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贺兰山与不周山:中华民族的独特圣山

贺兰山与不周山:中华民族的独特圣山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遂名闻天下,为世人所膜拜。近年来,据宁夏文化学者高嵩研究,贺兰山就是不周山,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这表明,贺兰山在颛顼后裔入驻后,才有了第二个名字——不注山。因此,只有贺兰山才是唯一的华不注圣山——不周山。

贺兰山与不周山:中华民族的独特圣山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有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据神话传说:远古时期,炎帝后裔共工氏与黄帝后裔颛顼氏争夺帝位,失败后怒触不周山,使天地为之巨变。不周山遂名闻天下,为世人所膜拜。但不周山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近年来,据宁夏文化学者高嵩研究,贺兰山就是不周山,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心。高嵩先生还就此论断专门撰写了《岩画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历史》一书,来全面论证其观点。

据高嵩先生考证:不周山之名,原作不注山。它在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前称不注山。由于注、周二字同音,周人在此山兴起之后,将不注山写成不周山,似乎也越来越有意地改成了不周山。不注之“不”,代表“不字辈”族群(伏羲氏族群)中的有邰氏;不注之“注”,代表“注字辈”族群(颛顼族群)中的各代后裔。不注之名,起源于“注字辈”族群跟“不字辈”族群(主要指有邰氏)的姻亲关系,和以婚姻为纽带的缔盟。(www.xing528.com)

贺兰山岩画地理范围,南起宁夏中卫大麦地,北至内蒙古桌子山。在远古最后3000年(7000年前至4000年前),各山口水源及各山前台地上,“不字辈”有邰氏部落和“注字辈”共工二子犬夏、犬戎(二犬)部落交错布居,二者在岩画中都有明显的遗痕。有邰氏与注氏的婚姻关系史,是“不字辈”有邰氏和“注字辈”历代诸帝(颛顼、尧、舜、共工)及二犬族群(犬夏族群和犬戎族群)世代通好的见证,这也是贺兰山族群结构的总纲:邰的宗姓是“不”,尧、舜、共工及二犬的宗姓是“注”,合起来便是“不注”,不注两家缔盟之山,便是不注山,亦即周人所传的不周山。据高嵩研究,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境内的麦如井附近翻石沟岩画中,有邰甲、邰庚祭坛画。在中卫大麦地岩画中,则发现了“西台注尧二犬”组字。据《汉书·地理志》载:贺兰山在十六国时期得名贺兰山之前,名叫“卑移山”,“卑”字像“飞”字一样,是“不”字的谐章;根据音韵学研究,“移”字正是“邰”字。所以“卑移山”就是“不邰山”。这表明,贺兰山在颛顼后裔入驻后,才有了第二个名字——不注山。

据高嵩研究:贺兰山岩画的最大特征,是“天柱”的存在和神尧祭祀占卜的普及与突出。天柱,在物象上是撑天的大柱子,而在7000年前至4000年前华人的观念中,主要还是柱(颛顼)氏的祭山。柱是注和鸟的本字。尧是注字辈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今贺兰山贺兰口岩画群,最突出的是对帝尧的称颂和祭祀。贺兰山尧的拟人面造型有许多,俗称“太阳神”者是其中之一。贺兰山岩画文化之主体,是早期汉字在大谐音阶段结合巫术变相表现出来的极其宝贵的文字文化。它是以对华族古帝祭祀和呼名赞颂为第一内容,以记载各代古帝在父系和母系制度并存条件下受婚姻影响的帝统传承之史事为第二内容的文字文化。其中对“不注”之名的赞颂和对“尧”的称颂占据主要地位。只要在上古音韵知识和上古文字知识的帮助下,借助甲骨文和商周鼎铭文字,积累一些破解贺兰山岩画中文字巫变的经验,运用这些经验考察中国和世界华不注文化遗存,就会发现,华不注文字文明曾经远播全世界,成了为全人类服务的先进文明,这种文字文明的主要成分,都可以与贺兰山岩画中的文字进行对勘。迄今在中国境内和境外考古发现的远古华不注文字文明符号,都能从贺兰山岩画文字中获解。在这方面,贺兰山岩画可谓是一部伟大的字典。它的这种地位,在远古已经形成并且是无可取代的。因此,只有贺兰山才是唯一的华不注圣山——不周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