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莎罗模龙王祠碑记
(明)王逊
永乐二年冬十月廿八日,内使李修召臣逊至乐善堂,传王命曰:“在昔尝梦莎罗模龙神祠,今已新其栋宇,举所当祭,而丽牲之,碑未有刻文,故兹命汝。”
臣逊既退,伏读王之《梦记》曰:“予以搜出,军次峡口,遇天大雪苦寒,心为人忧。夜梦山林谒于神祠,不知何神,问之守者。”对曰:“此为莎罗模龙神祠也。”殿阁门庑,金碧灿然。典礼者导予登自东阶,见服霞帔若后妃者南面而坐,旁侍二女,前列一几,上置牛首,拜茵织成山川五彩状。予欲拜际,见衣玄衣执圭若王者,令人答予拜及去。予始就拜茵,有一青衣答拜,皆褒拜乃止。予欲退际,则霞帔者起坐仇酒饮。予以辞,寻自饮已。复仇酒授予,知辞不获,竞饮而寤。实改元春正月廿五夜也。明日问之,地著对曰:“去此西不三舍信,有所谓莎罗模山焉。下有三泉涌出地中,雷鸣电迅,莹绿澄清,其深叵测,而为莎罗模、析答剌模、失哈剌模三龙王之蛰窟。于祷旱涝雨畅辄应,一方赖之。昔有其祠,毁于元季,今存瓦砾而已。”与予梦符,乃嗟异,曰:“人神道殊,幽明理一,举祭在于不可缓也。”因遣官致祭于往,雪寒如昨,既竣事,则阴霾四开,太阳宣精,春意盎然,军人欢谣。予则易忧为喜矣。
揆之《梦记》,是非山林川泽之神,感孚王之忧人,亦欲效职封内,以御灾。捍患之功,食祭无穷,故见于梦者。若此乎,谨按春官太宗伯掌建邦之大神,人、鬼、地示之礼。
以今《梦记》,则系地示,其祭有三:以狸沈,祭山林川泽,为血祭副辜之一。盖血祭用之以祭社稷、五祀、五岳。副辜用之以祭四方百物,皆所以祭地示也。
今夫贺兰在封内,为名山,延亘数百里,以限夷夏。若莎罗模山者,则为贺兰之首,峭拔极天,岩谷库豁,林木蔽亏,以逆河流,九曲到海之势。系祭山林川泽,以狸沈者于是乎。
在西望昆仑,乃王母所理,阴气之都会。若王之梦霞帔者,岂其阐灵欤?不然奚以牛首置几哉!以牛在十二支为丑,土象也。矧昆仑又名地首,其为王母阐灵足征矣。
若玄衣者即地著,所谓龙王也。其神玄衣,水象人神可知也。若拜茵织成山川状者,亦示山林川泽之祭,封内所当举。是故其神之欲食祭际,王欲拜阐灵,而先令人答王拜也。于际欲退,则阐灵者。饮以仇酒,嘉粟馨香,而王竟饮者,以明国祚之与?地首同其悠久,又是征矣。
嗟乎!为君之主人神大矣哉!是宜山林川泽之神感孚王之忧人,亦欲效职封内,以御灾捍患之功,食祭无穷,故见于梦者,若此也。记不云乎人神道殊,幽明理一,王言及此,社稷之福真经言也。
今已新其栋宇,举所当祭。臣逊不敏,敢措辞哉!然职在文学不可以辞,窃取左氏传经之义,用释《梦记》,经言于丽牲之碑,且俾后之观者,知所起敬焉。辞云:
为梦有三,致腑咸陟。精神所感,得今占吉。
致出思虑,而至有因。昼之俯仰,为脯繇人。
无心感物,无所拘滞。乃咸陟为,各有其意。
揆今梦记,可谓兼之。军次峡口,俯仰在兹。
