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恬驱逐匈奴
匈奴是中国古代长期活跃在蒙古高原上的一支古老民族,全民尚武,擅长骑射。战国后期,匈奴趁中原混战,无暇北顾之机南下占据河套地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令大将蒙恬率10万大军北征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东路秦军沿黄河北进,占领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和陕西榆林一带),头曼单于仓皇北逃。蒙恬乘胜追击,夺取黄河南岸全部地区,史称“河南地”。西部秦军由陇西、北地郡(今甘肃宁县)出击,未遇激烈抵抗便俘获众多人畜,匈奴白羊、楼烦残部西渡黄河,越贺兰山而逃。次年,蒙恬再率秦军从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北渡黄河,攻占高阙(今内蒙古临河市)、北假中(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控制了河套以北、阴山以南之间的通道。
(二)西汉三逐匈奴
秦朝末年边防松弛,戍守者纷纷逃离,头曼单于之子冒顿率领30万骑兵重新占领“河南地”,贺兰山地区再次成为匈奴驻牧之地。西汉王朝受匈奴严重威胁达80年之久,直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逐匈奴后才逆转形势。在此过程中,贺兰山地区为汉军主要出击方向。
元朔二年(前127年)冬,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出兵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以西,经贺兰山东麓进至陇西(今甘肃临洮南),一举歼灭楼烦、白羊所部数千人,收复河套广大地区。汉军乘胜进军高阙,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建立朔方郡,贺兰山东麓地区成为反击匈奴的前沿阵地。
元朔三年(前126年),匈奴右贤王“数寇盗边,并入河南侵扰朔方,杀掠吏民甚众”。汉将卫青率数十万大军西渡黄河至高阙,“绝梓岭、梁北河”,“讨蒲泥、破符离,斩精锐之卒,捕服听者三千七十一级”,史称“河南之战”。
元狩二年(前121年)夏,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骑兵出击匈奴。五月,霍去病从北地郡出发,在今吴忠至灵武一带渡河,越过贺兰山,深入阿拉善高原后绕道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沿额济纳河向南出击,在祁连山歼灭匈奴主力。
(三)东汉羌人起义波及贺兰山
东汉时期的贺兰山地区仍属北地郡,境内居住着鲜卑、匈奴、羌族等北方游牧民族。东汉中后期,西北地区爆发了三次声势浩大的羌族大起义,其中由滇零在丁奚城所领导的第一次起义曾波及贺兰山地区,对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永初二年(108年),羌族起义首领滇零攻占北地郡治所富平县(今青铜峡市峡口镇)后称帝,建都丁奚城(在当时的灵洲岛上,具体位置不详)。三年以后,遭镇压的汉阳(今甘肃甘谷东)羌人起义军残部在杜季贡率领下投奔滇零,丁奚城成为西北羌人起义的大本营。永初五年(111年),汉安帝下诏将北地郡治所内迁至池阳(今陕西泾阳县),大量汉族民众随之内迁。次年,滇零病死,幼子零昌袭位,由狼莫进行辅佐。东汉调动大军对丁奚城展开新一轮进攻。羌族起义军退守北地郡,起义形势由盛转衰。永和六年(141年),羌族起义再度爆发。建宁元年(168年),朝廷派段颎率轻骑追击,连战连胜,羌族主力退入贺兰山。段颎又与之战于灵武谷(今青铜峡市邵刚镇西贺兰山灵武口),羌族大败。
(四)隋与突厥争战贺兰山
突厥是古代活跃在蒙古高原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对长城沿线广大地区构成巨大威胁。隋朝时期,贺兰山地区长期被突厥占据,成为其劫掠灵武郡及其邻近地区的基地。因此,双方围绕贺兰山展开了激烈争夺。
