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贺兰山志:揭示贺兰山西麓和硕特蒙古部的历史印迹

贺兰山志:揭示贺兰山西麓和硕特蒙古部的历史印迹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初居住在今贺兰山西麓的内蒙古阿拉善和硕特部,究其源流属于额鲁特蒙古的一支,所以史籍中一般也称之为阿拉善额鲁特或西套额鲁特。额鲁特各部被击溃后,有的逃往西藏投靠达赖喇嘛,有的被噶尔丹掠去,但大部分部众随和罗理逃到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甘肃省北部的广大地区居住。由于被噶尔丹攻破后,牲畜散失,难以生存,和罗理所部在西套地区常常劫掠其他蒙古部落的财产,甚至违禁入塞内骚扰。这一举措引起了和罗理的猜疑和恐慌。

贺兰山志:揭示贺兰山西麓和硕特蒙古部的历史印迹

清初居住在今贺兰山西麓的内蒙古阿拉善和硕特部,究其源流属于额鲁特蒙古的一支,所以史籍中一般也称之为阿拉善额鲁特或西套额鲁特。据《清史稿》载:和硕特蒙古“始视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七传至阿克萨噶勒泰”。元时称斡亦剌,明代称瓦剌,清代称额鲁特或卫拉特。明末,瓦剌分四大部,即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号四卫拉特,统称额鲁特。四部虽分牧而居,部自为长,但结有松散的部落联盟,设有盟长,以调解四大部之间的纠纷。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担任盟长的是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拜巴噶斯起初曾收养其弟顾实汗子巴延阿布该阿玉什为其子。后又自生两子,长子叫鄂齐尔图,号车臣汗,次子叫阿巴赖。顾实汗是和硕特部另一支的首领,后应西藏黄教之邀进入青海,势力大涨,一度掌控青海、西藏的实权。

拜巴噶斯时期,和硕特部游牧于新疆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后由于人口增长,牲畜增多,一些部落开始向外迁徙,寻找新的草木繁茂之地。其中一支和硕特部落在鄂齐尔图车臣汗的率领下,由新疆逐渐迁移到西套地区,巴延阿布该阿玉什亦与鄂齐尔图兄弟同居西套。巴延阿布该阿玉什有十六子,居西套者有十二子,长子名叫和罗理,号巴图尔额尔克济农。顺治十三年(1656年)顾实汗死后,鄂齐尔图车臣汗曾担任额鲁特的盟长,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曾娶鄂齐尔图车臣汗的孙女阿努为妻。