雪寒人忧,思虑则是。神之感孚,有因而至。
亦欲效职,感物无心。拘滞何有,所梦山林。
眷兹贺兰,奠安西夏。若莎罗模,则其为亚。
阴阳二气,金母木公。雨呖生物,共理西东。
知是名山,脉来地首。国祚足征,与同悠久。
以入神主,实在为君。事见于梦,胖蟹纲组。
惟仁存心,克念王制。山川神示,举所当祭。
道殊理一,经言可尊。传义窃取,用释经言。
人忧乃仁,祭举乃义。请视刻碑,可知世世。
【作者简介】王逊,明代藩封宁夏庆王府纪善。
【说明】选自《宣德宁夏志·文》。
赤木口关记
(明)孟霦
宁夏镇西北据贺兰山,东南据黄河,屯大兵以御胡虏。山之北、之西,河之东,皆虏窟也。河惟坚冰可径度,他时猃犹足恃。山回斜四百余里,岗岭律奉,为镇之壁。其蹊径可驰入者,五十余处,而赤木口尤易入。昔人遍履山蹊,筑关削崖,以绝其道,立墩台,布戍卒以守之,惟赤木口为弗固,以固之难也。岁久关险渐坏,蹊径俱通,虏乃大肆侵掠,来不及备,去不可袭,非独兵弱之故也。
嘉靖丙申,大司马刘公总督三边军务,深以宁夏失险为忧,乃著《安夏录》示前巡抚吴公,二载渐复其旧。其不能修者,赤木关也。盖山势到此散缓,蹊口可容百马,其南低峰仄径通虏窟者,不可胜塞。山麓有古墙,可蹴而倾也。盖多沙砾而少壤土,且无泉井,故难为力,司马公见其难,经画其略,上疏以请资费。命下户部,发四万金。
己亥冬,巡抚中丞杨公至,谒司马公,论及其事而受其托。乃于庚子春,首北观平虏城,循山麓而西抵赤木口。惟时总戎任公与俱焉。乃登高四顾久之。中丞公曰:“山势散缓而多蹊,工难予定,惟令率者自度,宜筑则筑,宜削则削,庶几可为。”又曰:“关非水土不塞,夫役非水不能居也。”乃令人遍剖诸崖谷,忽得壤土数处,喜相顾曰:“殆天欲成邪?”又令凿泉,不得,曰:“金塔墩曾见四泉,相去二十里,作水车百辆可运之。”又见山多团石如斗,曰:“此可作砌,且省斧斫之力。”归令都指挥吕仲良督军夫四千往役,咸如其言。又令游击将军傅君,统千军以防之。以所请金,令经历胥仁易粮以饷之,必责其美洁。又频市牛酒往劳之,军夫每自奋云。
关口石砌,长一十八丈,高二丈三尺。女墙高七尺。下阔三丈,上阔一丈八尺。其北斩山长五百九十七丈,其南斩山长七十六丈。又南石基土筑墙长四十八丈八尺,高二丈。女墙高五尺。下阔三丈四尺,上阔一丈七尺。又南石基土筑墙长一千三百八十五丈四尺,高二丈。女墙高五尺。下阔二丈二尺,上阔一丈二尺。又南斩山长六百七十九丈,高二丈。女墙高四尺。比他关为最固焉。
五月一日赴役,八月□日工毕。共费金□□两。
霦时在镇督理粮储,尝同副总戎陶君往来从事。乃命霦纪之。
【作者简介】孟霦,明代按察司佥事。
【说明】选自《嘉靖宁夏新志·宁夏总镇》。
朔方天堑北关门记
(明)齐之鸾
夏镇北境,自河东黄沙之长城百里,燧台十八堠废不能守。于是河西镇远关为长物,黑山营遂弃而威镇堡迁矣。北虏取径于贺兰,伸右臂于庄浪、西海,势有所必至也。或言于朝曰:“不早图之,将延入心腹,夏其能久?宜复河东城燧、河西营堡固守之耳。”