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命河间王杨弘率大将赵仲卿、庞晃出灵州道,在贺兰山西麓斩杀突厥骑兵一千余人。开皇五年(585年),受到西突厥和契丹的两面夹击,遂向隋文帝奉表称臣。隋文帝允许沙钵略率部南移,在贺兰山地区驻牧。开皇十八年(598年),沙钵略可汗之子都蓝可汗率军南下侵扰,隋文帝命蜀王杨秀率兵出灵州道迎击。杨秀、杨素等将领改变以前作战中以戎车步骑相参、以鹿角为阵的战术,在贺兰山东麓大破突厥,突厥首领达头受重创而逃。次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左仆射高颎等大将出灵州道,右仆射杨素率大将军李彻、韩僧寿出灵州,在贺兰山地区迎击突厥。开皇二十年(600年),晋王杨广、长孙晟率兵出庆阳、灵州,兵锋直指盘踞在贺兰山地区的突厥。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朔方(今宁夏灵武)鹰扬郎将梁师都在突厥始毕可汗扶持下起兵反隋,其势力曾祸及贺兰山地区。割据夏州的梁师都自称“大丞相”,引突厥进入黄河以南攻掠灵州。唐军骁骑将蔺典粲率兵反击,在贺兰山东麓大败梁师都和突厥骑兵。武德二年(619年)三月,梁师都带领突厥数千骑兵进攻灵州,与灵州长史杨则激战于贺兰山,大败而归。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命大将军柴绍出兵夏州征讨梁师都。突厥颉利可汗所派援军被唐军击破,梁师都为从父弟梁洛仁所杀。(www.xing528.com)
(五)唐与吐蕃争夺贺兰山
“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趁唐朝西北边防空虚之机夺取河西、陇右地区,企图占领贺兰山地区。大历三年(768年)九月,吐蕃翻越贺兰山进攻灵州,被朔方骑将白元光领兵击败。此后,吐蕃频繁进攻银川平原,大肆掠夺人口与牲畜,破坏水利设施和营田。唐朝与吐蕃在贺兰山东麓展开多次战斗,互有胜负。建中四年(783年),唐朝与吐蕃在清水(今甘肃省清水县)举行会盟,重新划定了双方西北边界。清水盟约规定,唐朝放弃被吐蕃占领的凤翔以西广大地区,制定了对贺兰山之间缓冲闲田的管理办法,保持各自守界现状,不得在闲田构筑城堡和进行耕种。不久,吐蕃毁约进攻唐朝,以贺兰山为根据地攻占宁夏北部地区后乘势南下,多次劫掠灵州、盐州。贞元八年(792年)四月,吐蕃依托贺兰山攻陷水口城进围灵州。唐朝令河东、振武二军分道救援,调神策军3000余人在定远、怀远两城抵御。援军未到,吐蕃掠夺大量人口、牲畜后撤走。
(六)夏辽第一次河套之战
西夏建国后,先后与辽在河套地区爆发过两次大战,贺兰山地区是其主要战场之一。辽重熙十二年(1043年)十二月,辽兴宗派耶律侯哂到西部边境巡视,在沿河要地构筑堡寨。夏军袭击辽军,争夺边界城寨。次年十月,辽兴宗亲率10万骑兵,以皇太弟天齐王重远为马步军大元帅,领兵6万,分三路渡过黄河进攻西夏。辽军进屯得胜寺南壁(今内蒙古杭锦旗境),元昊以左厢兵屯聚贺兰山北进行防御。
辽将萧惠派殿前副检点萧迭里得、护卫经宿直古迭纵兵拼杀,元昊率兵将辽军重重围困。萧迭里得奋勇拼杀,夏军大败退保贺兰山,辽军深入夏境。元昊请辽军退兵十里,将叛辽番户、方物进献辽朝请求赎罪。夏军三次后撤,每次都将方圆数十里之内的田园烧尽,辽军所到之处兵马无食。辽兴宗准许和谈时,元昊突袭萧惠军营,萧惠令先锋军分左右两翼进击,夏军伤亡数千人。“忽大风起,飞沙眯目,契丹阵乱,(元昊)纵兵急攻,惠军败,蹂践死者不可胜计。”夏军乘胜进攻得胜寺南壁,辽兴宗“单骑突出,几不得脱”,俘获契丹驸马都尉萧胡及近臣数十人,缴获大量辎重。
在夏辽第一次河套之战中,辽重兵轻敌,夏败中求胜。元昊战后遣使同辽讲和,愿将俘虏归还。辽军无力再战,允许讲和。重熙十八年(1049年),元昊遇刺后伤重不治,其子谅祚继位,其舅没藏讹庞掌控政权。辽兴宗利用西夏主少国疑局面,亲率大军伐夏以洗雪前耻,夏辽第二次河套之战爆发。当年七月,辽军以韩王萧惠为河南道行军都统,赵王萧孝友、汉王贴不为南路副都统,渡过黄河后攻破西夏唐隆镇(今陕西省神木县北)。以耶律敌鲁古为北道行军都统,突入西夏右厢地区,南攻凉州。辽兴宗亲率中路军,以天齐王耶律重元、北院大王耶律仁先为先锋,随后出发。萧惠率兵沿黄河南进,在夏军突袭下猝不及防,死伤惨重。十月,辽军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率军撤出凉州,挥兵东进贺兰山。没藏讹庞率三千骑兵出战,遭到辽军痛击。