17世纪前期,额鲁特准噶尔部逐渐强大,噶尔丹任准噶尔部首领后,企图吞并天山北路的额鲁特诸部,康熙十六年(1677年),噶尔丹派兵杀其岳祖父鄂齐尔图车臣汗,破其部,胁迫额鲁特诸部听其号令。额鲁特各部被击溃后,有的逃往西藏投靠达赖喇嘛,有的被噶尔丹掠去,但大部分部众随和罗理逃到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甘肃省北部的广大地区居住。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鄂齐尔图汗的另一个孙子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也从西藏返回西套地区,与和罗理汇合一处。由于被噶尔丹攻破后,牲畜散失,难以生存,和罗理所部在西套地区常常劫掠其他蒙古部落的财产,甚至违禁入塞内骚扰。由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二十年(1681年)正是清朝平定三藩之乱时期,因此,康熙对和罗理等骚扰边境一事,只是派兵防守边界,未加以深究。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和罗理遣使向清廷进贡,并上疏要求康熙宽恕其部所为,康熙降谕“着宽免前罪”。同年,和罗理亲赴北京朝见康熙。康熙接见了他,赐宴并赏赐甚厚。10月末,清政府为和罗理勘定了牧地界,规定“自宁夏之玉泉营至贺兰山阴,自甘肃之镇番口至额济纳河,俱以离边六十里为界”。从此,西套各部有了合法的游牧地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大举进攻喀尔喀漠北蒙古各部,并以阿拉善北方之科布多为大本营,积极准备南侵。康熙认为和罗理部和硕特蒙古与噶尔丹本属同宗,害怕其联结噶尔丹共同叛乱,便决定将和罗理等“诏徙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将置诸察哈尔”。这一举措引起了和罗理的猜疑和恐慌。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派尼雅汉率兵前往西套传谕旨,安排和罗理诸部内迁。和罗理害怕清军此来是借机清剿,便率部分道向西奔逃。康熙意识到对阿拉善和罗理部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影响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整个战局,在此局面下,清廷决定派人招抚和罗理,让他自由选择驻牧地点,以解决其后顾之忧。和罗理对康熙感恩戴德,上疏表示愿意服从清廷安置,并请求协助清军共同讨伐噶尔丹。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亲率大军讨伐噶尔丹,在昭莫多一战中,“西路大将军费扬古以阿拉善兵为前驱”,和罗理诸部在平叛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罗理以其部众分散、容易被噶尔丹招诱叛清为由,请求康熙视内蒙古四十九旗之例,在阿拉善设立和硕特旗,其下编佐领。康熙为了表彰和罗理在平定噶尔丹叛乱中的突出贡献,答应了和罗理的请求,封其为札萨克多罗贝勒,规定阿拉善和硕特旗是不属于盟管辖的特别旗,直辖于理藩院,政治地位高于一般蒙旗,和罗理为阿拉善旗首位札萨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召和罗理三子阿宝进京,赐婚庄亲王博果铎第三女,阿宝成为朝廷和硕额附,从此阿拉善旗完全臣服于清政府,在清政府的历次平叛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和罗理去世,阿宝继承其父爵位。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策妄阿拉布坦发动叛乱,清廷诏阿宝为右卫将军费扬古参赞,率所部兵驻巴里坤,在乌鲁木齐等地屡败叛军。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袭杀西藏的拉藏汗,阿宝率部进军青海,护送六世达赖入藏即位,并统兵驻藏两年余。雍正元年(1723年),为表彰阿宝军功,晋封其为多罗郡王。阿宝去世后,其子罗卜藏多尔济袭位。在平定新疆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木等的叛乱中,罗卜藏多尔济功劳甚大。乾隆三十年(1765年),晋封罗卜藏多尔济为和硕亲王,这是清制封爵中的最高一级。

在历史上,清朝统治者与阿拉善蒙古和硕特部王公保持着姻戚关系,借以对其拉拢,一方面是为了避免阿拉善发生叛乱,另一方面是为了达到绥靖边陲的目的。自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首次与阿拉善蒙古王公贵族联姻,直到清朝灭亡,双方互相嫁娶,结成相当亲密的姻戚关系,对阿拉善蒙古部起到了很好的笼络和安抚作用。

表9-1 阿拉善蒙古贵族与清皇室主要联姻关系(www.xing528.com)

续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整个清代,阿拉善旗历代王公都对清政府忠心耿耿,战功卓著,加之世代与清皇室联姻,清政府对阿拉善旗恩宠异常,赏赐优渥,远非一般蒙古王公贵族可比。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政府在北京仿照清代王府的规模和式样,“赐第京师”,为阿拉善多罗郡王阿宝修建王府(原名阿拉善王府,罗卜藏多尔济晋封和硕亲王以后改称罗王府),王府由古式建筑四合院、新式楼房和后花园等组成,建筑辉煌华丽,共有房屋200余间。阿宝晋爵多罗郡王后,清廷又将定远营(今巴彦浩特)赏赐阿宝,为其驻居之地。乾隆晋封罗卜藏多尔济为和硕亲王后,又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诏谕“世袭罔替”,备极荣贵,声名显赫。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倒台,但民国政府为了安抚蒙古王公贵族,对其特权予以全部承认。第九代阿拉善札萨克亲王塔旺布里甲拉曾出任北洋政府蒙藏院总裁,常年居住在北京罗王府。1931年,塔王病逝,其子达理札雅袭位为阿拉善札萨克亲王。1949年,达理札雅率部和平起义,后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等职。

(资料来源:额尔敦巴特尔:《西套阿拉善蒙古族的由来》,《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