事下,总制军务、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王公琼议以。闻公乃简车徒,盛军实,自灵武渡河入夏,宿留平虏、威镇之间。跋履驻望,召宿宦、老卒兼询之。既得其故,乃进副使牛君天麟与之鸾,诏之曰:“所谓河东西之城燧、营堡,遗墟故在也,何名为复?但未有必守之策耳!夫内势有所不及,则外地孤悬,彼岂力有余而甘蹈蹙国之罪哉?如可复也,亦可失也。”
因上议,请于唐朔方军故址北数里为深沟高垒。东属之黄河,西属之贺兰,徙边堡之无屯种者近之,以助守望,则虏自不能入矣。虏不我窥,然后蓄力,俟时以修治。其外拓寸则吾之寸,拓尺则吾之尺也。有诏镇巡官举行,时嘉靖庚寅十二月也。会镇巡官俱以事去任,公属之鸾料理役事。
越辛卯春正月,新任巡抚、右佥都御史胡公东皋,自蜀至,总兵官、征西将军周公尚文自酒泉至,翕然事事惟谨。三月之望,之鸾以巡按御史朱公观荐陟按察副使,夏之边工专责成焉。因偕前副总兵江桓遵公所部分图说,率夏正、奇兵并陕防秋兵,合六千五百有奇就役。胡公、周公复会萃以来协,相度以弦径。近通水泉,以便炊沃。鸠工集材,百用咸备。而周公因留督诸军役所,蓐食露宿,与丁夫共甘苦者五浃月。至秋七月,工告成。
由沙湖西至贺兰山之枣儿沟,凡三十五里,皆内筑墙,高厚各二丈;外浚堑,深广各一丈五尺有奇。墙有堞可蔽,有空可下视以击射。为关门二,东曰“平虏”,中曰“镇北”。其上皆为堂,若干楹。其下各增城三面,为二堡,周遭里百二十余步,徙旧威镇并镇北堡军实之。又徙内堡军之无屯种者于西偏隈,为临山堡。
城视平虏、镇北稍杀,而营舍工费皆给于官。为敌台四,皆置庐舍三间。燧台八,各设戍二十人,给以弓矢、枪炮、矛盾之器。沙湖东至黄河凡五里,水涨则泽,竭则壖,虏可窃出。皆为墙,高厚一丈五尺,堑深广一丈,以旁窒其间道。于是宁夏河山如故,而阨塞之险一新矣。
公来阅视,会镇守左监丞刘公玉,今副总兵苗君銮皆至,与落成焉。公谓之鸾宜纪岁月,乃僭作《朔方天堑北关门记》。
副使齐之鸾撰。
【作者简介】齐之鸾,明代按察司副使。
【说明】选自《嘉靖宁夏新志·宁夏总镇》。
定远营记
(清)岳钟琪
贺兰山北,乃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也。圣心轸念山后一带,切近宁城,将移厄洛特(即额鲁特)郡王阿宝部落于西海,渡厄尔多斯(即鄂尔多斯)七佐领于河东,险要尽归内地,命侍郎臣通智细行踏看,复命会督臣岳钟琪详议具奏。别命臣通智暨光禄卿臣史在甲督理工务,修浚惠农、昌润二渠,建设新渠、宝丰两县。安插二万余户,耕凿遍野。而贺兰山后葡萄泉等处,水甘土肥,引导诸泉,亦可耕种。兼之山阴挺生松柏,滩中多产红盐,且形势扼瀚海往来捷路,控兰塞七十二处之隘口,奉旨特设一营,名曰定远,爰相地形高下,因山筑城,气势轩昂。设武弁,置屯兵。西接平羌,遥通哈密、巴里坤等处;东接威镇,远连三受降城、两狼山之要地。内外连络,边疆宁谧。良由圣漠广运,神武远施。亿万斯年,咸戴帝德之高深矣,因纪盛世,而镌之石。雍正八年岁在庚戌,秋八月之吉。
