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于宁夏、内蒙古两省交界的贺兰山,是中国西北内陆一座重要的山脉。在贺兰山地区众多历史遗迹中,最为神秘的当数贺兰山岩画。漫步于乱石林立的山谷中,在一块块平坦光滑的巨石上,人们总能在不经意间找到一幅幅神秘的岩画,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图画千奇百怪,光怪陆离,内容极其丰富。翻开厚厚的史册,早在公元5世纪,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就记录了贺兰山岩画,“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之自然有纹,尽着虎马之状,粲然成群,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所谓“画石山”,即指今贺兰山岩画。
这些岩画的作者是谁呢?从现在的研究来看,这些岩画的作者就是古代长期生活在贺兰山脚下的众多游牧民族。亘古以来,贺兰山一带就是我国诸多民族繁衍生息、驻牧游猎的场所,曾经让商王武丁苦征三年的鬼方人,颠覆了西周的西戎人,与秦汉抗争了数百年的匈奴人,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叱咤风云的鲜卑、氐、羌人,留下“风吹草低见牛羊”优美诗歌的敕勒人,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少数民族文字的突厥人,曾经多次统治过河西走廊的吐蕃人,在西北广大区域立国近200年的党项人,活跃在丝绸古道上亦牧亦商的粟特人和回鹘人等等,都参与了制作贺兰山岩画这项伟大工程,可以说是各民族用心血和汗水、智慧绘制的不朽诗篇,贺兰山岩画是古代游牧文明的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系。在贺兰山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纵马奔驰,放声高歌,共同在这里演绎了一幕幕的历史活剧,为我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大山之上,黄河两岸,众多民族繁衍生息,勤奋耕耘,建功立业,他们在创造独具风格的游牧文化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和不朽的艺术杰作,创造了辉煌璀璨的岩画艺术。贺兰山岩画创作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青铜器时代,最晚也延续到明清时期,可以说,贺兰山岩画是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的鲜明写照,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岩画的制作,是从人类原始社会的蒙昧时代就开始了。现在世界上公认的岩画出现在距今约4万年前,最早是在非洲、亚洲和欧洲出现,2万年前出现在大洋洲,1.7万年前出现在巴西,1万年前出现在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以洞窟艺术为主,著名的岩画有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和康巴列斯洞窟线刻,作品刻在不见阳光的洞窟深处,处于黑暗之中。中石器时代以后,岩画从洞窟深处走向了敞亮的崖面,制作于岩阴的岩画多了起来,当时岩画都制作在直接或间接接受阳光的岩阴处的崖壁之上。这些岩画都是在自然形态不加修饰的岩石表面,采用绘画、刻画、浮雕三种基本方法制作。这种岩画大部分是史前时代制作的,只有部分属于历史时期。现在全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岩画发现,直到今天,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还在岩阴处绘制岩画。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岩画大国,迄今已在16个省(区、市)100多个县(旗)发现了古代岩画。主要有黑龙江的牡丹江,内蒙古的百岔河、乌兰察布、阴山、阿拉善,山西的吉县,宁夏、内蒙古交界的贺兰山及中卫的大麦地、香山,甘肃的黑山、祁连山,青海的青海湖、格尔木市野牛沟,新疆的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等地。它们分布十分广泛,北起黑龙江,南至广西,东起大海之滨,西达昆仑山,遍及大半个中国。其中以贺兰山岩画为代表的北方岩画,是中国乃至世界岩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甚至是中国艺术之源。中国最早进行绘画创作的是游牧民族,天水大地湾遗址曾出土了据说是中国第一幅图画,但和岩画比,其年代不可同日而语,岩画的历史要长得多。
贺兰山岩画与邻近的内蒙古阴山、乌兰察布,甘肃黑山,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岩画相比,题材内容、风格特点、刻制方法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方岩画体系中的所有特征,贺兰山岩画都基本具备。远古时期,贺兰山森林繁茂、水源充足,原始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良好。北方游牧民族正是看准了这块膏腴之地才在这里创造了他们独特的原始经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频繁流动,致使经济文化积累散失多、实物保存少,所以很多古代少数民族没有留下本民族典型的文献资料。因此,贺兰山岩画就成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经济文化的写照和最好的“史书”。
贺兰山这些神秘的岩画是怎么刻上去的?众多的岩画又反映出什么样的内容呢?聪明的古人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创作,有的是打制的石器,有的是青铜铸成的刀具,还有后来锐利的铁制工具,都是创作岩画的“画笔”。贺兰山岩画的表现技法比较独特,大体上可归纳为凿磨雕刻,制作过程中多用点凿、线刻、铲地、平磨等方法,也有部分画面是线刻以后撒上色粉。贺兰山岩画多以线代面,线面结合,这种凿磨而成的造型艺术富有立体感,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在贺兰山岩画中,主要内容是射猎图和动物图,几乎遍及各个岩画分布点。同时也能够看到表现出祭祀、自然现象和人面像的图画,展现出广阔的生活场景。贺兰山岩画所表现的人物活动,往往和当时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特别是各种组合图案中,人物活动为画面的主体,许多画面都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贺兰山岩画的内容从总体上讲是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那些不知名的创作者对贺兰山的一草一木流露出了深厚的感情。(www.xing528.com)
在贺兰山岩画中,创造者对动物以及动物和人的交往场面的刻画非常生动,其中人与动物搏斗的场面看上去惊心动魄;也有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友好相处的温馨画面。贺兰山岩画中最出色的当属对猛兽的神态、动作的刻画,看到岩画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遥远的古代,美丽的山林草木茂盛,风光迷人,贺兰山一带动物欢快地生息繁衍,那种奇妙的景象令人神往。从贺兰山岩画,我们可以想象到贺兰山曾经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天堂,在茂盛的草地上,盘羊和小鹿悠然地啃食着野草,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豹子、狼等猛兽正盯着山下的羊群,想把它们变成自己口中的美味,身披兽皮、结实健壮的猎人们正手持弓箭,准备打几只野味回去当晚餐。岩画中的人物形象逼真,情趣盎然。猎人或徒步或骑马,行猎有单人也有双人,还有头戴面具巧妙伪装诱惑猎物的,集体围猎场面让人如临其境,所围动物惊恐万状,到处乱窜,猎人有的围追,有的堵截,有的驱赶,猎物有的倒地毙命,有的落入陷阱,有的掉下悬崖。放牧图中牧人有骑马的,有在前引牧的,有在后驱赶的,还有携带武器护卫的。这些都是当时人们狩猎、生活的真实写照。
古代游牧于贺兰山的民族大都有自然崇拜和巫术活动,他们认为巫能通神,在贺兰山岩画中比拟巫术是岩画创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位于宁夏境内的贺兰口岩画中的太阳神就是巫术内容的代表作。太阳神岩画凿刻在悬崖峭壁上,制作十分精美,一双重环形眼十分有神,脸面四周放射光芒,这可能是神灵崇拜的标志。贺兰口北岸入口处,在类人首像旁边的崖壁上,有竖行阴刻五字西夏文题记,汉译为“能昌盛正法”,即这批岩画能使佛法昌盛。此外,贺兰山岩画的类人首图像往往包含着对自然、祖先的崇拜,具有原始宗教的特征,贺兰山岩画中的类人首像表现得比较特殊,面目可怕,装饰古怪,可能是一种崇拜的意思。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奇葩,目前只是揭开了贺兰山岩画神秘面纱的一角,作为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需要继续爱护它、研究它,让它散发出更璀璨夺目的光芒。
(资料来源:郑彦卿、陈朝辉:《凿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