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贺兰山志-石窟发现丰富!明代前存在,明嘉靖十三年题记揭示历史

贺兰山志-石窟发现丰富!明代前存在,明嘉靖十三年题记揭示历史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千佛洞的南边,有一个叫葫芦峪的地方,东边山坡上还有3个画满佛教壁画的石窟。一号窟,最高处3.5米,宽2米,深1米;二号窟高6米,宽1米,深8米;三号窟高5米,宽4.5米,深5米。在二号窟壁画上有明嘉靖十三年和隆庆二年游人的题记,说明在明代以前石窟即已存在,从壁画风格来看,极可能开凿于西夏时期。(二)苏峪口摩崖佛像在苏峪口沟口至灵光景区约2公里处的平坦石壁上,有4尊巨大的石刻佛像。

贺兰山志-石窟发现丰富!明代前存在,明嘉靖十三年题记揭示历史

(一)山嘴沟千佛洞

位于贺兰山中段山嘴沟内。洞窟开凿在距沟口约10公里的悬崖上。洞宽4.8米,深4.8米,高2.8米。从采集的3尊较完整的小佛像看,它们的形态、姿势及衣绉纹理等均相同,可能是用同一模具翻制而成。小佛身高均为12厘米。在洞窟的石壁上残留高2米、宽1.8米的壁画,从破损处可以看出有5层白灰层,最上一层壁画人物面部大多被毁,比较完整的一块内容为两位穿长袍系腰带的小足妇女在为一男孩洗澡,男孩站在木盆中,旁边一个大点的女孩躺在挂着帐子的床上。从壁画人物的服饰看,可能为清代的作品,壁画上有民国年间游人的题记。洞窟外面残存大量清代砖瓦,其中有少量具有西夏时代特征的方砖,边长33厘米,厚5厘米,背面带手印纹。千佛洞的始建年代不详,从残存情况看,至少经过5次以上的整修。根据发现的西夏时期建筑材料,可以推断千佛洞在西夏时已存在。在千佛洞的南边,有一个叫葫芦峪的地方,东边山坡上还有3个画满佛教壁画的石窟。一号窟,最高处3.5米,宽2米,深1米;二号窟高6米,宽1米,深8米;三号窟高5米,宽4.5米,深5米。洞室极不规整,在自然山洞的基础上稍加修整,面涂以泥和白灰,然后在白灰壁上用石绿、赭石、墨等颜料绘制壁画。现存的壁画画风粗犷,着色浓重。在二号窟壁画上有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和隆庆二年(1568年)游人的题记,说明在明代以前石窟即已存在,从壁画风格来看,极可能开凿于西夏时期。

(二)苏峪口摩崖佛像

在苏峪口沟口至灵光景区约2公里处的平坦石壁上,有4尊巨大的石刻佛像。在石灰窑西侧约200米处有1尊坐佛,高3.38米,阔面方耳,神态安详,手拿罗伞,盘腿端坐在莲花台座上,衣纹刻画得极为华丽。另外3尊佛像均在路边,最大的佛像高9.3米,宽6.5米。佛像面部丰满,盘坐在莲花台上,形态各异。摩崖佛像的凿刻时代无从考证,从凿刻痕迹看约在明代。(www.xing528.com)

(三)主佛沟石刻佛像

主佛沟位于大口子和杜树沟之间。沟口北侧,高达数十米的峭壁上凿一长方形壁龛,龛内有浮雕佛像一尊,高2米,宽1.28米。佛像圆目大耳,一手在腹前,一手垂于上膝,双脚盘坐,做说法状。龛内两侧有线刻人物各一尊,侧身面对佛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