【作者简介】岳钟琪,清代名将。(www.xing528.com)
【说明】选自阿拉善左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阿拉善左旗志》,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年。
贺兰山口记
(清)储大文
贺兰山,宁夏西屏,袤五百里有奇,山口约四十。《秦边纪》亦曰:“口巨者三十有奇,小者复一十有奇。”今南由宁夏中卫,西迤东北,至平罗营北计之,迤西曰黄沙坡,曰黑山嘴,曰黄河渡。黄河两岸为金积山,中为青铜峡。胥近中卫,又迤东曰观音山口。近枣园堡,又迤东北曰大佛寺,外口、里口、小口,偕井沟。
胥近广武营,又迤北曰哈喇木口,曰林泉口,曰灵武山口,有沙罗模山,多水。
胥近大坝堡,曰双山南口,北岔口,北旧口,曰磨石里口,中口。
胥近玉泉营,曰赤木关里口,曰宁木关新口,百马可齐驱。盖山势至北散漫多砾少水,又多卑峰仄径,间得土壤而关之二口。
胥近宁化堡,曰金塔中口,曰独树里口。
胥近平羌堡东西四十里,则宁夏镇也,曰独树儿口。近杨显堡、镇威堡,曰滚钟里口,曰黄峡里口,曰累石口,曰水吉口,曰镇北口。
胥近镇北堡而堡隶墩,曰黄峡外口,曰黄峡敌楼,曰宿嵬口,曰石关,曰高渠,曰宿嵬,曰敌台,曰乾渠,曰镇靖,曰下古,曰马房。凡十有一墩。
又迤北曰北寺口,曰宿嵬里口,曰贺兰口。拜寺口去黄峡口五十里,黄峡口去贺兰口五十里。贺兰口外七十里为麦垛山,又东五十里即河套界,而《秦边纪》又谓贺兰口外河套西番沙漠罔不可达,盖综纪山之枢要。若此,又迤北曰新开口,曰塔峡小口、大口,曰西番口,曰小水口,曰大水口,曰汝箕口,曰挑柴口。
又迤西北曰小风口,曰大风口,曰归德外口,曰大风外口、里口。
胥近镇朔堡而环六盘山颠之前后左右,以互延二百里有奇者也。李献吉诗云:“明发西行更回首,贺兰千障果云霄。”唐人诗曰:“夜半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山势巉峻,差可画夫塞垣。由大坝堡北至镇朔堡,有山险而无亭障。洎贺兰势极迤西北至红口儿,循山而东,又循山北,接黄河石嘴以东,迤平罗城北九十里之镇远关为河山之交,又东南迤花马池,凡袤三百九十里,号“北长城”。明嘉靖初,王琼弃关不守,遂由宁朔墩循山北,接黄河堰以东,迤平罗城,亦号“北长城”。由是关胥塌而关南五十里之北门,关筑而不克蒇工矣!迤西为乾关,又迤西为王。越沙湖而至枣儿沟凡三十有五里,又以斥卤辍工矣!平罗北十里筑垣,西迤临山堡裁遗墩台址矣!
