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贺兰山
今天一走进重重叠叠的贺兰山口,便撞进了无法解密的千年西夏文化中,而那些独特的风景却还是令我惊奇,自觉中只有把我的无知和求知留给贺兰山。
文人看景,也来寻史,更是来寻诗的。然而,今天我们并不只是来贺兰山追寻品味那些传诵了数百年的诗韵的,我们奔贺兰山岩画而来。
岩画散落于山口里。山口很大,也很长,举目山色,没有人影,一如美国西部片中的荒凉与神秘。两壁突兀的丈石山间,有一条清亮的山泉一路流来。于是,脚下数不尽的鹅卵石便添了几分灵气和生机,定在上面好像踏响了整个山谷,贺兰山不再荒寂。而壁上的岩画,与山泉间的响声一定有过千年的对话了吧!
那些岩画碎石,或高或低,或类人首或是牛马、驴羊、飞禽、狩猎图,或是人手、御掌、交媾图,或是歌颂佛法昌盛的西夏文题字,或是不同年代的佛像浮雕和文字碑刻。全是本色,没有莫高窟壁画的红色,也没有花山壁画的多彩,却苍劲粗狂,勾人心魄,令人神迷。我只想知道它们蕴藏着西夏人怎样的秘密。你看,那简朴的人头线条上高高竖起的几根粗线,代表了西夏人怎样的审美情趣?
【说明】选自张燕玲:《此岸,彼岸》,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略有改动。
奔腾的贺兰山
听说很早很早以前,一匹骏马从阿拉善草原来黄河边饮水,因这里水草丰茂,景色幽美,便恋着这里不肯离去。于是,化作了一座静止的山。其实,那骏马早已奔腾起来了。葱郁的草木,是它扬起的青鬃;一座座煤矿发出的轰鸣,是它不停的长嘶;那一列列运煤的火车,是它远去的身影……
贺兰山,奔腾的山!贺兰山上的人们,是勇敢的骑手。
【说明】选自姚焕吉:《母亲河》,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略有改动。
贺兰山
太久远了,久远的骏马蹄风,搅得世界空虚的心灵摇撼你不倒的影子。
我用心贴紧你,拉开你的怀,你用坚实的胸膛撑着,扶着我的真诚。
把你的颜色系上我的脖颈,深谷再也不许我跌下,把你的名字系上我的孤帆,贺兰山便以不倒的名义宣布:河流你要延续,山川你要延续,脚印你要延续,生命你要延续。
腾格里的沙风千百次地东巡,贺兰山就千百次地嘶鸣,银川平原就在风吼中摇荡出一个平原富饶宁静的小憩。
阳光的日子和风暴的日子爬满了贺兰,童话和古老的故事就在山缝间流淌,贺兰石听久了也酥软了。
紫褐的山石中,听得真切,那太久远、太久远的音响中破译精彩人生的秘密。(www.xing528.com)
【说明】选自曾哲:《远去的天》,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
漫笔贺兰山
徐国相
贺兰山,你纵卧于宁夏大地,飞峙在黄河之边。在那遥远的年代,你宽阔的胸怀曾养育了我们的先祖,“河套人”就在你的屏障下繁衍栖息;而几十万年后,又以你无尽的宝藏、浩瀚的煤海,慷慨地奉献给了他们的后裔。
啊,贺兰山!你到底存在了多少年?你到底经历了多少变化?……
【说明】选自虞期湘编:《宁夏风情》,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贺兰山小口子
韩长征
“贺兰三月花似锦,红妆晴日万象新。千年酣睡方醒日,喜会今朝风流人。”
这四句诗,摘自一九六三年小口子规划图上。小口子,全名小滚钟口,是贺兰山著名风景区之一。据《重修贺兰山小口子》碑记云:“去银川西不百里,岗岭负翠,层峦起伏,盖贺兰山之胜观也。”“贺兰山,可驰入者,凡八十余日,惟小滚钟口钟灵其神秀,山环泉抱,境界幽深……这段文字概括介绍了小口子的地理风光。
【说明】选自虞期湘编:《宁夏风情》,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表7-5 其他散文目录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