年,在石嘴山二矿接收的原瓷厂小窑改扩建的小井五层煤老空区挖出了5具近乎木乃伊的尸体,身着清朝服饰,头留长发辫子,更可证明这是清朝死于非命的挖煤窑工。

对石嘴山的煤炭记叙还出于俄国学者俄布切夫、中国科学家翁文灏等人的著述以及1940年宁夏省政府建设张文谟、刘振中对石嘴山地段的调查报告中。张、刘在调查中首次获得了该区煤质的测定结果。民国期间,宁夏省建设厅曾对贺兰山北部煤田地质及采煤等情况进行调查。1941年任绩、胡增壁对贺兰山北部进行调查,估测石嘴子(即石嘴山)等6处煤田储量为8569万吨。据《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记载,1942年,石嘴山、石炭井以及打磴口(即大武口)等地共有小煤窑30处,年产煤炭3.1万吨。当时,宁夏省建设厅为解决汝箕沟炼铁厂燃料问题,成立官商合办的德昌煤炭公司。据1956年的调查,仅石嘴山旧煤窑就有113眼,其中清朝开采的19眼、民国时期开采的74眼,日产煤合计约150吨,煤炭开采已形成一定规模。从1913年至宁夏解放前夕,在石嘴山地区及石炭井沟先后开建和停产的小煤窑百余处,其中石嘴山的老君庙、河拐子、下稍子、石喇叭、王泉沟、火炕眼、药王庙、山水沟一带就有小煤窑30余处。

1935年7月,宁夏建设厅设立矿务局,专门管理全省矿业的勘探和开采,并派员赴各矿区调查,以拟定矿业发展实施方案。省林矿局开展工作之后,主要抓了旧煤窑的调查整顿和各种矿产资源的勘测工作。前一项工作中对宁夏现有煤窑的生产设施、规模、面积、经营状况、交通条件等进行了逐一考察,同时对他们的营业手续和税务进行了整理。1938年宣布旧执照作废,重新划定矿区,发放新照,加强税务管理。1940年11月又公布煤炭价格,禁止强行截收煤炭,哄抬煤价。当时煤窑以汝箕沟产量最大,但因道路失修,仅靠畜力驮运,限制了生产。1940年秋冬,建设厅又命平罗县政府组织民夫修筑汝箕沟道路。其费用由各矿商公摊承担,改善了该矿区的交通条件。民国宁夏省政府还派出技术人员,首先对贺兰山北段等处进行了勘探,初步掌握了铁、铅、硫黄、煤、大理石等资源的分布与储量及道路状况。1943年2月,马鸿逵成立兰鑫炼铁股份有限公司,集股300万元,决定以汝箕沟之试炼厂为其第一炼铁厂,在大武口设第二炼铁厂,两厂大量使用兵工,1944年春调拨200余名士兵分配两厂,以无偿劳动力从事生产。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把石嘴山列为全国新开发的10个煤炭矿区之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宁夏投资兴建的第一个煤炭工业基地。1956年1月,西北煤炭管理局按照煤炭部“贺兰山北段、黄河两岸以石嘴山为中心,建立西北煤炭生产基地,责成西北煤炭管理局派得力人员开始筹建”的批示,在进行地质勘探的同时,于1月24日在西安成立了石嘴山煤矿筹建处,孙昶任主任,成员有孟以猛、孙佰文、吴宗明等人。当年1月29日,以孙昶为首的筹建处到达石嘴山,开始了煤田建设的艰苦创业。他们住在石嘴山药王庙,设立了石嘴山矿区建设临时指挥部。白天骑着毛驴骆驼或步行到方圆近百里的地方察看地形地貌、搜集资料,晚上点上蜡烛整理资料,记录绘制图表,制订矿区筹建工作方案。这时候,国家从西安、北京、山丹徐州等地陆续调来了土建、矿区建设、机电安装等施工队伍,逐步解决了建矿初期住房、吃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矿区建设所需用的大批器材,在包兰铁路尚未开通,包兰公路的路况桥梁又不能承运大型设备的情况下,矿区筹建处通过调查研究,雇用有经验的船工,与筹建处的同志一道,乘木排在黄河上试航,摸清了自兰州至石嘴山数百公里的航道情况,经过70多天的努力,终于将矿区建设所需的设备、木材、钢材及其他物资从兰州顺黄河用羊皮、牛皮筏子及木筏陆续运抵石嘴山。

建矿初期,由于施工设备较差,开凿巷道、井筒及岩巷工程都是用人力手工操作的方法完成的。1959年3月,一号斜井简易投产。随后二、三、四号斜井也相继建成投产。这时,矿区的配套工程,如化工厂、机修厂、自备电厂、供水供电、铁路专用线、生活福利设施也快速上马,简易投产。到1961年底,一个设计能力为216万吨/年(后调整为195万吨/年)的石嘴山矿区已基本形成。为了保证炼钢所需的炼焦配煤,又相继组建了乌达(后移交内蒙古自治区管理)、石炭井、沙巴台3个筹建处。1958年6月成立了石嘴山煤矿基本建设局石炭井筹建处,负责石炭井煤矿建设的筹建工作;同时,石嘴山矿区及徐州、兰州、铜川等老矿区的建设者先后开赴石炭井。同年10月1日,设计能力60万吨/年的石炭井二号井开工建设(后将开工纪念日定为1959年1月1日)。1960年1月,为了及早做好石炭井矿区移交生产和配套建设准备工作,将石炭井建井公司改为石炭井矿务局。1961年底,二号井建成投产,取得了矿区建设的首战胜利。(www.xing528.com)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开发贺兰山北部煤炭基地及加强“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西北煤管局高节同志果断将西北煤炭管理局由西安搬迁到石炭井,开创了上层领导机关从大城市下迁到偏僻山区的先河,对进一步开发石嘴山以及内蒙古乌海等地区的煤炭基地,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965年,煤炭部在大武口成立了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统一领导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5省区的煤矿建设,这是由煤炭部管理的第二个煤炭公司。同时,贺兰山煤田的石炭井矿区扩大了建设规模,呼鲁斯太、汝箕沟两个矿区建设也全面展开。

1956年至1966年,是石嘴山煤炭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自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河北等10多个省市成建制调入的2万多名干部职工(不包括随迁家属),来到石嘴山参加建设。1959年5月1日,石嘴山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0万吨的四号斜井提前半年建成投产。1960年1月,宁夏第一座大型洗煤厂、年入洗原煤150万吨的大武口洗煤厂开工兴建。经过8年多的艰苦奋战,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石嘴山矿区基本建成投产;石炭井矿区的建设也全面铺开;汝箕沟、呼鲁斯太矿区完成了地质精查,进入开发准备阶段。各矿区的辅助企业也相继建成。从1966年开始,建设重点由石炭井矿区向汝箕沟矿区转移。至此,贺兰山煤炭工业基地初步建成。

其间,石嘴山煤炭系统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6104万元,占同期宁夏煤炭建设总投资的87.66%,其中石嘴山矿区8361万元、石炭井矿区7743万元,建成矿井8处,新增生产能力255万吨/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石嘴山煤炭系统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1680万元(不含西北煤矿机械总厂及其一、二、三厂),占宁夏总投资的86.74%,其中石炭井矿区13333万元、呼鲁斯太矿区6152万元、汝箕沟矿区12195万元。新建和改建矿井(露天)7处,新增煤炭生产能力555万吨/年,原煤入洗300万吨/年。

(资料来源:李文章主编:《石嘴山史纲》,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