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各部门根据毛泽东《五·七指示》和让干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方针,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这些劳动场所被称为“五七干校”,是对参加劳动的干部、知识分子进行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的地方。
在宁夏的几所中央“五七干校”中,尤以石嘴山隆湖一站(原西大滩)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该干校成立于1968年10月,撤销于1972年4月。主要包括从国务院机关下放的1881名干部、家属(不包括14岁以下的200多个孩子)。这些人中不仅有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还有叶籁士、林汉达、倪海粟、周有光等著名学者、知名人士。这些干部职工虽然身处逆境,但是那种蓬勃向上的乐观精神和崇高的理想没有动摇,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仍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开展生产劳动,特别是叶籁士、林汉达、倪海粟、周有光等老同志在劳动之余经常一起探讨语言文字改革方面的问题,他们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五七干校”撤销后,校内人员一部分回京,一部分到石家庄某飞机制造厂继续劳动锻炼。由“五七干校”创办的造纸厂移交国营平罗县农场。(www.xing528.com)
时隔40年后,石嘴山市委、政府决定在国务院原直属口“五七干校”遗址上建设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旨在体现当时国务院直属口机关干部在此劳动锻炼、艰苦创业、勤奋学习的历史场景,集中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智慧和文明成果。馆内陈列有反映干校学员及家属生产、生活场景的各种实物1200多件,其中综合馆内容分为9个篇章、23个单元,陈列展出的实物500多件、图片1200多张、文字资料500份。原址馆内容分为6个部分,其中以劳动工具、劳动生产场景及历史原貌的再现,重点突出当年老干部、知识青年居住及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部分有价值的实物。它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