次年二月,没藏讹庞派大将洼普、猥货、乙灵纪等率夏军进攻辽朝金肃城,被辽南林牙耶律高家奴、辽西南招讨使耶律仆里笃率兵击败。三月,辽兴宗命萧蒲奴等率师伐夏。五月,辽兴宗命萧蒲奴、耶律宣新、萧抹等率师乘胜重兵包围兴庆府。辽军在兴庆府大肆纵兵烧杀掳掠,没藏氏不敢出战,严令诸将闭城坚守。六月,辽军突入摊粮城(今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将夏军储备粮运走,夏军不敢出城追击。没藏氏在辽军打击下,答应代数千名投靠西夏的党项降户向辽国进献马、驼、牛、羊等物,请依旧例称臣,获辽兴宗应允。
(七)成吉思汗攻灭西夏之战
1206年,蒙古各部在斡难河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推选铁木真为蒙古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意为“拥有四海的君主”。成吉思汗在南征北战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通过六次征讨灭亡西夏,其中在贺兰山地区发生激战的是第三次、第四次和第六次。
应天四年(1209年)秋,成吉思汗第三次征讨西夏。夏襄宗安全派太子承祯为主帅,大都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统领5万大军进行抵抗。夏军迎战不利,副元帅高逸阵前被俘。四月,蒙古军进攻斡罗孩城,西夏太傅西壁讹答率军据城坚守。蒙古军占领斡罗孩城后长驱直入,进逼兴庆府外围要冲克夷门。克夷门位于地势险峻的贺兰山三关口,“两山对峙,中通一径,悬绝不可登。元昊时,尝设右厢朝顺军司,兵七万守之”。蒙古军攻至克夷门,安全派大将嵬名令公率军5万拒战。嵬名令公设伏于山间,大败蒙古军。蒙古军撤出山口,坐等嵬名令公戒备松弛。两个多月后,成吉思汗引诱夏军进入埋伏地区,夏军大败而溃。蒙古军乘胜攻陷克夷门,翻越贺兰山直入银川平原,包围中兴府。安全亲自督率将士据城防守,蒙古军多次强攻终未能得手,遂筑坝引水灌城。中兴府城内水深数尺,房屋倒塌,居民溺死者无数。十月,安全向金国遣使求援。金朝群臣主张与西夏首尾呼应,东西夹攻蒙古军,金卫绍王完颜永济拒不发兵。十二月,中兴府城墙和蒙古军所筑堤坝均有崩塌危险,成吉思汗开始招降安全。和议未成,蒙古军所筑堤坝溃决,无法再攻城。成吉思汗派被俘的西夏太傅西壁讹答入城诏谕,安全登城隔水相见,面约和好,向成吉思汗献女,对蒙古纳贡称臣。
蒙古不但频繁征调西夏协助伐金和远征西域,而且还索贡、求取不厌其烦,西夏“不堪奔命,礼意渐疏”。光定七年(1217年),成吉思汗将中原战争委托给大将木华黎,亲率大军远征西域,令属国派兵随行,西夏拒绝出兵。成吉思汗闻讯大怒,一面派木华黎攻夏,一面发誓“归来后,却再理会之”。同年冬,木华黎以西夏不服调遣为由,经山西渡过黄河后进入夏境,直抵中兴府城下。西夏毫无防备,“列城不能御”。神宗遵顼据城坚守二十余日后,将守城之责交付太子德仁,自率精骑乘夜突围奔往西京(灵州)避难。蒙古军继续围攻中兴府,遵顼被迫遣使蒙古军中,奉表谢罪。蒙古军撤兵解围,遵顼从西京返回中兴府。
乾定三年(1226年)秋,蒙古军西征获胜,成吉思汗集结大军亲征西夏。中兴府“阻河依贺兰山为固”,成吉思汗兵分两路,沿贺兰山两侧攻击。西路由大将阿塔赤率领攻占贺兰山以西地区,切断夏军退路。东路由成吉思汗直接指挥,从漠北直扑西夏腹地,实施东西合击,一举包围中兴府。次年二月,成吉思汗率东路军相继攻占黑水城、兀剌海城,乘胜东进贺兰山。途中,成吉思汗狩猎于阿尔不合(地址待考),因坐骑受惊而摔伤,伤势未愈即出兵贺兰山。西夏大将阿沙敢不依贺兰山为寨,列阵相持,蒙古军在阿剌筛(今阿拉善左旗)俘获阿沙敢不,夏军营帐、骆驼等皆为蒙古军所夺。同年十一月,蒙古两路大军呈钳形攻势围攻西夏陪都西平府(灵州),夏末帝遣老将嵬名令公率兵10万由中兴府火速支援。蒙古铁骑出贺兰山踏冰渡过黄河,在河岸上大败夏军,嵬名令公率残军退保灵州城。蒙古军攻占灵州城后全歼夏军主力,重兵包围中兴府。宝义元年(1227年)六月,中兴府粮尽援绝,又遇强烈地震,夏末帝晛只得遣使乞降。八月,夏末帝前往蒙古军营晋谒,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病逝,其子拖雷遵嘱秘不发丧,将夏末帝和西夏皇室全部杀害。蒙古军进入中兴府,西夏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