平罗西北四十里,打磑外口、中口、里口三关,昔所谓东守镇远、西守打磑者,且胥毁于水矣!平罗西八十五里之黑山为贺兰山尾,形如虎踞,扼隘饮河,而山前又有黑水以限之,今则营制仓储偕平湖墩,架炮梁水塘墩,沙竹梁沙山、老湾蜂窝山之设伏制胜,胥为故纸遗闻矣!是故打磑书口而实不成乎,其为隘口也。乾关枣儿沟偕王口并不书口,明既不成乎,隘口而并犹之九达之逵也。抑贺兰山口至黄峡口五十里,又二十里至累石口,又三十里至拜寺口,又二十里至大风口,又十里至小风口,又二十里至黄沙坡,又二百里西至银盘水,其地则靖鲁芦塘营北七十里也。又迤南百六十里,至庄浪之下红水堡,塞外径亦名沟或时名水也。又七十里而至大松山。
由中卫西南七十里至塞,又十里至黄沙坡,又九十里至长流水。由贺兰山口外至五岔河,亦松山密径而要之大佛寺为通逵金塔,则银盘水之隘径也。
【作者简介】储大文(生卒年不详),清代翰林院庶吉士。
【说明】选自《民国朔方道志》卷二十六《艺文志·记序》。
贺兰山界碑记
(清)耆彬
窃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人之用意深远,无分此疆彼界也,明矣!无如蒙汉民人,性既不同,所事亦异。故不能不示以界限,用弭争端。
伏查宁夏三面与蒙为邻,西北一带皆与阿拉善旗毗连,自贺兰山口内暗门起至六十里外,为蒙汉交界处。所考之志书记略,均有可稽本,无争执。
缘因同治初,郡遭回变,案卷被焚,部中存案因年分(份)久远,或遭回禄,或经霉烂,亦均无存。故阿拉善台吉阿布哩,蓄私贪利,逞意争山,致激众民聚毁鄂博,因尔重烦案牍。魏前道喻义,率属勘查未就,该旗即捏词报院,竟达宸聪。奉旨交陕甘总督左查办。
当经行司转移宁夏道,会同宁夏部郎、阿拉善王秉公查勘,时因积雪封山,未能即往。不数月,实任魏道乞养归署,任龙道交卸去。彬于光绪五年到任,六年即偕福部郎勒洪阿海,守容平罗县。明令邦忠、委员廷丞荫乔、丞宗岳及宁夏镇委各员,并会同阿拉善王,多亲历各处,详细履勘。当经多王交出乾隆三十四年福明奏定老案,公同核阅,与前平罗县张故令梯抄存汉字之案均相符合。当同福部郎多王商定,仍遵照老案,以自口六十里外为界,公立议单,各无反悔。
回郡后,即禀明制台左,咨明藩司杨,当经藩司详院蒙制宪照,资户部、理藩院查照。嗣于八年准藩司,来移奉制宪谭扎,饬准理藩院咨开。查此案既据陕甘总督派委镇道,会同宁夏部员、阿拉善王,查明原定界限成案立自议单,刊立碑石,永杜争端。相应咨覆陕甘总督转饬各该员,查明遵照办理可也等因。转奉扎饬移行前来,当经移扎在案讵意,又准全部郎来移。据阿拉善王多呈称“乃谓山图所绘不符”,欲反前议,屡经彬逐细驳诘多王,无可置辩,乃摭拾其词,冒昧径咨制宪,旋奉扎查。均经彬剖析,老案详述今昔情形,禀覆在案,历奉批回,仍照老案办理。并饬将原案刊入石碑,以垂久远。
彬复思只将原案刊碑,恐蒙汉人民无从知晓,且虑年深日久,设该旗再出有如阿台吉等不识大体者,既启争端,又烦案牍。故禀请于原案刊碑外,再行注明核查老案。小水口蒙汉交界,系在距口六十里之响扎子山梁,所有小水岭系准蒙古夏时寻觅水草,不许逾此之界。将此碑记镌刊三分,镶于道署及朔、平两县。并于响扎子山梁陡壁之处大刻“蒙汉交界”四字,使蒙汉入山民人目睹皆晓,并将此碑记于实缺。朔、平二县到任时安拓数通,随舆图并赉查考。
又该旗所立鄂博一节,请饬全部郎遵照六年议单所定。嗣后若再立鄂博,必须先期报明部院,查照应否准立分行,地方官出示晓谕,以免蒙汉又启争端等情具禀,当奉批回贺兰山界照乾隆三十四年旧案为断。光绪六年议单所载极为明晰,仰即移会全部郎仍照六年原议办理,刻碑载明,俾蒙汉有所遵守。余如议行缴等因,奉此除饬县在于响扎子山巅岩石上刻“蒙汉交界”四字外,所有彬勘查贺兰山小水口蒙汉交界全案太繁,未能悉载。谨将巅末勒诸碑石,以备后来考镜云尔。
