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袁世凯篡夺大总统宝座后,图谋立宪称帝,引发全国范围的“讨袁”浪潮。西北各地的哥老会组织借全国反袁的声威,会同一些失败的军阀头目、失意的官僚政客、各路散兵游勇,纷纷“拉杆”起事。尤其是贺兰山一带,匪乱尤为猖獗。这些起事的武装势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多则几千人马,少则数百人。他们有的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有的亮出“反袁”的招牌,甚至贴上“清朝皇室后裔”这块牛皮膏药笼络人心,到处攻城略地,寻衅滋事,甚至打家劫舍。当地百姓称这些起事的武装为“独立队”或“杆子队”,官方则统称为“会匪”。在贺兰山及附近地区活动的“独立队”及其他“会匪”主要头目有张九才和高士秀等。张九才原为甘肃陇东环县民团团总,1915年8月因对甘肃省方新税不满,杀死县知事李伟,宣布起事,占领了环县县城,自任为总司令。高士秀,宁夏府城(今银川市)人,喜欢舞枪弄棒,学了一身功夫。辛亥革命前夕是宁夏府城一带的哥老会首领,任“贺兰山堂”堂主,在哥老会党中辈分较高,有一定号召力,曾领导过宁夏、灵州等地的辛亥革命民军起义及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活动。
鉴于西北局势混乱,匪患严重,袁世凯决定升任宁夏镇总兵马福祥为宁夏护军使兼宁夏将军,不再受甘肃都督管辖,而是直接受中央政府调遣,希望通过重用马福祥来获得西北回族人士的支持和拥护。马福祥也希望借袁世凯的势力在西北政治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此马福祥的政治地位急速上升,成为回族首屈一指的领袖人物。
会匪头目高士秀、张九才为了扩张势力,居然找了一个假皇帝做幌子。这个假冒清朝皇室后裔的人叫吴生彦,是甘肃静宁县人,平时喜欢装神弄鬼,借巫术骗人钱财。环县有一户常姓人家,小孩得了重病,请吴生彦前往诊治,可能是他运气好,胡乱捣鼓一阵,居然把这小孩的病治好了。从此,环县一带的百姓得了病,都纷纷请他医治。吴生彦从一个破落户,摇身一变成为环县当地有名的“神棍”。一些算命先生为了讨好他,说他有真命天子之相,如果举事造反,一定会成就大业,登上皇帝宝座。环县哥老会头目张九才早就打算起事造反,觉得吴生彦有比较高的利用价值,就把吴生彦请来,对外宣称吴生彦是清朝皇室后裔,名叫达尔六吉,理应继位称帝。在清朝皇帝的幌子下,一些对清朝仍眷恋不已的遗老遗少们,纷纷捐银助粮,张九才和达尔六吉的势力迅速坐大,成为活跃在陇东、陕北一带的政治土匪。
马福祥见张九才、达尔六吉等人在陇东十分嚣张,便派重兵前去围剿。张九才见势不妙,慌忙带着假皇帝达尔六吉向陕北、内蒙古后套一带逃窜。陕北会党头目高士秀,以及被马福祥打败后逃窜后套的卢占奎等,见张九才、达尔六吉拥有较强的实力,便纷纷与之联合,共同推举达尔六吉为伪皇帝。一时间,后套一带成了这股乌合之众的老巢。由于清王朝从建国之初就实行满蒙联姻政策,对蒙古王公贵族一向待遇极厚,后套一带历来是蒙古各旗王爷的辖地,所以“清朝皇帝”这块已被扫入历史垃圾堆的招牌在这里还比较吃香。张九才、高士秀等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大胆地进行了一次政治投机和“豪赌”。每当达尔六吉出巡时,都乘黄缎大轿,左右侍从云集,俨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派头,高士秀、张九才等人前呼后拥,跪拜相迎,持礼甚恭。当地的蒙古王公们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是真皇帝还是假皇帝。达尔六吉也把看家的骗人本事使了出来,他让人把白磷粉涂抹在自己的衣帽上,夜间行走时,便会发出磷光。他又叫人在他平常坐卧的地上画上龙的形状,以显示自己是真龙天子。那些愚昧的蒙古王公贵族们都被达尔六吉给唬得晕头转向,以为达尔六吉是“真龙”下凡,纷纷向他提供枪械马匹。一时间,达尔六吉这股政治土匪的势力如日中天,在后套一带兴风作浪,猖獗异常。
1915年4月,宁夏护军使马福祥的母亲韩太夫人去世,临终前一再叮嘱马福祥将自己送回老家甘肃河州安葬。由于当时宁夏匪患严重,马福祥不能脱身,便将太夫人的遗体暂时安葬在新城双渠口,等时局安稳了再亲自送母亲遗体回河州老家。1917年3月,宁夏周围的局势暂时安稳,马福祥便向甘肃都督请了丧假,准备送母亲遗体回乡。临行前,马福祥命马鸿宾代理护军使之职,严密防守,以防高士秀、达尔六吉之流乘虚进攻宁夏府城。
马福祥离开宁夏府城后,高士秀和达尔六吉见宁夏有机可乘,决定全军出击,直扑府城,以宁夏为据点继续图谋作乱。1917年3月,高士秀拥达尔六吉渡过黄河后,一举攻占了防守薄弱的磴口。磴口为贺兰山北部的水陆要冲,商货云集,贸易发达,高士秀、达尔六吉在这里大肆抢掠一番后,立即气势汹汹地经石嘴子向宁夏府城扑来。与此同时,高士秀还向宁夏府城派遣了大批奸细,想里应外合,制造混乱,为攻占宁夏府城创造机会。高士秀本就是府城人氏,他的弟弟在府城明德巷内开醋铺,喝醉酒后公然扬言:“我哥过几天就要率兵占领府城,上任当宁夏将军。”气焰十分嚣张。府城内的哥老会余党也蠢蠢欲动,准备武器,打算里应外合,迎接高部进城。一时间,府城内人心惶惶,一夕数惊,不少人纷纷举家出城避乱。
镇守府城的马鸿宾见此情况,忧心忡忡,连忙派人前去追赶正在送葬的马福祥一行,报告府城面临的严峻形势。马福祥此时已经到达了宁安堡(今中宁县境内),接到马鸿宾的报急信件后,马福祥感到形势十分紧迫,必须立即返回府城。他让自己的弟弟马福寿代自己送母亲灵柩回乡,又派遣一名卫兵乘快马到达宁夏府城,密令马鸿宾调集军队,整装待命,自己带领卫兵先至灵州布置河东防务,然后回宁夏城派马鸿宾率骑兵前往石嘴子阻击高部,又派遣马福全率一队骑兵前往阿拉善旗王府防守,马腾蛟率步兵为后继部队。(www.xing528.com)
马福祥回到府城后,立即抓捕在城内造谣生事的哥老会分子。高士秀安插在府城的内奸被一网打尽。城内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民心开始稍稍安定。高士秀听说马福祥已经火速返宁,遂改变进攻策略,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高士秀、达尔六吉亲自率领,直扑宁北重地石嘴子,一路由伪军师于凌云率领,攻打阿拉善定远营,想绕道贺兰山后进攻府城。
石嘴子一线,早有马鸿宾率骑兵严加防御。高士秀、达尔六吉率众猛攻石嘴子十几天,都没有打下来,反而伤亡惨重。高士秀见强攻不是办法,便偷偷率军向贺兰山西线转移,想和于凌云会合,共同围攻定远营。却不料于凌云一路匪军早被马福祥派兵击溃。高士秀见势不妙,急忙率全军向磴口撤退。马福祥早就料到高士秀想逃跑,他命河套骑兵统领马雄图回援磴口,又派骑兵营长马万麟、李德有,步兵营长马进忠分为三队,前后夹击高士秀。高士秀到达磴口,还没有站稳脚跟,就遭到马福祥伏兵的猛攻。高士秀率部左冲右突,损失十分惨重,伪统领石作琳也被击毙。高士秀只得丢下辎重,带着伪皇达尔六吉想翻过贺兰山向西逃走。高士秀和达尔六吉率部逃到离定远营不远的梁家庙子,伪皇达尔六吉还想摆摆皇帝的架子,以玺书至阿拉善旗王府,要求借道。
马福祥早就料到伪皇必进犯阿拉善旗王府,曾派马福全率一个骑兵连驻守。马福全见高士秀前来攻打王府,命令全军在北山寺进行伏击,打死匪军多人。马福祥亲率大军前来围捕高士秀和达尔六吉,前后夹击,匪军死伤无数。高士秀见大势已去,也顾不上伪皇帝达尔六吉了,率几个死党冲出重围,绕道磴口,渡过黄河,投奔陕北镇守使井岳秀去了。
达尔六吉由其弟吴玉庆陪同,在贺兰山一个山洞中躲藏了一天一夜,饥寒交迫。吴玉庆只得乘着月色,偷偷摸摸地下山,想偷些粮食,被马腾蛟的士兵发现,尾随其找到达尔六吉的藏身处,将其捕获。马腾蛟抓到达尔六吉后,立即派人押送到宁夏府城。马福祥让达尔六吉将自己的罪行写在纸上,还将被俘的匪徒们叫来,叫他一一辨认。经过清查,查明被俘的匪徒中有伪军师于凌云,伪统领苏学奉、姚占魁,伪营长张振清、李宗文、苏元标等18人,以及其他匪徒200余人。根据达尔六吉等人犯下的罪行和宁夏各界群众的要求,经报甘肃省府批准,马福祥下令将达尔六吉等18名首犯判处死刑。其余200多名匪众经教育,并登记造册,劳动百日后发给一定路费,遣散回乡。从此之后,宁夏境内鲜有匪乱,民众开始安居乐业。
(资料来源:丁明俊:《马福祥传》,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