光绪九年岁在癸未嘉平月日。
宁夏兵备道长白耆彬谨记并书。
【作者简介】耆彬,清代宁夏兵备道长。
【说明】选自《朔方道志》卷二十七《艺文志·记序》。
武当山建立狮子碑记
宁郡之北路平邑西北乾方武当山者,乃山林古刹,西夏名蓝。映兰阜之来龙,结银川之胜果。首奉真武法像大士云堂,诚一方之福地,万姓之帡幪也。其庙貌巍峨,香烟蔚霭,遐尔士庶,善信男女,朝礼进香,更兼蒙古人等归依瞻拜,则绵绵而不绝矣。
夫祖师之默佑,固庇荫无穷,而兹貌之蒙庥,更胜异地。是以民安物阜,感灵显之。阿获降祥赐福,思眷顾之深恩。前于乾隆三十年之间,省翁大和尚驻锡于此,安禅习静,操志精勤,香烟更胜,朝礼愈兴。和尚将香火之余,□□□于十方,从祖师大殿之后,开拓山阜,发愿建立大佛殿宇。三转五楹,巍然壮丽,耸矗云霄,庄严佛像,丹艧辉腾。香房前殿虽还未备,实可称为巨刹者也。兹复感动朝湖本堡善信人等,目睹宝刹之规模,虽然成就,而山门之前,尚乏神狮镇守。众信发心,喜捐囊资,仅积百拾余缗,命匠断,石狮成队,身座高约丈余。设置山门前面,远近观瞻,无不欣悦。况狮子者,御暴悍而荫吉善者也。是蹲踞雄峙,智力威猛,俾山林之胜概,作梵刹之巨观。功垂不朽,福衍无穷。是为序。
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五世嗣法沙门海宝妙依能隐尔薰沐敬撰。
晚学释子比丘兰峰通柏文香甫薰沐敬书。
山西平阳府古降州稷山县薛彪景堂镌石。
大清龙飞嘉庆十四年岁在屠维大恭落夷则中瀚之榖旦立。
【作者简介】清代僧人。
【说明】选自银川美术馆编著:《宁夏历代碑刻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
新建北武当庙碑文
(清)孙天法
宇内洞天福地,指不甚屈,类必有所自而始赫声濯灵,为一方之保障,作万姓之香火,此北九泉口武当宫所由建也。
宫去镇城北百有余里,北坎面离,层峦叠嶂,为贺兰山结脉处。地属塞外,绝罕人迹,宫之神像虽系石成,但由来莫可得而稽也。相传胜国末年,像始入内地,即边墙所止,为屋下楹,土阶茅茨,仅蔽风雨,尚无显应之迹。
迨至大清定鼎四十余年,岁在己巳,有巡边健儿者,牧羊神侧,无知触犯,神遂震怒,风雷大作,石扑沙飞,羊群与人从空而起。健儿骇伏祈祷,良久如初,毫无伤害。小试神通而遽成物名,已可见矣。由是,每年季春三日,季秋九日,远近士民莫不焚香顶礼。然湫隘实甚,不足以安神灵而迓神庥。至辛巳岁,神更显异,眼中垂泪,若现身说法然。而一时朝山之男女百余人,同知所以,亦泫泫泪下不止。较前疾风迅电之怒,又复而为慈悲矣,何其不可思议哉!
唯时张亮堡善士郑惠及镇城周兆熊等目击心伤,共发菩提心,布给孤舍鸠庀。开拓得泉源水孔,味甘且冽,遂鼎而新,立殿宇山门,左廊右庑,巍焕可观。虽不逮武当胜境,然神居元武,威镇朔方,即名之曰北武当,谁曰不宜?独是神之迹,或涉于之处,而不知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实有不可泯灭者,宜夏人敬之信之,而祷祠之弗遑也。
法分守宁镇,闻之甚悉,因众善信力请,不辞固陋而遂记其始末,以见神所凭依,必非无自而然者,是为记。
赐进士出身特恩简用陕西宁夏标左营中军守备仁邑孙天法撰文。
康熙四十八年岁次乙丑仲夏五月下浣一日穀立。
【作者简介】孙天法,清代宁夏标左营中军守备。
【说明】选自平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平罗县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